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措施影响大豆市场几何

2010-04-26 02:23
中国农业信息 2010年5期
关键词:油菜籽豆油油脂

程 黔

(中华粮网 郑州 450046)

2010年的第一季度,商品市场的走势一改2008年和2009年的趋势性行情,上涨或下跌总是很难持续超过两周,大豆及相关品种市场基本面较为利空,缺乏上涨的充足理由,市场只能炒一炒南美大豆丰产的冷饭。创纪录的南美大豆产量、出口需求迟缓以及2010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跳增的前景成为令买家退场的“催化剂”。最近,市场有传言称,国家有关部门有可能出台限制部分油脂品种进口的政策,豆油期货因此大涨,带动豆类市场整体上扬。但是从近期盘面表现看,除豆油涨幅明显外,菜籽油、棕榈油跟涨力度并不强。

从国内现货市场来看,一季度国内大豆市场购销持续清淡,有价无市,价格低迷,黑龙江省约有35%的大豆依然滞留在豆农及家庭农场手中,总量约在85万~90万t。截至3月底,哈尔滨国产大豆价格在3 780元/t,张家港进口二等大豆价格在3 520元/t,较前期略有下调;国内部分港口进口大豆分销价格也有所下跌,辽宁大连港报3 520元/t,天津港3 520元/t,山东青岛港3 500元/t,浙江宁波港3 500元/t,江苏张家港3 520元/t,广东黄埔港3 550元/t,每吨均较前期下跌30~50元不等。

从相关市场来看,沿海地区豆油出厂价格略有下降,豆粕价格略升,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继续降低,使沿海地区油厂初榨环节收益水平继续回升。目前,油厂采用进口大豆初榨环节平均加工收益为24元,在连续6周亏损之后转为盈利;油厂采用国产大豆初榨环节加工亏损程度略有下降,目前亏损145元,享受160元加工补贴的油厂初榨收益15元,油厂收购大豆意愿低迷。

展望第二季度,新季美豆将展开播种,而4月份又是南美大豆陆续上市的关键期,丰产压力和大量到港为后期油脂奠定了供给充足的格局,因此,大豆价格上涨幅度较为有限。

一、央行加息预期有所增强

2009年10月,从挪威、澳大利亚去等部分发达国家开始,各国再度进入紧缩信贷、防止通胀时期;进入2010年,在国内通胀预期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了紧缩流动性的步伐:1月12日和2月12日我国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大力进行回购央行票据操作,冻结数千亿流动资金。在经历了数月政策调整后,信贷举措初见成效。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2月末,M2余额为人民币63.6万亿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25.52%。2010年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 001亿元,显著低于1月。受此影响,国内商品期货尤其是国家调控力较强的品种在一季度表现较为稳定。

目前,已进入二季度,经济运行平稳使加息的预期有所增强。中国2010年2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4个月保持上升趋势,达到同比增长2.7%。同时2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了45.2%,其中出口同比增长45.7%;进口同比增长44.7%。经济数据的好转,引起各方对刺激政策退出的关注。特别是2010年春节前一个月内央行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似乎货币政策已经逐步趋紧。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如果能确信经济复苏,那么部分特别的刺激措施可以逐步淡出。对于周小川的这番表态,市场人士普遍揣测其后的“潜台词”,特别是与加息等货币政策的举动联系起来。由于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比货币政策更为直接,如果监管层逐步实施退出政策,应先“动”货币政策,并观察政策效果,再考虑财政政策的退出,这是相对谨慎、稳妥的做法。市场有加息可能会在二季度,最晚则可能出现在三季度的预计。这对整个商品市场产生了一定抑制,进而对大豆及相关产品市场行情形成影响。

二、国内油脂供应依旧充足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等部分地区降水较少,气温偏高,出现持续干旱。2010年3月下旬,旱情仍呈发展态势,对当地的油菜生长产生严重影响,不过,云贵两省的油菜籽占全国产量不到10%,四川省的油菜籽主产区并未遭遇旱灾,因此3省干旱对国内即将收获的新季油菜籽产量影响有限。此外,主产区的油菜长势也令人忧虑。作为油菜籽主产省的江苏、安徽、湖北和湖南,在2010年2月份的油菜抽薹期经历了连续的雨雪天气,部分地区油菜籽减产已成定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小麦最低收购价的不断提高,以及农业政策扶持及相关补贴政策不断出台,农民开始逐渐减少油菜籽种植面积,转而扩大小麦种植面积;另外,油菜比小麦种植费工费时,收益不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因此。种植面积减少加上生长期天气恶劣,预计总体油菜籽减产将在10%~20%左右。

