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设计

2010-05-18 04:42黎春红
广西教育·C版 2010年4期
关键词:会展业会展人才

黎春红

【摘要】目前我国会展人才的培养远远滞后于会展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调研我国会展人才供需现状,分析我国目前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设计。

【关键词】会展人才培养模式挑战创新设计

一、我国会展人才供需现状分析

(一)会展人才层次分布及素质要求1会展人才层次分布。会展活动是一定地域空间的人群聚集的物质文化交流活动。国际上会展(MICE)定义由cor-porate meeting(公司业务会议)、incentivetravel(奖励旅游)、conventions(协会或社团组织会议)和exhibition(展览)组成。随着实践的发展,“大会展”的定义更是涵盖了会议、展览、节事、演艺、赛事及奖励旅游等各新型业态。会展业发展潜力巨大,其拉动经济的比例通常被认为达到1:9,能够迅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巨额的利润和经济繁荣。会展人才是为会展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一群特殊人员,根据金字塔模型主要分为会展业相关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型人才,会展策划和会展高级运营管理人才,翻译、会展商务、旅游接待等会展支持型技术人才,为会展业提供设计、搭建、运输、器材生产销售等操作性人才四个层次。根据会展业产业架构和发展业态,会展人才需求分布实际上涉及许多相关的行业,如政府会展管理机构、会展行业协会和会展专业组织,会展中心(场馆)。展策划、服务公司,旅游公司、差旅管理公司(TMC),酒店商务会务部门,企业参展(会)部门,会展教育、培训、科研和咨询机构,等等。

2合格会展人才素质要求。现代会展业是一个复合型的行业,专业化程度要求很高。要成功举办一个会展项目,无论是筹办、招展招商、展出,还是展后各个环节都需要通盘运筹,涉及信息学、管理学、经济学、旅游学、建筑学、运输学、美学等诸多学科。会展人才属于复合型专业人才,一个合格的会展人才需具备以下素质:(1)会展专业核心职业素质。即具备会展管理、策划、运营和操作能力,能够独立统筹和承担会展各个业务环节。通常情况下,刚刚走出校门的各会展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都需要有多年的实践磨砺,才有可能成为成熟的会展策划和管理人才。目前我国能真正形成国际品牌的展会屈指可数的主要因素就是策划人才的缺乏。(2)较高的文化综合素质。在熟练的会展专业技能之外,还必须熟悉国际惯例与国际贸易规则,了解不同的文化、法律、风俗、信仰,能熟练运用英语(或各语种)与国外客户洽谈业务。(3)决策和应变。必须具备果断决策的能力、良好公共关系协调能力和现场管理和控制的能力。会展行业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很大,出现危机时要求会展人员果断应变。

(二)我国会展人才供需矛盾

1我国会展人才需求。目前,我国会展经济非常活跃,仅用20年便走过了发达国家约100年的路程。据中国会展经济信息网数据,2006年我国共举办展会4000多个,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展览业直接收入约为140亿元人民币。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西安、昆明等城市为中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以及中西部等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20%左右。高速的发展意味着对会展行业人才的巨大需求,依据每年20%增长速度,我国会展行业每年新增从业人员需要约20万,并表现出社会需求量大、行业分布广等显著特点。

2我国会展人才供给。(1)数量缺口较大。据中国会展经济信息网数据,目前我国高校每年可向社会输送会展专业人才6000人左右,这远远满足不了我国会展行业每年新增从业人员需要约20万人的需求。现以会展发达城市上海为例。上海有主营会展企业511家,相关企业近2000家,具有主办国际会展资格企业24家,展馆总面积近17万平方米,年均举办展会数量300多个,平均每周举办5.5个展览。接行业惯例,举办一个大型国际会展至少需80~90各专业人才,但实际情况是目前会展高级管理人才严重不足。据上海师大旅游学院的调查。上海会展业有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不足50人,复合型人才不到100人。而据上海申博工作领导小组和上海外服公司等单位的调查,在2010年世博会来临之际,会展运营管理、广告和物流等人才仅能满足1/3的市场需要,其中会展管理、营销、策划、设计方面的人员最为紧缺。(2)会展从业人员质量不高。更加突出的矛盾是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不高,与会展业发达国家之间差距较大。目前我国展览公司大多资质较差,实力较弱,多数会展管理人员半路出家,缺乏专业培训。而为数不多优质人才也不断因薪酬或工作机制等原因被国外会展业发达国家(如汉诺威和法兰克福)挖角而不断外流。

二、我国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以来,我国开设会展相关方向专业近90余所大中专院校,其中含有4所本科院,初步形成普通本科院校、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和中职学校的培养体系,但在实际的教育环节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在会展人才缺乏的今天,一方面社会抱怨院校不能及时提供会展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会展专业的毕业生却找不到与会展业相关的工作。很多毕业生基本只能做会展电话营销工作,甚至做着完全与会展业无关的工作。

上述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缺陷:第一。课程设置定位模糊。由于会展业是复合型产业,涉及诸多行业,目前各高校的会展专业开设基础大多在原国际贸易类、旅游类、艺术类、外语类专业基础上或直接从会展类专业起步开设;会展方向所依托的专业更是分散,如英语、广告、国际贸易、公共事务管理、艺术设计,有些学校文秘专业都开设了会展方向。第二,重理论而轻实践。我国会展专业教材多借鉴国外的会展理论体系,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客观条件的会展理论方面取得成果不多,与我国会展实践发展脱节,课程结构重学历而轻实践。第三,教师大多来源于高校,缺乏或者根本就没有实践经验;学生重分数轻能力,专业执行和操作能力偏弱。以英语为例,许多人通过了六级考试,会读(英语)、会写,却不会听也不会说,对于专业素养意义上的敬业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仍然只是流于表面,无法体验和学以致用。第四,社会层次的培训资源短缺。缺乏提供实习或实践的会展企业和基地,会展行业协会对会展人才的培训和教育相当有限。

三、我国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设计

针对我国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不足,本文提出高校会展人才体培养模式的创新设计。

(一)明确培养定位,细分会展人才需求层次,优化会展专业化教育模式

在学习先进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可按照会展人才需求分布层次的规律,优化大学本科、大专、中职学历教育,大力发展在岗人员轮流短期培训。其中大学本科和本科以上的学历教育以培养会展理论研究和会展管理综合性人才为主,大专和中职学历教育以培养专业技能性人才为主,短期培训应以培养会展服务性专门技能为主。通过明确培养定位,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管理人才、技能性专业人才和辅助性服务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方面

会展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具备国际视野,应跟国际接轨,相应市场需求可研究美国、德国、香港等会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课程设置,根据会展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企业一起制定。

(三)师资建设方面

引进既有会展实践经验,又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可派遣教师去国外学习观摩,对教师进行会展课程教学的专业培训或者是挂职锻炼,聘请会展协会和专业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客座教授,给学生讲授会展实践操作方面的课程,整合社会资源,全方位打造高素质的会展专业课程教师队伍。

(四)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推行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可.以采取参观场馆、定岗服务、筹建仿真会展实训室、网上模拟展会、建立会展实训基地等诸多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技能。在这方面桂林游旅高等专科学校会展专业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们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特色创新,采取项目教学法、模拟会展公司、校园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培养会展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具体通过为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提供志愿者服务、建立网站开设论坛和网上模拟展会、让学生全程参与策划运营校园淘宝节等活动,使学生对展会的整个流程有非常深刻的感知认识,从而掌握了展会实际操作的流程,这些探索取得一定效果,可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猜你喜欢
会展业会展人才
人才云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业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