中小型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浅议

2010-04-22 00:45王建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6期
关键词:资产监督制度

王建华

施工企业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组织机构,施工范围横跨多个县市,涉及面广,控制难度大。作为施工企业要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一、施工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在中小型施工企业中,存在公司负责人比较注重项目工程施工进度情况、工程预算、决算情况、全年完成产值情况,而忽略了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全过程。内部控制制度一成不变,与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化缺乏紧密的联系。

2.内部控制措施不完善,内部控制职责不明确

企业为节约管理成本,在人员安排上使一些人身兼数职,不相容职务不能分离。授权审批控制不合理,企业大大小小的经济事项都由“一把手”审批,造成权利过于集中,分公司、项目部的责任得不到体现,作用也得不到发挥。由于施工企业的特点,企业资产管理中对实物资产与账面资产的清查存在难度,加之监督不及时,使得企业财产保护控制流于形式。

3.会计系统控制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内能够向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的诸多信息,对外可以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投资决策的信息。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档、分类、编报等方面进行的控制。由于企业在制度上的局限。财务负责人的关注领域是他们知悉的范围,大大削减了对企业的管理能力。

4.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上存在疏漏

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单位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各项预算的严格执行。在施工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中,对预算的制定、执行和监督检查力度不大,激励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对下设分公司、项目部的预算执行情况检查不及时,奖罚不分明。

二、针对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现状的几点建议

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全员内控意识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各管理层人员的职责范围。制定长期规划,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加强企业全方位管理,在设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建立相应的资产控制环境,以满足施工企业自身的发展。通过实施培训计划提高职工素质和全员内控意识,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内控意识,形成全员参与内部控制过程,充分发挥项目经理部的作用,建立健全项目经理部的资产管理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既要满足施工企业对经营活动、监督和控制的需要,又要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节约企业资源,发挥会计控制作用,使会计控制参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2.健全企业各项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根据施工企业规模的大小,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的资产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加以创新和完善。有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还需要一个有力的监督体系,一般来说,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特殊地位,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因此,突出内部审计环节,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与客观,有利于公司内部的检查、评判、监督和约束,从而改善企业内部的制衡机制。

3.加强信息收集沟通,确保信息质量安全

指定专人收集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内部及外部相关信息,经过整理后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真实的信息传送给全体职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现代网络信息系统将领导层、管理层和职工之间的建议或意见通过这个平台及时传递。在做好信息共享的同时,也要加强保密工作,防止网络泄密,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充分发挥财务、审计及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能作用,对虚增资产,人为调节利润、变相做假账或不做账、转移资产以及渎职行为造成资产流失的单位及责任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做好业绩评价控制

实现公司的内部控制目标,要建立业绩评价与激励相结合的控制,通过各种激励方式发挥管理者的能动性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激励方式包括设计合理的薪酬,引入竞争机制,提供个人发展和晋升的机会等。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应本着充分沟通、公平、公正的态度进行,肯定成绩,改进不足,通过业绩评价促进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努力实现公司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资产监督制度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