尽管油菜籽减产成定局,但油脂供应依然充足。2007年四季度以来,中央政府通过对外采购、对内收储,已经建立超过300万t的植物油储备,以及至少600万t的大豆储备,加上近100万t的植物油商业库存,国内油脂市场供应较为充裕。2009年12月中旬至2010年2月上旬(春节之前),中央储备系统,先后分批轮换(部分竞拍)接近40万t的国储植物油,其中,大部分为储备菜籽油(其他为储备豆油)。而在春节长假结束后不久,市场又有传言称,国家还将继续顺价轮换50万t左右的植物油,品种仍为储备性质的菜籽油、豆油,其中河南、湖南两省的轮储总量就将超过30万t。由于国家要释放出部分库容来应对新季油菜籽的收储,储备油轮换势在必行,因此,尽管目前市场上可供压榨的油菜籽很少,但国家储备的供应仍很充足,油脂油料市场难言上涨。另外,新季油菜籽上市在即,也将对国内豆类产品行情形成一定的冲击。

三、进口大豆价格下行或拉高进口量

据总部设在德国汉堡的行业期刊《油世界》预计,2009/2010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2.555亿t,比2008/2009年增长4 400万t,主要原因是阿根廷大豆增产。预计2009/2010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为5 330万t,巴西大豆产量为6 600万t,巴拉圭大豆产量为660万t,美国大豆产量为9 140万t。2009/2010年度全球大豆用量有望达到2.344亿t,其中大豆加工量有望达到2.034亿t,2009/2010年度美国大豆加工量预计为4 780万t,阿根廷3 210万t,巴西3 330万t,欧盟1 260万t。2009/2010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预计为6 810万t,远高于2008/2009年4 700万t的水平,其中美国大豆期末库存为520万t,阿根廷大豆期末库存为3 010万t,巴西大豆期末库存为2 140万t。另据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2010年种植意向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为3 160.4万hm2,高于2009年的3 136.2万hm2,虽然年比增加不足1%,但仍是美国有史以来最高大豆种植面积水平。

目前全球经济正在震荡复苏,在世界大豆主产国产量大幅增加的背景之下,大豆需求较为稳定,如此巨量的增幅使得全球大豆出现供应过剩的矛盾,价格一路下跌,目前进口大豆的到港价格已下跌至3 500元/t左右。和进口大豆价格相比,国产大豆3 740元/t的国家最低收购价毫无竞争力。国内的油脂消费市场在年年扩大,市场增长很快,但国内的大豆种植面积却在年年萎缩,进口大豆已经占领八成市场,随着南美大豆上市步伐的加快,中国买家的进口数量也将继续增加。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2月份的大豆进口总量为703万t,年比增长12%。商务部将3月大豆进口数据从早先的390万t上调17%至456万t。4月预计到港367.7万t。和国产大豆相比,进口大豆拥有明显价格优势,为了保证利润,贸易商加大进口在所难免。预计未来数月,大豆进口量或将创出新高,导致国内大豆存量继续维持高位。此外,由于2009年国储大豆价格略高,抛售数量不多,或将影响2010年的收储额度。

四、豆油“限进令”暂难改变大豆行情

2010年3月31日,商务部通知16家粮油企业召开会议,讨论限制部分油脂品种进口的相关问题。会议细节尚未披露,但据业内人士透露,会议主要是提高从阿根廷进口毛豆油的质量,要求国标毛豆油溶剂残留量要低于100mg/kg,溶剂残留超过此水平将不准卸货。据了解,之前进口毛豆油约有一半不符合此标准,溶剂残留量大多为200~300 mg/kg。总而言之,会议的主题一是将豆油的进口审批权限收归商务部,二是将执行更为严格的进口豆油溶剂检验标准。种种迹象表明,政策方面对油脂进口的收紧意图明显。

猜你喜欢
油菜籽豆油油脂
油菜籽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A taste of Peking duck
Al-Zr-CeO2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油脂环氧化性能
筒仓中油菜籽堆高安全域的研究
阿根廷三年来首次对华出口豆油
豆油冰糖蛋止咳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油脂》
美国农业部:油菜籽需求旺盛 将造成库存紧张
菜籽:投资价值日益凸显
棕榈油掺兑消费逐步减少 库存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