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区日光暖棚羊舍设计与暖棚环境控制

2010-04-30 05:45马启军张建新王树华段栋梁淡江华赵有英项斌伟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8期
关键词:暖棚平均温度羊舍

马启军,张建新,王树华,段栋梁,淡江华,赵有英,项斌伟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2.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雁门关地区是山西省草食畜重点养殖区域,位于北纬37°~41°,东经110°~114°,由于其地处山西省西北部高寒区,年均气温3.7~8.8℃,夏凉冬寒,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的气候严重影响着牛羊养殖业。采用暖棚养羊是利用太阳能改善羊舍温热环境的有效方式[1-3],但是不同暖棚设计采暖效果有显著差异[4],而且密闭的暖棚湿度和有害气体会对肉羊健康和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暖棚不同屋面角、透光角设计,比较了不同暖棚内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变化规律及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并对暖棚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雁门关地区暖棚合理设计和暖棚内环境控制提供一定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暖棚羊舍屋面角设计

屋面角是指塑料暖棚与地平面的夹角。吸收、反射和透过的光线强度与入射光线强度的比,分别叫吸收率、反射率和透过率(吸收率+反射率+透过率=100%)。塑料薄膜对光线的吸收率是一定的,光线的透过率决定反射率的大小,透过率高,反射率就小[5]。由表1可知,入射角愈大,有效光量越大,反之有效光量愈小。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的辐射热能,提高畜舍内的温度,太阳辐射的入射角应与塑料棚面垂直。以最冷的大寒那天的太阳高度角和90°的入射角为依据进行暖棚设计。同时考虑暖棚朝向,由于北方严冬时的主风向为西北风,为了更好地发挥暖棚的作用,结合当地纬度以坐北朝南偏东5°~8°为宜[6-7]。

试验选择屋面角分别为60°和50°的2个暖棚进行对比试验,分别标记为1号、2号暖棚。

表1 阳光入射角和有效光量的关系 %

1.2 羊舍内温湿度、有害气体测定仪器与方法

1.2.1 测定仪器 便携式NH3检测仪(LEL美国I36-IQ350-H2/NH3)、便携式 H2S检测仪(Toxi-RAE III)、便携式 CO2浓度仪(LB-ZG106A-MCO2检测仪)。

1.2.2 测定方法 将测定仪置于距地面高度0.8m同一水平面的5个点(梅花分布)[8]。试验期2008年12月1日至2009年2月30日,每天于8:00,14:00,20:00 测量相关数据。

1.3 暖棚养羊生产性能比较

选取年龄、性别、体质量、健康状况基本一致的右玉本地绵羊,在2个暖棚分群饲养,进行生产性能对比试验。

1.4 数据分析

数据统计采用方差分析和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日光暖棚羊舍内环境质量检测调控

2.1.1 羊舍内温湿度的变化情况

由图1可知,1号和2号暖棚内的日平均温度明显高于暖棚外的温度。试验期间,1号暖棚内日平均最高温度为9.2℃,日平均最低温度为1.95℃,日平均温度为5.9℃;而棚外日平均最高温度为-1.75℃,日平均最低温度为-16.25℃,日平均温度为-7.8℃。图1中暖棚内外同一时刻曲线的间隙大小表示暖棚内外的温差大小,由此可知,暖棚内外日平均最高温差为18.2℃,日平均最低温差为10.0℃,日平均温差为13.7℃。试验期间,2号暖棚内日平均最高温度为9.8℃,日平均最低温度为2.2℃,日平均温度为5.8℃;暖棚内外日平均最高温差为18.4℃,日平均最低温差为10.6℃,日平均温差为13.6℃。

如果按月动态分析,该区最冷的12月,1号暖棚内的日平均温度为5.8℃,而暖棚外的日平均温度为-8.0℃,暖棚内外的日平均温差达13.8℃;2月份暖棚内的日平均温度已达7.6℃,而暖棚外的日平均温度仍在-4.5℃,暖棚内外的日平均温差达12.1℃。在该区12月,2号暖棚内的日平均温度为5.7℃,暖棚内外的日平均温差达13.7℃;在2月份暖棚内的日平均温度达7.7℃,暖棚内外的日平均温差为12.2℃。

整个试验期间,12月份昼夜温差较小,1,2月份昼夜温差较大,而平均温度2月偏高,温度呈波动变化。1号暖棚内温度平均差幅为5.4℃(图2),2号暖棚内温度平均差幅为9.7℃(图3);1,2号暖棚舍内温度的冬季变化规律较为一致,且受舍外气候的影响。

暖棚内空气湿度较高,且在试验期间2号暖棚的湿度均高于1号暖棚(图4)。测定结果表明,1号暖棚内的平均湿度为71.35%,暖棚外的平均湿度为发54.40%,暖棚内的平均湿度较暖棚外的高16.95%;2号暖棚内的平均湿度为79.14%,暖棚内的平均湿度较暖棚外的高24.74%,比1号暖棚高7.79%。

