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专业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2010-05-18 04:42
广西教育·C版 2010年4期
关键词:双证书实践

吕 毅

【摘要】推行“双证书”制度是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会计专业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了专业的发展。当前国家财政部印发了新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增加了考试内容和提高了考试难度,为了使“双证书”制度向更深层次推进,该校设想适当提南会计专业招生门槛,实行分屡次教学和争取成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站。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双证书”实践

“双证书”制度是指学生毕业时取得毕业证书外,还要获取一份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双证书”制度是落实国家关于“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要求的重要举措。“双证书”教育既是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对确保实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一)推行“双证书”制度是国家法律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着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推行“双证书”制度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的需要早在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就提出“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的要求,又于2002年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进一步提出要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七条二十三款规定:“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2005年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进一步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学生毕业后,要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推行“双证书”制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现阶段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的基层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和进入高等职业学校会计相关专业学习的预备人才。这类人才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一是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二是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及会使用会计软件;三是具有胜任出纳、会计核算、统计等工作的能力和具备珠算、点钞等技能;四是能编制主要财务报表和分析能力,具有财经应用文的写作能力等。2005年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第25号令公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第三条规定:“各单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这些规定就意味着“双证书”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走向财会工作岗位的“敲门砖”。无“双证书”即自动放弃财会工作相应的工作岗位。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国家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第九条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第十条规定:“申请人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且具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含中专,下同)会计类专业学历或学位的,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免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这就意味着两年内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文凭失去作用,需要参加全区统一考试。《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两科必须一次性考试通过,还要另外提供“财会电算化”合格证书或者“珠算五级证书”,才能够取得会计从业的资格。

二、推行“双证书”制度的主要做法与效果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推行“双证书”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全面理解、坚定信心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后,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组织会计专业全体教师学习、理解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内涵与意义.讨论分析制度推行后学校教学面临的挑战,坚定信心,高质量地执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时,向学生宣传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勉励学生勤奋学习.变压力为动力.确保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通过统一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加强专业师资技能操作水平

推行“双证书”制度关键是要有一支懂理论会操作的专业教师队伍,特别是实训教师队伍。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紧紧抓住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采用以下方式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1先后从税务、企业财会部门选调具备教师条件的人员4人,充实专业教师队伍。他们受过会计专业高等教育,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成为专业骨干教师。

2派出专职教师“顶岗实践”。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大部分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进校任教,虽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但缺乏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近年来学校先后派出3位教师到中型企业任财务总监、会计核算中心任主办会计和财政部门编撰《会计年鉴》。推荐2位教师任市财政学会、市会计学会、市珠算协会常务理事。通过顶岗实践,一方面,可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与实践动手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使教师了解会计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带动专业技能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及相应职称资格,从而推动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更新。目前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会计专业教师都具有会计从业资格,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1人,高级会计师资格的3人,会计师资格的12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79%。4聘请兼职教师指导实践。在鼓励

专职教师顶岗实践的同时,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还聘请近10名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担任兼职教师或学生实习指导教师、举办讲座,传授最好的技巧,传授最先进的理念。

通过“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整体上提高了整个专业教学团队的技术水平.为“双证书”制度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增添先进设备

近几年来,为适应学生就业岗位技能培训需要.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先后为会计专业投入160多万元,增添了现代化的教学实训设施设备,满足了日益增多的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需要。目前,会计专业共建成会计技能实训室、会计分岗位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会计岗前实训室等4个实验实训室,提供了240个实训工位。会计专业实训设施不断更新、设备完好率达98%以上,有一定数量的标志性设备,如电脑、多媒体设备、ERP沙盘等。珠算、点钞与验钞、电脑录入技术、会计电算化等技能课开齐开足,专业实验、实训自开率达98%。会计专业实训设备符合并超过《广西中职学校畜牧兽医等28个专业设备配置标准》中会计专业示范条件的要求。

(四)把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1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增加实验、实训和能力训练的课时,增加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实习的项目和时间。2改革教学方法。专业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

3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在期末考试试卷中增加了专业技能考试的内容,部分课程单独设置了技能测试项目;同时,增大了技能测试在期末考试中所占的比例,甚至一些课程的考试全部变为专业技能测试。

4开展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教学活动,组织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技能比赛和竞赛活动。

(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专业对口就业率

职业教育应该紧密依靠企业和行业,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企业和行业需求的职业人才。多年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运行机制,并成立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案、专业改革与发展方向等进行研讨,取得显著成效。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单位,如河池化工集团、深圳天虹集团、南方冶炼集团、吉朗集团、华信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国信会计师事务所等,为会计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校外实训实习条件.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并能持续选用会计专业毕业生。

(六)精心组织、辅导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2005年《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施行以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每年都精心组织会计专业学生参加自治区财政厅统一组织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人学教育中就明确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书,同时参加全自治区统一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1根据《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每届学生第三学期,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即组织部分学业优秀的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全部科目的考试,给考试通过的学生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顶岗实习时重点推荐到合作单位财会部门实习。由于持证上岗,实习单位乐于接受,部分优秀学生还被实习单位正式录用。2对学习一般的学生,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第五学期组织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单科考试,考试通过的学生在毕业时凭毕业证书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经过两次考试,会计专业有70%左右的学生在毕业时取得“双证书”,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

3对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与劳动人事部门配合,组织参加收银员技术岗位技能鉴定,毕业时也能拿到收银员初级工证书。

“双证书”制度的推行,促进了会计专业的发展,该专业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专业师资水平、专业实训设施、专业教学及校企合作方面均达到自治区级示范性专业基本条件的要求,2009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自治区级示范性专业。

三、《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修订)》发布实施的思考

2009年10月,财政部印发《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修订)》,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新考试大纲突出了会计从业人员必备的知识结构,层次明晰、结构科学、重点突出、难度适中,实现了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的有效衔接。2009年广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考生已达77288人,最近两年每年以递增1万人的速度增长,参与人数众多,涉及面广.影响巨大。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公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2010年广西将按照财政部的统一要求,开发无纸化考试系统,组织开展广西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工作。新发布的《考试大纲》是完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加强会计人员管理的一项重要改革,给会计专业教育带来了可喜的机遇,但也给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施加了更多的责任和压力。为了使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制度与会计职业教育能协调地、紧密地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地、快速地向更深层次推进,提出如下设想:

(一)适当提高招生门槛

会计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初级会计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这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因为会计工作不但专业技术性很强,而且政策性、法制性也很强,还需要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目前国家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考核和确认.主要通过设置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来进行。

新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修订)》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必考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增加了财政法规制度和税收基本理论、流转税三大主体税种和所得税两大税种,增加了必考科目的内容和提高了考试的难度。要实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学校应把好生源关,适当提高招生门槛,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思想道德品质。

(二)实行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在班级制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它一方面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另一方面,使课堂与学生得到和谐发展。分层次教学早已包含在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中。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级示范性专业基本条件的通知》的规定,“课程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基础知识程度和劳动就业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三)争取成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站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推行无纸化考试后,广西将改变过去每年只考试一次的办法,从2010年起每年将考试多次,这为会计专业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目前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已与会计主管部门达成意向,利用学校会计专业作为自治区示范性专业的师资、实习实训设备的优势,设立河池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站,将会计教学、培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形成一体化,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工作整体之中,并审慎地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最新职业标准和考试大纲,引进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实现人才培养内涵的接轨。以此为基础,密切与相关企业的联系,促使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人才能力要求接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双证书实践
适合我国国情的通航飞行员培养模式的探讨
教师落实“双证书”制度的挑战思路与实施策略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常州高职教育园区 “双证书”制度研究
试论“双证书”课程开发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