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因素的分析

2010-05-31 01:41郑秀凤胡志海贺文
中国医疗设备 2010年3期
关键词:扫描时间主动脉螺旋

郑秀凤,胡志海,贺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放射科,北京 100050)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逐渐增多,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有增加的趋势。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发生在全身大、中动脉,以腹主动脉远侧及髂、股、腘动脉多见,病变后期累及腘动脉远侧主干动脉,由于动脉管腔的狭窄和闭塞,引起下肢动脉慢性缺血的临床表现[1]。

下肢动脉CTA检查术,通过三维重建能准确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和闭塞远侧动脉主干的情况,对选择手术方法有重要意义。影响下肢动脉CTA影像的因素有静脉的注入部位、对比剂的注射参数和扫描参数的选择。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搜集2008年1月~2008年10月本院行64排螺旋CT下肢动脉CTA检查的患者60例,腕部和肘正中静脉各30例。

1.2 设备

采用GE LightSpeed VCT 64排螺旋CT,MEDRAD双筒高压注射器。参数:机架旋转速0.6s/周,覆盖宽度20mm,螺距0.962:1,扫描野(FOV)500mm,矩阵512×512,扫描层厚0.625mm,管电压120kV,电流400~100mA,扫描范围从肾上极到足尖,扫描时间29s。

1.3 方法

1.3.1 对比剂注射方法。采用18G静脉留置针,选择手背和肘正中静脉穿刺各30例。选用优维显370mg/mL浓度的对比剂,扫描延时选择智能追踪技术,延时10s,监测扫描每隔2s扫描一次。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4mL/s速度注射100mL对比剂,立刻以相同速度注射生理盐水40mL进行冲刷。获得肾门处腹主动脉的影像,当腹主动脉内CT值达到250后,启动扫描。1.3.2 监测图像。选择智能追踪监测扫描的图像,测量肾门处腹主动脉的显示对比剂的时间,和达到扫描启动的时间,计算对比剂从显示到启动扫描的时间。

1.3.3 评估效果。评价下肢动脉的团注效果,通过增强扫描血管图像的CT值大小,测量肾门处腹主动脉和踝部胫后动脉的CT值,观察下肢动脉的团注效果。

1.3.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首先对两组数据的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进行检验,然后进行两组数据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对比剂注射部位与时间关系表

2 结果(见表1)

(1)初显时间是指智能追踪扫描时,肾门处的腹主动脉的对比剂显影时间。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腕部注射和肘部注射时,对比剂的显影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启动时间是指智能追踪扫描时,肾门处的腹主动脉的CT值达到预定域值启动增强扫描的时间。两组数据对比,增强扫描的启动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上升时间是指腹主动脉的对比剂的显影时间到增强扫描启动时间的差别。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下肢动脉CTA检查的关键技术

扫描参数的设定、对比剂的注射参数、静脉注入的部位及增强扫描启动的时机等均影响图像的质量。

3.2 扫描参数的设定

64排螺旋CT达到了各向同性扫描,扫描时间大幅缩短,扫描范围从肾上极到足尖的扫描时间可以达到19s,患有动脉闭塞症的,因循环慢,导致足部血管对比剂显影不清晰,改采用扫描准直器宽度20mm,扫描时间29s,避免了因扫描速度超过对比剂充盈速度,导致远端血管显影不良的现象。由于采用最薄0.625mm层厚,使Z轴方向空间分辨率的提高,细微结构显示清晰,故能清晰观察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多层螺旋CT在下肢动脉成像中的敏感性、特异度和准确率均在99%以上[2],同时可行双侧下肢动脉成像,可通过侧枝循环显示闭塞、断裂的远端动脉也是MSCTA的优势[3]。

3.3 对比剂的注射参数

对比剂的注射参数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对比剂的总量、流率、碘浓度和对比剂的类型,下肢动脉的血管行程较长,多有血管壁的硬化、走行迂曲、血流阻力较大。为了得到下肢动脉内更高的CT增强值,可通过提高对比剂注射速率或增加对比剂碘浓度两个方法来实现[4]。目前,对比剂的流率可达4~5mL/s,对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压力过高有一定的风险,因此使用高浓度的对比剂,可获得满意效果。

3.4 静脉注入的部位

静脉注入的部位主要影响增强扫描的启动时间,这是获得高质量下肢动脉图像的重要因素。由于下肢动脉的解剖特点,为获得下肢远端动脉血管的清晰影像,在增强扫描中,保持一定压力的对比剂要一直注射到扫描完毕,才能保证增强的效果[5],对比剂的团注时间应该长于扫描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扫描计划。腕部注入时,增强扫描启动大约25s(如图1所示);肘正中静脉注入大约22s(如图2所示)。因此肘部注入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扫描计划。

图1 腕部注入

图2 肘正中静脉注入

3.5 下肢动脉CTA检查的不足

下肢动脉CTA检查,由于PAD(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外周动脉疾病)是全身血管性病变,常常累及心血管,引起心功能的改变,如心率减慢、心排血量降低,导致血管显影延迟。虽然使用了追踪技术测定近段血管进行预测延时,但远端胫前、后动脉和腓动脉由于近段狭窄、闭塞,只能靠细的血管再通,血流慢,血供减少,远端显影不良[6]。

64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扫描速度需和循环速度相匹配;提高小腿和踝部血管对比剂的浓度,应提高对比剂的总量和碘浓度及适当延长扫描时间;尽量采用肘正中静脉注入,可以保证团注效果,获得高质量的动脉增强图像,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扫描计划。

[1]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75.

[2]安妮G·奥斯本.脑血管造影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03.

[3]何杰,李石玲,彭志刚,等.64层螺旋CT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J].2008,24(1):101-106.

[4]Fleischmann D.Use of high concentration contrastmedia: p rincip lesand rationale2vascular district[J].Eur J Radiol,2003,45(Supp l1):S88-S93.

[5]柳澄.充分发挥64层螺旋CT的优势[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2005,21(8):7-9.

[6]梁长虹,赵建军.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42.

猜你喜欢
扫描时间主动脉螺旋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参数优化MRI的应用有效性和临床指导意义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人工智能研发新核磁共振以缩短扫描时间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CTA漏诊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1例
旋风“螺旋丸”
急性脑梗死全脑CT灌注成像扫描时间优化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