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2010-04-22 00:45梅增军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6期
关键词:会计工作职业道德法规

梅增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保证国家经济政策、财经法规及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规范会计行为,维护经济秩序,防止资产流失,促进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我国大多数会计人员及其相关领导的职业态度端正,职业道德素质较高。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职业领域确实存在着一些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违反职业道德,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会计职业道德是一个多元化复杂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究其原因和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人员自身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各方面的利益诱惑或迫于某些压力,违反国家财经法规、会计制度,丧失职业道德。

(二)相关的法制不够健全,相应约束力有限。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会计法规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相继发布实施《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代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事业会计准则》、《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以及一系列的会计核算制度等会计法规、规章、制度,基本保证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是,我国的法规、制度建设与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健全和完善。同时,各种法规、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检查监督,其约束力自然不能有效发挥。

(三)尚未形成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及会计人员自己的行业自律组织。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具有裁判作用、激励作用、示范作用和调节作用。我们能以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为尺度对会计行为加以衡量。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这样一种体系,不管是道德好还是道德坏,没有及时的评价,也没有及时的表扬或是纠正,使目前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和意义不够突显。另外,我国虽已有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等,但是还没有建立起一个针对所有会计人员的行业自律组织来对会计人员的行为做出约束和监督。

二、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现实危害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对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具有深远的现实危害。

(一)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近年来,造假账、虚列资产权益等现象较为严重,并且出现了贪污、漏税等严重问题,这都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二)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会计的目的就是真实公允地反映经济经营状况,而国家宏观调控便依赖于报表等会计成果,认为其反映的经营与资产列报是合理的,并做出宏观的经济决策。但是,在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条件下,会计结论的可信度受到威胁,更何谈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呢?

(三)侵害投资者利益。此种危害在上市公司中更为明显。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产生会使得会计工作丧失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为企业及上市公司提供虚假的会计报告与验资报告,从而欺骗投资者,侵害其利益。

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敬业爱岗。由于会计工作繁琐复杂、业务性强,需要敬业精神,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做好日常核算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以适应和满足会计工作的需要。

(二)熟悉法规。法制意识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的重要前提。由于会计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会计人员需要掌握各项会计法规、制度,熟悉各种财经政策。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不单自己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还要能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在自己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关守口,对服务和监督对象则能够进行会计法制宣传,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帮助他们辨明法律上的是与非,促使他们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依法办事,避免不轨行为。

(三)依法办事。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和完整,不但要体现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记录上,还要体现在财务报告上,使单位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监督部门能依照法定程序得到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这样做,会计人员应该继续在这一点上树立自己职业的形象和职业人格的尊严,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勇于排除各种干扰,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

(四)客观公正。由于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加工者,要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负债,会计人员只有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掺杂个人主观意愿,不为别的意见所左右。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会计人员追求的一种境界。做好会计工作,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一会计法规为准绳,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

(五)搞好服务。会计人员要不断树立和坚强服务意识。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以便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在这片广阔天地里驰骋需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和服务意识。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把这部分工作做好对所在单位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这也正是会计人员的责任所在。

(六)保守秘密。会计人员一定要加强保密意识。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有机会了解到本单位的重要机密,如对企业说来,关键技术、工艺规程、配方、控制手段和成本资料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机密,这些机密一旦泄露给明显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会给本单位的经济利益造成重大的损害,对被泄密的单位是非常不公正的。所以,泄露本单位的商业秘密,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会计人员应当确立泄露商业秘密是大忌的观念,对于自己知悉的内部机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保守,不能信口吐露,也不能为了一已的私利而向外界提供。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把会计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转化为会计人员的道德品质,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履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在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会计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之中。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在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注意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会计人员还要在职业生活中对自己的思想品质、思想意识方面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把履行会计职责转变为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业准则。同时,还应重视舆论宣传的作用,舆论可以对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起到扬抑作用。在会计领域中,只有形成了扬正抑邪、褒善贬恶的社会舆论环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建立和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相应的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和促进作用。为了保证《会计法》的有效施行,还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法规、规章,使《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具体化.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会计法规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相继发布实施《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代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事业会计准则》、《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以及一系列的会计核算制度等会计法规、制度,基本保证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是,我国的法规、制度建设与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健全和完善。近年来,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秩序混乱、信息失真等问题,虽然与法律约束力不够有一定关系,但执法力度不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切实贯彻实施《会计法》,加大会计工作执法力度,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强化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必须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不仅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自我觉悟,而且要辅以监督措施。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检查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是各单位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的检查管理部门。监督和检查,主要是督促和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对检查中发现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予表彰和奖励,对其中的典型案例应予大力宣传;而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正反典型案例的宣传,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评价会计职业道德,扶正松邪、惩恶扬善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会计工作职业道德法规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会计工作在网购浪潮下迎来的挑战与策略调整方案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第四部分 地方会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