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写话教学新思考

2010-06-09 09:41吴春瑛
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2010年2期

吴春瑛

【摘 要】低年级写话要注重兴趣的培养,要明确目标,多说少写;回归生活,乐说爱写;利用教材,练说仿写;表扬激励,争说勤写。从而达到提高写话能力的训练,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关键词】低年级写话 多说少写 乐说爱写 练说仿写 争说勤写

小学低段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要求是: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低年级的写话明显降低了难度,强调了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个性化的感悟体验,那么如何激发低年级小学生写话的兴趣,科学地进行写话教学,从而为整个作文教学起好步、开好头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明确目标,多说少写

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明确了写话要求,就不要对学生拔高要求。其实低年级的孩子,我们不必要求他写多长的篇幅,只要他乐意写,只要写的是他自己想说的,我们就应该鼓励。

在一次写话教学中,我花了大量时间创设写话情境让学生练说,同学们说的不错,我做了简短的评议后就开始写话了,学生们个个下笔如有神。

然而,在写话时,学生们并没有说的好,也没有我期望得那么棒,本以为二十多分钟基本上能写完了,而整整一节课,有的同学还没有写完。难道他们写得太多?走近一瞧,非也,半页纸还不到呢。也没有发现这部分同学东张西望,他们一直低头写啊……我忽然意识到他们只是二年级的小学生!由此我想:作为低年级的小学生并不一定要把每次活动都写出来,把所说的话都写下来,这样对于低年龄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的。初学写话,兴趣是最主要的,为了降低低年级孩子写作的门槛,应该让他们多说少写,说得有条理,富于想象,表达了真情童趣,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

二、回归生活,乐说爱写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写话教学要从儿童经验出发,向儿童生活回归。教学中,我经常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写话,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让他们写身边实实在在的东西,写身边熟悉亲切的人,写身边真实的小事。于是,学生的写话有血有肉、一点也不空洞。如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蓝天上云朵飘浮,我布置了一次写话训练《云》,要求孩子们课间观察天上的云,再把看到的写下来。下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来到操场边观察边争论,这朵像什么那朵像什么,兴趣盎然。显然,这样的安排很贴近他们的生活,写话时学生们纷纷拿起笔“沙沙”地写起来。而当我批改他们的作文时惊喜地发现效果出乎预料地好,不但文字通顺,语言也生动活泼。

三、利用教材,练说仿写

语文教材作为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所选的课文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面对这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应与时俱进,在充分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把课文作为学习语文的例子来教,强化语言实践,以多种形式进行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1.运用词串来训练写话。词串识字是苏教版新教材的一个亮点,那一串串词组具有鲜活的力量,能使学生在识字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它以特定的事物为中心,选定相关词语,包含要学的生字,组成词串,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利用词串来丰富学生的语言,借此来串成一篇小文章。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五):夏天、台风、雷雨、桃子、梅子、西瓜、蝈蝈、青蛙、知了、葵花、茉莉、荷花。这一课是围绕“夏天”这个中心把词语串起来的,教材中还配了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插图。在学生初读课文,能准确认读这些词语后,教师可让学生看看书上的插图,用上里边的一些词儿说一两句话。有的学生说道:“夏天下起了一场雷雨,刮起一场台风。蝈蝈正在搬大米,青蛙撑着小绿伞,知了吹着口哨。”有的说道:“夏天到了,荷花撑着一把伞,葵花向着太阳笑,茉莉发出淡淡的清香,桃子、西瓜,梅子都成熟了。”有的说……接着让学生连成一段话说下来。课后,请学生将这些句子再写下来。这样的说话、写话练习,学生兴致勃勃,创意无限。有了这样的第一次说和第二次写的运用,想必就会有第三次的自然而然使用了。

2.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写话模仿练习,可以提高写话的训练效果。如在学习课文《秋游》第三段“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时可以联系练习一中的《秋天到》,让学生以“果园里……”为开头写一段话。既是对已有的语言内容的重组,又是对刚学的语言形式的运用。学习诗歌《乡下孩子》,我先让学生看图观察想象乡下孩子还会做些什么,再看图仿照书上句式练说:拾一把稻穗_____;割一篮青草_____;采一束野花_____……进一步感悟乡下孩子的多彩生活,同时在语言实践中进一步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积累句式,丰富语言。

3.《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写话和作文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对有些短小精悍、内容深刻的教材,我往往在课后安排一些拓展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一个想象与思考的空间,为引导学生说话、写话提供好机会。二上和二下,有几篇课文是要求续编故事的。如:《狼和小羊》(二上),文章的结尾是:“说着,狼就向小羊身上扑去……”,到底怎样呢?结合孩子们好奇和爱想象的特点,让他们发挥想象编一编。《狐狸和乌鸦》(二上),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小朋友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为故事加了一个个意想不到,而又意料之中的结尾。二下还有一篇《会走路的树》,小朋友以“小鸟来到驯鹿家……”为开头编了不少老朋友相见时激动的场面。续编故事,能充分地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力,让孩子放飞童心,让故事变得更美好,更有趣。

4.利用口语交际,来扎实训练,说好一段话,写好一段话。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往往是能说不善于写。为了激发他们的写话兴趣,我在教学中结合了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充他们的写话素材,让他们把话写好。如教学口语交际《学会请求》时,我先利用课本中的“情境图”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亲身参加表演,然后我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了两个情境:一是小红遇到难题向老师请教,另一个是小明想让爸爸星期天带他去动物园玩。然后请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合作表演,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互动开来,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请求的要领,在历练中获得请求的本领,最后再写一写。

四、表扬激励,争说勤写

作文教学中,老师对作文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写话训练才刚刚开始,他们能写、愿写就已不错了。这时的孩子词汇量小,又没有什么写作的经验,有的只写了一两句话,错字却很多,有的写成了流水帐……可这毕竟是学生一生中写作迈出的第一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应该多发现学生在写话中的点滴进步、与众不同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帮助,才能消除学生对写话的恐惧,增强学生对写话的兴趣。所以每次批改写话我总是从学生原有的写话水平出发,尽量发现其优点,再写上一些激励性的批语和希望他达到的目标来鼓励他。如“你的写话真是棒极了”、“继续加油吧,相信你一定能写得更好”……在评讲时,哪怕是一句闪光的语言,我都如获珍珠般在班会上表扬,在班上诵读。有了这一次次的鼓励、激活,学生捆绑的手被放开了,学生观察、表达的潜能得到了激发,他们越来越愿写作,也越来越会写作了。我又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在班上设了“我是班级小作家”专栏,孩子们的“大作”可以荣登其上,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课下,他们常常围在专栏前欣赏、交流,享受着写话带来的乐趣。

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才刚刚开始,我们教师一定要多动脑筋,从各方面调动孩子写作的积极性,让我们的孩子爱上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