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语文口语教学探究

2010-05-18 04:42耀
广西教育·C版 2010年4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普通话口语

黄 耀

【摘要】当前,高职毕业生存在言词缺乏自信心、理解能力差、表达能力差、训练内容雷同等诸多问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亟待提高,课堂训练流于形式,教材、测评随意,训练内容雷同。对此,高职院校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求职语言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

【关键词】高职语文口语教学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一个人的适应力、竞争力、推销力等都需要靠口才加以展示。文字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是社会交往对人们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类人才供大于求。善于口语表达,能够用简洁明了甚至是动听的语言介绍自己的情况或阐述自己的观点,是向社会推销自己以谋取理想职位的关键环节。因此,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把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一、高职院校语文口语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专业技能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却缺乏基本口语表达能力,他们在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时,往往就被拒于应聘大门之外.无法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自身才能的舞台。要想让高职学生成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口语表达能力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技能。新时期高职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高职毕业生求职语言存在的问题

(一)言词缺乏自信心。一些高职毕业生在第一次面试时,信心不足,有的说话时吞吞吐吐,声音轻如蚊子.表情不自然;有的说话空洞,有时会不自觉加大音量;有的在谈话时经常打断对方话头,生怕对方不了解自己;有的说话唯唯诺诺,思维跟着对方走,等等,这就极易让招聘者失去对他们的兴趣,从而无法真正展示自己真实的学识和能力水平。

(二)理解能力差。一些高职生在面试过程中不能准确地理解招聘者的意图.有的不能一次性理解招聘者的意思,多次请求对方重复,有的不能准确地理解招聘者的意思特别是弦外之音,影响求职语言的质量。例如,用人单位招聘者问:“如果让你再重新选择专业的话,你还会选择你现在所学的专业吗?”很多学生都表明想选择另外的专业,这说明他们并不理解招聘者的意图,招聘者是想通过这一问题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若一名学生不喜欢本专业,他是难以专心学习,难以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

(三)表达能力差,不能简明扼要、中心突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少高职学生面试时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当招聘者提出一些开放性的、具有自由发挥余地的问题时更是如此。例如,面对用人单位的问题:“你怎么看待工作中的挑战性?”很多学生不假思索直接回答“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此外,就再也不知道该谈些什么了。

(四)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观念不够端正.影响求职语言的质量。言为心声,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就会在言行中有相应的流露和表现。有的高职生,谈起责任推别人,说起矛盾怪对方.讲到失败赖客观,缺少进取,光说不做,心胸狭隘,斤斤计较。这样的学生在面试时往往说得越多失败得越多。

三、高职院校语文口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亟待提高.目前,高职生口语表达普遍存在表意不准确、语言逻辑性不强、态势语言与交际场合不匹配、不能提出有效问题以及对教师的讲解缺乏积极回应、师生缺乏有效沟通等问题。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希望提高自身口语交际能力,但往往感到无从下手。

(二)课堂训练流于形式。从教学特点看,口语教学应轻理论重实践,但在实际教学中。口语训练在整个语文课巾所占的比重很小,且每次训练的时间较短,学生在短时间内往往不会刻意使用一些技巧和方法,导致口语教学流于形式。

(三)教材、测评随意。目前,除普通话训练有—些规范材料外,其他口语交际训练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教材,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测评也没有统一、规范、准确的标准.导致无法测出每名学生的已有能力和达到能力。

(四)训练内容雷同。不论哪个专业,口语训练内容都是普通话训练、演讲、辩论和交际礼仪培训,这种培训忽视了专业对口语交际技能的要求。

四、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

(一)注重普通话的训练,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普通话是用于我国现代生活和交际的汉民族共同语。在应聘时,好的语音面貌能先人为主地给用人单位带来好印象。首先,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用普通话教学,学生之间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养成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其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较多的高职学生语音基础差,带有明显的方言音或个体缺陷,而且这种习惯形成多年.根深蒂固,短期内较难改变。基于此种情况,教师的工作应着眼于细处、小处。如在教学楼区、宿舍区、公共场所和办公室张贴、设置“请说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等标语牌,教学场所设立以“推广普通话”为主题的宣传栏,各班级设立“推普”角,定期组织普通话测试,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晨读、朗读、讲演比赛等活动。

(二)语文口语课堂训练应适合学生特点,充分利用好每一节课时间。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对文学作品的赏析和理解,要求学生根据作品用概括的语言进行复述。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能主动地与老师、同学交流,从容自如地回答课堂提问。教师若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课堂训练,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语音训练。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认为,口语训练要从发音练起。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在训练中可采用朗读法、朗诵法、念绕口令、叙述法等方法.注意语音、语调、语气的正确运用。普通话音变现象主要表现在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啊”的音变,掌握了这些音变现象,不仅有助于学生把普通话说好,而且能使学生的口语表达给人以语音自然流畅和谐之美。另外。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方言或带有严重方言口音的现象,加强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也是十分必要的,使用方言或带有严重方言的普通话会大大影响其表达效果。

2听力训练。面试的实质就是考官与应聘者进行信息交流从而获得全面评价的过程,“听”不是一般的听,而是用心听。在就业面试中,应聘者如果不专心听,就会错过一些很重要的信息。练习听。一要多听;二要耐心、专心和细心:三要练“理解力”,不但要听准大意,还要听出“话外之音”和“弦外之音”。通过耐心、

专心、细心地倾听,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否则,就可能不得要领,答非所问。

(三)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活动。根据口语训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如即兴发言、时事述评、讲故事、口头作文、演讲、辩论会、模拟招聘会等形式,多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表达。通过训练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针对学生的就业需要来进行语文口语教学。近几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招聘面试中.用人单位主要考查应聘者的知识能力,准确、可靠、自然是言谈的第一要点。用人单位招聘无外乎是经过笔试和面试两道程序,许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可以忽视笔试,但绝不省略面试.因为面试可以了解笔试不能了解的部分.如应聘者的仪表风度、背景情况、实践经验、工作态度、求职动机、是否有事业心和进取心等。有不少学生文化课笔试过了关,却在面试中被淘汰出局.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实战经验,甚至因为怯场、恐惧而影响正常发挥,造成种种遗憾。而口头表达能力太差是最致命的原因。例如,用人单位(或主考官)要求学生本人进行自我介绍,很多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我叫×××,是×××学校×××专业的学生。”再无下文。然后就是人家问一句答一句,显得非常被动,很难把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展示出来。有的学生答非所问、含糊其辞、支支吾吾、牵强附会,这是主考官难于接受的.从而使成功的机会与其失之交臂。针对这种情况,在语文教学中,应将“自我介绍”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训练。可经常设置一些具体场景。组织模拟招聘会。根据不同用人单位的不同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提出大量的问题,如“你到本公司应试的理由是什么?”“你的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如何?取得什么资格证书?”“请谈谈你对本公司某个业务问题的看法。”“哪种类型的领导你最喜欢?”等等,对学生进行模拟招聘训练,在模拟训练中纠正他们的问题,锻炼他们的胆量,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进一步锻炼自己,培养胆量,开阔视野,使他们在将来的就业面试中能轻松过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的差别不仅在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在于人才的基本素质。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口语和交际能力是学生首先应该具备的起码素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学生如果没有很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不能很好地推销自我、展现自我才华.即使有着再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也难以表达和展现出来。因此,高职教育者应意识到口语表达训练的重要性,让更多的高职学生认识到口表达训练的必要性,并加强口语表达训练,以顺利地通过面试,竞聘到自己满意的就业单位和就业岗位。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普通话口语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酒中的口语诗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对对碰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