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与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思考

2010-05-18 04:42苏琬婷
广西教育·C版 2010年4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中职

苏琬婷 刘 奕

【摘要】中高职的衔接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促使中、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有效发展,特别是指导中、高等职业学校科学地进行课程开发,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减少两类学校衔接中的教学消耗的对策,旨在确保教学效益和培养目标的落实。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

中高职的衔接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而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但在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均未对如何构建贯通的课程体系提出明确的要求,理论和实践中也尚未解决好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

一、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现存问题

(一)课程目标差异较大

由于各地各校专业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开发课程的能力高低不一,致使各校实际执行的课程体系和所能达到的课程目标差异较大。同时,中高职两类学校都是依据各自的教育目标和培养对象的知能结构设置课程,导致两类学校不可避免地存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上的重复。

(二)课程标准研制难度大

目前我国普通教育统一的课程标准比较完整,但职业教育大都只对课程设置作出一些原则规定,尚没有制订统一的课程标准,因此也就无法实现中高职课程间的有效衔接。

(三)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薄弱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看,主要是侧重于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和具体的课程模式的研究,以及国外课程模式的比较研究,都未涉及到如何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框架,如何确立中、高职阶段课程内容,以及对职业教育的课程如何评价等问题。

二、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对策

(一)设置人才业务规格,培养目标全面接轨解决中、高职接轨,首先应解决好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的接轨,这是中、高职衔接的灵魂,衔接的通道是应职岗位群。教育部规定: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全面索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等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领域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中职与高职都应严格按不同岗位规格设置培养目标,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否则高职就会办成中职学制上的延伸或综合大学高专的翻版。高职工作者应正确认识到高职实质上是中职知识结构上的扩展、职业能力上的提高及专业技术上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全面对接

教学目标对接是课程衔接的核心.也是贯通课程体系的主线,通道是教学大纲,实质是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据此可将课程综合化、模块化,按照“宽基础、活模块”的基本思想,首先将每门课程分解设计成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知识模块、能力模块,构建模块式目标体系,模块式教学大纲。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不会相同,同一学科针对不同对象的受教育者,教学目标也会有区别。中职课程目标低一些,高职目标则高一些,并且与普教有严格区别。其次,以目标模块为基础,根据不同培养规格选取必要的课程组合成若干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实验实训课模块、毕业论文模块、毕业设计模块等。每一专业要有若干个专业方向模块,各模块的课程群学分数相等,实现模块化和多模块的结构设计。体现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和专业发展方向趋势,体现专业教育和个性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特征和个性要求的结合。再次,将若干课程模块科学设计成三个层次不同但又相互联系、逐层递进的平台: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其中公共基础平台包括:“两课”、体育、英语、语文、数学、计算机等,实施分层次教学;学科基础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学科主干课程、跨学科基础课程等;专业基础平台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基础实验实习课程等。三个平台相互沟通组合成必修课类,而专业方向课模块和任意选修课程群则构成选修课类,由此形成一个综合的“平台+模块”课程总体结构体系,体现出“宽口径、多层次、多模块”的原则。增强课程灵活性、适用性和实践性。避免教学目标的重复。

(三)职教教材全面统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施依赖于教材的衔接,通道是教材统编,中职教材要统筹,高职教材也要统筹,两类教材之间更要统筹,这是课程标准严格统筹的具体表现。教材接轨的一方面是教学目标对接,根据每门课程的知识结构模块、能力结构模块科学组织设计许多不同的教学单元,再将不同的单元设计成学历层级,明确哪些是中职必授或选修的单元,哪些是高职必授或选修的单元。

(四)不同生泺在高职阶段实施分别教育从我国高职教育类型来看,可以大致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立建制的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学校以及成人高校等,一类是普通高校内部设立的职业教育二级学院。两种院校从总体上来说: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技能培养上可以做强一些,而普通高校设立的职业技术学院可能在理论教学上更强一些。这样.如果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招收普通中学毕业的学生,由于普通中学学生的文化基础好,对理论接受的能力强,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差,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就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弥补学生的不足。普通高校设立的职教学院招收职业中学的学生,通过加强理论教学就可以弥补学生文化基础不强、接受能力差的不足,受普通高等院校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影响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总之,中、高职课程全面、彻底、合理的接轨,必须依赖多种模式的配合实施,才会逐步构建出合理的课程体系,开发合理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合理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合理的教材,形成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观,丰富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在实践上才会逐步减少中、高职衔接中的教学消耗,确保教学效益和培养目标的落实,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健康、高效、快速地发展。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中职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