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2010-05-18 04:42
广西教育·C版 2010年4期
关键词:教育学生

梁 樑

【摘要】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高等教育产生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正确认识网络在教育中的作用,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负面影响对高校教育的侵蚀。

【关键词】网络高等教育影响应对措施

21世纪进入到信息网络化时代,网络普及遍布全球,它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信息的高速传播、知识的快速更新、生活效率的提高都与网络的普及密切相关。而高等教育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也日趋加深,高校教育工作也因网络的加入而生色不少。在高校教育工作效率因网络大幅提高的同时,网络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也日益深远,这其中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从而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新的挑战。作为高校教师,有必要对高等教育中的网络现象进行科学、合理地引导和利用,让网络很好地为教育服务。

一、网络对高等教育的巨大作用与负面影响

(一)网络对高等教育的巨大作用

“网络”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Inter-net",即一个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许多规模不等的计算机网络互相联结而成的网络。网络的出现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渠道,使信息实现了全球同步、同时的发送和传递,加速了知识的更新和发展,实现了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化服务管理,大大提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也丰富了社会文化娱乐生活,是21世纪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也对高校教育工作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首先,网络突破了教育只能在校园进行的传统,为知识的传播打开了更广泛的领域。传统的教育受物质条件的限制比较大,教育因此只能在有限的校园空间内进行,教育的对象、规模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网络的出现突破了物质条件的实体性限制,以其虚拟性、及时性、全球性和开放性从物质层面突破了学校“围墙”,把知识传向校外、把社会信息传进校内,实现了信息的校内外互通。其次,网络以其开放性破除了制度层面的“垄断”,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是在预定好的制度规范下运作的,包括对学习目标、课程内容、方法手段等的规定。而网络能将教育资源以及时、共享、快速的特征传向教育制度之外,改变了知识传授受教育制度化层面制约的局面。最后,网络的开放性使得教育冲破封闭、垄断的传统教育模式,使教育的大众化、民主化成为现实。传统教育中,知识信息为教师等所控制,教育因此而成为少数人的特权和专利,而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得教育模式更趨开放,教育资源能为更多人所共享。在这三方面的影响下,高等教育的网络化功能就显示出其巨大的功用:

第一,网络使得教育演示功能更明显。用预制的PPT配合完成教学讲解,特别是演示中能够利用各种文字材料、图形图表、模型教具、画面、动作等素材,配合完成理论教学,使得知识能更好地解释,教学效果得到凸显,

2网络为个别化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高等教育以学生的个别化学习为主,而网络的联网和信息化平台能为个别化学习提供知识的链接和补充,高校教育课堂可以通过网络得到拓宽。

3网络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的良好平台。网络在高校学生的学习中扮演协作学习的竞争、协同、伙伴等角色,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为学生的协作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

4网络可以有力地促进学习交流。网络的多方共享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关系的交流,包括师生间、学生间、父母间以及教师和家长间的交流等,不仅使师生关系进一步密切,也使学生间、家校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使教育各方均能增进情感,加深了解,有利于教育关系的和谐健康。

(二)网络对高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在网络对高校教育不断产生影响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网络的共享和多元使黄色、暴力、犯罪等不良风气在信息平台中大行其道,社会躁动情绪和负面价值观通过网络冲击高等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网络色情内容的泛滥,污染高校纯洁的学习生活环境。网络信息的多元化,色情内容成为网站网页提高点击率和知名度的武器,大量充斥于网络,而高校网络的普及,信息的共享,使色情内容直接污染进校园,对心智尚未成熟、辨别能力不强但又喜欢新鲜刺激的大学生来说,其腐蚀程度不容小觑。

2网络暴力性质内容的盛行,成为危害高校安全的新型问题。暴力行为历来由社会正面价值和法律系统所牵制,而网络的出现,为暴力行为提供了一个虚拟世界,成为社会暴力滋生的温床。高校学生对新信息的渴望和追求,对社会不公平公正现象的愤怒情绪,很容易通过网络暴力得以宣泄,而网络暴力的盛行也因此而愈演愈烈,同时网络游戏中暴力成分的浓重,都成为高校安全考虑的一个新问题。

3社会负面价值通过网络进一步渗透进高校,给高校思想教育带来新的挑战。网络的多元发展,信息的全球共享,都使不同价值观、不同社会理念得到广泛传播,而一些负面价值观和社会理念也从中逐渐渗透进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西方的“颜色革命”、“普世价值”等新世纪下的意识形态攻势主要通过网络向我国传播,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同时,一些极端反动的意识形态也通过网络游戏、网站论坛等渠道不断向高校思想教育发出挑战。4过度沉迷网络,会导致学生思想精神涣散,学习能力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网络色情、暴力、负面内容的泛滥,使一些过度沉迷网络的大学生意志日渐消沉,学习热情降低.产生消极厌世的想法,容易陷入孤独自卑而又浮躁暴动等矛盾激烈情绪,从而导致师生、家人、同学等人际关系的紧张,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网络的多元与共享,在为高校教育提供高效便捷的技术革命的同时。也给高校教育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而如何在有效利用网络为教育服务的同时避免其负面影响就成为摆在高校教育者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

二、充分认识网络对高校教育的影响并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

首先,在思想教育上.应加强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的作用,从根源上杜绝网络的不良影响。高校的思想教育以往常常为教育者所忽视,也被公认为是最难进行思想教育的教育阶段。因为高校思想教育面对的是已成年,总维模式有其特点,意识求新求异最强烈的大学生群体,对他们采用旧一套的强压式思想教育已不适用,但网络的负面消息却最能腐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因此,对高校思想教育应有新的方式和手段。可以专门针对高校网络问题形成研究课题,从中制定一套思想教育方案,采取公平、民主的探讨方式,采用变教师单方传授为师生主动开放参与讨论的教学形式,将网络不良影响作为探讨话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讨,同时,教师辅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从而让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的作用和影响,达到从意识上理智认清到从行动上认真辨别的教育效果。

其次,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将之作为辅助手段,用舆论的方式监督和净化校园网络氛围。单单以课堂上的思想教育是不足以抵御网络负面影响侵蚀的,还应辅以更广泛的校园文化力量。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高校文化的重要部分,充分运用校园文化的灵活性和亲和力,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各种学生社团的活动,将“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精神传播开来,在校园范围内形成一个“从我做起,人人监督”的绿色网络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净化高校网络环境,并重塑高校理性、开放、民主、朝气的校风。

再次,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督与管理。高校应联合社会力量。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督管理。对校园内部网吧、校外附近网吧的性质、经营内容、网吧特色进行了解,让学生在充分享受网络资源的同时,对不良行为、不良信息的来源抱有高度警觉性,运用校园网论坛、系部专业网站等,多渠道多方面掌握了解学生网络信息动态。最后,应加强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构建校园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应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大力提倡和宣扬中华传统道德品质,让优良的传统道德焕发新的活力,以此提高学生网络道德水平。同时,应加大网络法制教育的力度,让学生认识网络法律和有关规定.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高校还应与家庭、社会协作,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文明系统,通过多方互动,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网络的利弊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尤其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处在教育阵地的前沿,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正确运用网络,让高科技的成果惠及所有学生。也让丰富精彩健康的网络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部分。

猜你喜欢
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快把我哥带走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