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写作教学中例文对比分析法的运用

2010-05-18 04:42
广西教育·C版 2010年4期
关键词:植树造林例文植树

廖 妮

【摘要】应用写作教学应以提高学生实际写作能力为宗旨,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教学应本着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过硬的原则,尽量减少理论的阐述,强化实际操作技能。通过对案例分析研究、勤写多练、反复修改和持之以恒地躬行实践,逐步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写作能力。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对比分析例文

以往的应用写作教学习惯于先讲基本理论,再讲文本格式,接着是例文分析,最后学生动笔写作。这样学生往往知道了“应该怎么写”、“如何下手写”。可学生真正动手写的时候,还是感到茫然无措。究其原因,是因为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味正面讲解,重视程序化的文本格式,却往往忽视了实际例文中的正面与反面案例的对比效果,从而造成写作教学过程的严重脱节。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这种性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所起的应该是一种类似于“导演”的作用——在教学中,“导而有方”、“讲而有度”,让学生“练而有得”。而要想有效地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应重视例文分析,特别应注重正反对比性案例的分析和洋议。

运用案例分析例文,这是应用写作教学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案例应该既包括范文,也包括病文。范文主要用来验证所讲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增强对某种文体的直观感;病文经教师分析,使学生从求异思维中了解到这样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有些反面案例对学习者来说更能加深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因为反面案例常发人深省。

再者,通过正反两方面实际例文的对比、分析和评价,还可以把抽象、枯燥的理论,见之于具体、可感的案例之中;并对其进行层层解剖,对号入座,把理论与实际结合,深入浅出,从而有助于消化写作知识,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从“应该这样写”与“不应该那样写”的对比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学得的知识。因此,实际例文应用性的对比分析教学法的最大妙处在于:瑕瑜互现,巧于对比。例如,在讲到“计划”这一文体时,要想顺利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最终能够写出较为规范的计划,教师就可以在讲清基本理论要素的基础上,不妨重点进行两个实际例文的对比和分析。

对比例文一:

××市全民义务植树造林200×年春季工作计划

根据全国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决议》,希望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人人争当义务植树的突击手。为此,我市在今年春季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任务与要求

(一)我市今春计划造林面积××亩,植树××株。要求每人平均完成3~5株;栽下后要有人管理。保证成活。植树不能占用好地。春季植树要在植树节前基本完成。

(二)以市政府为领导,以各区为单位,以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指挥部为指导的群众性植树造林活动的具体要求是:

1各机关、团体的领导要带头.并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2充分发动群众,组织好力量,采取分片的办法。

3要因地制宜,根据气候、土壤等不同条件,栽植不同品种的树、

4加强各环节工作的检查,二月中旬作一次全面检查。

二、措施

(一)二月中旬召开一次植树造林工作会议。参加人员:本市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的有关负责人及政府以上的主要负责人等。重点研究植树造林的各项准备工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落实。

(二)加强各单住、各部门的植树造林的领导工作,认真解决单位存在的问题。

(三)抽调××名干部到植树造林第一线作具体指导工作。

这个计划写得比较好,其主要优点有:一是结构完整,符合计划撰写要求。标题清楚,正文开头用一句话写明了所定计划的依据和目的,接着十分明确地交代了植树造林的任务、要求、实施的具体措施与步骤。下边是制订计划的单位名称和日期。全文内容完整.有条不紊。二是任务适当,措施有力,方法与步骤也具体、明确,让人看后觉得实际,切实可行。三是用词精炼,明白易懂。各条文简单、明确,表达具体。这篇例文可以说明。撰写计划时必须对汁划的依据、目的、任务、要求、措施和步骤做到胸中有数。

对比例文二:

200×年××科第二季度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对街道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管理,使这支队伍走上正轨,成为我市建设的一支生力军,特制定第=季度工作计划如下:

1要严格按照市政府的文件精神,对未到我行开户的单位,会同主管部门督促尽快到我行开户。

2对已经到我行开户的单位要全面调查.摸清基本情况,搞清楚其承包能力。

3帮助一些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单住.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4做好召开街道建筑企业财务工作交流会的准备工作。

以上是第二季度工作计划,希望认真执行。

××支行××科

200×年×月×日这份计划不符合写作要求。主要问题有:一是指导思想不明确。第一段表述不清楚,整个段落未将银行监督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关系交代清楚,突然提出“特制定第二季度工作计划”,显得唐突,让人弄不清四条计划是银行,还是街道建筑企业或是企业主管部门的计划。如果改成“为了充分发挥银行的监督作用,加强对街道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使之尽快纳入正轨,特制定本科第二季度工作计划”,就要好一些。二是任务要求不具体,语言不准确。一份季度计划,应涉及具体工作,内容应具体,任务要求应包括质和量的指标。比如第一条中。“要严格按照市政府的文件精神”,应交代出文件号或该份文件的主题内容;“对未到我行开户的单位”没有限制词,是全市还是本区的未开户单位,不得而知;“会同主管部门督促尽快到我行开户”,“尽快”一词用得不准确,是十日内,本季度内,还是三年内,时限不具体,因而就缺乏约束力。其他三条计划也存在类似问题。这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表述,使人抓不住要领,既不利于执行,也不利于检查。三是责任不明,措施不力。最后一句“以上是第二季度工作计划。希望认真执行”只是一个号召性的执行希望,缺乏对执行者的具体要求。采取何种措施完成规定的任务,只在个别条款中穿插稍许,而没专门提及。这样责任界限不明确,又缺乏措施保障,只能导致计划流于形式,甚至落空。这份不符合写作要求的计划,从反面验证出“计划”这一文体的具体特征是:目的性、指导性、约束性很强;写好一份计划,必须要在它的“为什么做”、“做什么”、“怎样做”三个要素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

通过以上这两个正、反例文应用性的对比、分析和评论,可以明显看出:这种教学方法既避开抽象地谈写作理论.又避开单纯提供例文;既给学生提供了样板,又为其立下了界碑,使学生在行文时,能够深入体会和掌握应用写作实践与理论的映照关系,切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在应用写作这种实用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正面的理论灌输,一味地进行案例的正面讲解,那只能使学生达到对该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知”,却很难使之达到“会”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注重实际正反例文的对比分析,明确问题.提供资料,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无疑有利于学生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植树造林例文植树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植树
植树真快乐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植树鸟的来信
植树造林共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