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体重早产儿早期低脂肪乳静脉营养可行性

2010-04-24 10:53白晓玲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足量脂肪乳补液

许 波,白晓玲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我国占活产婴儿的5%,由于其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常出现喂养困难而致热卡不足,造成生长发育障碍,因此给予适当的早期静脉营养非常重要。目前临床多采用足量脂肪乳静脉营养方法,但此方法可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发病率提高。笔者所在科自2005年以来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进行早期低脂肪乳静脉营养,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择2005-03~2008-08在笔者所在医院NICU室收治的低出生体重或极低体重早产儿60例,出生体重为1 200~1 800 g,胎龄31~35周,无窒息,无严重心肺疾患和先天性代谢性疾病。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正常脂肪乳治疗组(A组)和低脂肪乳治疗组(B组)各20例,常规静脉补液组(C组)20例。

1.2 治疗方法:正常脂肪乳治疗组自生后第2天起开始静脉营养,氨基酸起始剂量为0.5 g/kg·d,每天增加0.5 g/kg,直至总量达每天2.5~3 g/kg,脂肪乳自生后第3天开始应用,起始剂量为0.5 g/kg·d,每天增加0.5 g/kg,直至总量达每天2.5~3 g/kg,葡萄糖输注浓度控制在12.5%以下,配制成“全合一”营养液,采用外周静脉,应用套管留置针匀速输入;低脂肪乳治疗组,脂肪乳增至1.5 g/kg·d后即不再增加剂量,其余治疗方法和正常脂肪乳治疗组相同,两组患者均适当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等。常规静脉补液组患者入院后应用常规静脉补液,以10%葡萄糖为主,根据病情补充电解质等。三组患者均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尽量早期开始非营养性吸吮和早期微量喂养,并逐渐增加奶量,随奶量增加减少静脉营养量,逐渐过度到完全肠道内喂养,当奶量热卡达90~100 kCal/kg·d时停止静脉营养。

1.3 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三组治疗后体重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与常规静脉补液组相比,正常脂肪乳治疗组和低脂肪乳治疗组恢复出生体重快(P<0.01),体重增长快(P<0.01),但低脂肪乳治疗组和正常脂肪乳治疗组相比,在体重增长、恢复出生体重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表1 三组治疗后体重增加情况(±s)

表1 三组治疗后体重增加情况(±s)

与C组比较,*P<0.01

?

3 讨 论

早产儿全身各系统发育均不成熟,无法依靠本身从外界获得足够营养,均需部分或全部肠外营养,如果生后早期早产儿热卡不足,不仅可造成体重增长迟缓,而且影响患者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1],因此在生后给予早期胃肠外营养很有必要。全静脉营养(TPN)是较理想的干预手段,但其价格昂贵,治疗过程复杂,并发症较多,因此部分静脉营养(PPN)容易实施且易在基层单位开展。静脉营养中脂肪乳的应用是目前争议的焦点,多数文献报道认为早产儿早期应用足量脂肪乳会引起肺动脉高压而影响肺功能,会加重新生儿黄疸,引起胆汁淤积、肝功能损害[2],故传统新生儿静脉营养是生后第3天才开始,缓慢增加剂量,生后第6天才达足量[3],但这种静脉营养方法有时会导致早期营养不良。本文患者从生后第2天即开始低脂肪乳静脉营养,结果发现低脂肪乳治疗组和正常脂肪乳治疗组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方面均较常规静脉补液组明显缩短(P<0.01),在增加体重幅度方面也明显高于常规静脉补液组 (P<0.01),提高了低体重早产儿的生活质量。但低脂肪乳治疗组和正常脂肪乳治疗组相比,在体重增长、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本文结果显示,早期静脉营养确实能促进低体重早产儿体重增长,而且还提示,在早产儿静脉营养时可不必应用足量脂肪乳,从而可以减少足量脂肪乳所致胆汁瘀积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1]刘 曼,邓元芝.静脉营养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81-82.

[2]孙 梅.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研究进展.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8,4(5):1-4.

[3]徐琦新.危重新生儿的营养支持.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11):654-655.

猜你喜欢
足量脂肪乳补液
脂肪乳在药物中毒解救中的应用研究
足量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评价
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利用标准及策略
结构脂肪乳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新生儿静脉输注脂肪乳外渗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一V”语法结构探究
专题突破Na2O与CO2和H2O的反应规律
63例脂肪乳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