暖棚内昼夜相对湿度呈现波动性变化(图5,6),早晨和夜间暖棚内湿度高于下午,12月份和1月份日变化差幅较小,2月份变化较大,而平均相对湿度1月偏高。

综上所述,暖棚建设对提高寒冷季节羊舍温度、湿度,改善温热环境,减少绵羊体能消耗具有重要的意义。

2.1.2 暖棚内NH3,CO2和H2S的变化规律 暖棚内NH3,CO2和H2S的变化规律如表2所示。

表2 暖棚内NH3,CO2和H2S的变化规律 mg/m3

1 号暖棚内的NH3浓度在12月、1月和2月的平均值分别为5.2,5.4,4.2mg/m3。2月的NH3浓度均值低于12,1月,结合湿度的变化规律可以发现,2月暖棚内湿度低于12月和1月,温度高于12月和1月,空气中NH3易溶于水汽,暖棚温度高、水汽小有利于通风换气,把NH3排出舍外。2号暖棚内12,1,2月的NH3浓度分别为5.5,5.8,4.6mg/m3。1,2 号暖棚内 NH3变化规律一致,2号暖棚NH3平均浓度略高于1号暖棚,但差异不显著(P>0.05)。

1 号暖棚内的CO2浓度在12月、1月和2月的平均值分别为 1 933,1 971,1 689mg/m3;2 号暖棚内的 CO2浓度分别为 1 953,1 995,1 764 mg/m3。1,2号暖棚内CO2浓度变化规律一致,1号暖棚略低于2号暖棚,但差异不显著(P>0.05)。

1 号暖棚内的H2S浓度在12月、1月和2月的平均值分别为 0.003 7,0.003 9,0.003 6mg/m3;2号暖棚内的H2S浓度分别为0.003 8,0.003 8,0.003 7mg/m3。整个试验期间,1,2号暖棚内H2S浓度变化规律一致,2号暖棚H2S浓度稍高于1号暖棚,差异不显著(P>0.05)。

NH3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为:8:00—20:00时段内,暖棚内NH3浓度下降,20:00后NH3浓度逐渐缓慢上升(图7,8);夜间和上午的NH3浓度高于下午。

C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为:8:00—14:00时段内,其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20:00以后逐渐上升。14:00—20:00内会达到最低浓度(图9,10)。

H2S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为:8:00—20:00时段内,其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20:00以后逐渐上升。14:00—20:00内会达到最低浓度(图11,12)。

暖棚内3种气体均表现上午和夜间的浓度高于下午,这与种羊群夜间进圈、增加了羊群密度有关。

2.2 暖棚养羊生产性能比较

暖棚养羊可以减少热量消耗,促进质量增加;过度寒冷会使羊增大饲料消耗,体质量减轻(表3)。

表3 增加质量的效果比较 kg

暖棚羔羊成活率达97.22%,半开放棚舍羔羊成活率仅为70.00%,则暖棚可以大大提高羔羊成活率(表4)。

表4 羔羊成活率测定

3 讨论与小结

(1)暖棚建筑设计的关键除了屋面角、透光角的设计外,还要考虑覆膜材料等因素。另外,在寒冬季节要及时清理棚顶的积雪,大风吹破的棚面要及时粘补,以保证暖棚的密闭性。

(2)暖棚内的水汽和有害气体会对家畜造成危害,在午后气温较高时须进行通风换气。

(3)合理的建造使用暖棚畜舍,可以大大提高家畜越冬能力和生产性能,对推动养殖业全面快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柏春玲.半坡式暖棚羊舍的设计与推广[J].吉林畜牧兽医,2003(3):14-15.

[2] 吕玉华,盖煜.北方农牧交错带牧区羊舍冬季小气候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4):166-168.

[3] 曹立强.高寒阴湿地区半开放型暖棚牛舍冬季内环境监测评价[J].中国牛业科学,2007,33(3):11-14.

[4] 白雅琴.两种暖棚猪舍温热环境评价 [J].中国畜牧杂志,2005,41(10):40-41.

[5] 焦丽.温室采光面模糊优化设计的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3:6-18.

[6] 林川渝.日光温室方位角试验研究 [J].华北农学报,1998,13(1):129-132.

[7] 王博,李瑞年,张学洲.新疆草原牧区塑膜暖棚(羊舍)建设技术实践[J].草食家畜,2000(S1):56-59.

[8] 戴四发,王立克,李如兰,等.密闭式种猪舍部分有害气体分布状况观测 [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8(1):7-10.

猜你喜欢
暖棚平均温度羊舍
3月热浪来袭悉尼或迎165年以来新纪录
高寒牧区装配式钢结构羊舍冬季环境参数测定与分析
南方地区圆拱形和锯齿形大棚内温度四季差别探究*
冬日暖棚
市政工程冬季施工桁架暖棚安装与耗热计算
阿尔梅勒羊舍
云南保山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均生函数预测实验
牦牛暖棚的调研与建议
羊舍建设关键技术
徐州地区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