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2010-05-18 04:42刘振恒李冬云
广西教育·C版 2010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环节内容

刘振恒 李冬云 张 姝

【摘要】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与网络技术发展脱节,实验内容、实验环境与网络的实际需要不匹配等问题。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应重视基础授课环节,并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和阶梯型作业环节。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应用型人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方面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开设要针对网络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应用领域的深入应用,结合本专业教学的要求进行;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注重应用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施。但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学内容、实验环境与网络技术的实际发展存在着滞后的现象,这种情况将影响学生的培养和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网络发展脱节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教材内容与现实技术相比有严重滞后的现象,一些新技术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发展.但在教材中还没有体现,不能及时反映网络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另外,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有惯性的习惯,如一些教师连续几个教学年选择同样内容的教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重视已成熟理论的讲解,而忽视新技术、新理论的补充。

(二)实验教学环境不匹配

由于实验室项目中硬件的经费不足,造成网络环境更新滞后,致使实验室开出的实验内容过时,内容还基本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以巩固概念为目的,学生在实践方面提高不大。另外,实验教学队伍力量较薄弱.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影响着实践教学;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实践课程指导教师不能跟上技术更新的步伐。

(三)教学计划更新慢

教学计划是指导教学开展的指南和依据,但是往往制定的教学计划要连续用上几年.计划的更新及新内容的添加的时间间隔都比较长,这同样影响课程的整体安排。比如现在的网络课程的开展应该是循序渐进,从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规划课程、网络布线课程、网络安全课程到网络测试课程,各个环节中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计划将直接影响着网络课程及课程实际教学环节的效果。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一)重视基础授课环节

1多媒体辅助教学。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从原来的板书式教学转变为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一般采用PPT的教学课件代替常规的板书。教师在备课时,对课件的设计要突出重点,课件内容应该是提纲式、层次式,内容为本次课程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内容的展示时间要适宜,达到视觉停留的效果,讲解的要点能提供给学生集声音、图像、文字及动画一体的课件。

2营造课内实践环节。很多授课教师在课堂内基本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但理论知识的在接受中总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抽象,因此在课内理论中可以适当增加部分和理论紧密相关的课内实践内容。比如利用现有的模拟软件,可以辅助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讲解,同时可以模拟搭建网络环境,进行简单的网络测试命令的使用等。3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法,选择典型的案例,给学生以真实的感觉,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进行思考.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解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IP地址分配章节,可以提出一个案例需求,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划分IP地址、如何分配IP地址、设置子网掩码、为什么划分子网及如何设定网关、从而掌握不容易理解的这部分内容。

4注重知识的更新。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实用性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更新相关的教学信息,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的信息及时提供给学生,避免在教学中出现“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去做明天的事情”。比如IPv6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应该在课堂教学有一定比例的体现。

(二)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1合理组织实验内容。实验环节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环节补充和形象化的过程.因此,应精心设计实验内容,注重实验内容之间的衔接,处理好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的关系,以及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的关系。此外,教学实验内容在包括相关教学知识点同时,又能包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任务和案例。比如,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几类网线的制作、对等网的搭建及设置、各种服务器的构建、数据包的截取,到由交换机和路由器构建各种形式的网络、网络安全的设置及验证等。

2转变指导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和实验的开展,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立实验小组,明确小组的任务,分工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另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在实验环境下让学生参与,变成学生的“我们讲”,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环境中让学生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灌输的对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为实践活动的协助者、合作者和解决问题的指导者。

3加强实训环节。实训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环节中重要的一步,本环节是整个网络知识体系结构中一个综合过程,通过实训,可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阶梯型作业环节

1通过课内作业巩固基础。课上的练习和课后的基础性作业是对教师授课内容的重复,是加深印象的一种直接方式。是对理论知识的强化,因此学生练习的内容要具体、明确,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效果。通过基础性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2通过调研报告初识网络。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单纯的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学生一方面会感到太抽象,有些看不到摸不着的感觉。通过给学生留一些有目的性的调研报告,让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地学习,一方面可以对课堂知识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的发展动态。无论在组网技术方面,还是网络搭建中用到的设备,都可以通过调研报告的形式分阶段地掌握、理解,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3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建立系统思想。网络已经无处不在,小到我们的家庭、办公室、小公司,大到大学校园、大型企业等,这些现成的教学素材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开展、真实情境的再现。当学生通过课堂的理论学习、课上及课后的基础作业、不同阶段的调研报告对网络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就可以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实实在在地接触网络。“走出去”是指可以在不同阶段带学生参观小型、中型及大型的网络,然后通过分组总结、讲解,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请进来”是把有经验的网络工程人员请到我们的课堂,给学生讲解如何从基础分析到网络的规划,直至如何实施等具体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升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同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加强教师的培养。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与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对教师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面来加强和提高:定期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包括课堂内容的设计能力,把握课堂的节奏能力等;增加教师间交流活动,包括校内同行和校间同行的经验交流;加强任课教师的新技术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更新,使授课内容跟上新技术发展步伐;给教师提供定期企业实践的机会,让教师与社会接轨,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第二,重视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网络实验室是学生实践活动非常重要的场所,要重视并能定期投入资金加强和更新网络硬件环境;在实验室的规划上要考虑分层次、多角度的建设,既要能完成基础性的实验,同时还提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中型网络搭建环境,如校园网、企业网的模拟环境。第三,多种考核方式。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必要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可以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不同阶段给予考核,比如通过平时基础性作业、网络产品、组网和网络技术发展情况的报告、不同阶段的实验、中期的检查、期末的考试等形式综合地评测,这样既能分阶段约束学生,督促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网络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环节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的思考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