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2010-06-29 07:53李丽琪刘晓红赵建强邢金平来春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8期
关键词:抵抗空腹颈动脉

李丽琪,刘晓红,苗 芳,赵建强,邢金平,来春林,柳 洁

原发性高血压在我国发病率日益上升,其发生发展会导致心、脑、肾及外周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颈动脉作为观察全身中型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可评估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程度,超声可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粥样斑块。脂肪细胞性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是近年新发现的脂肪因子,可调节各种脂质信号介导的生物学过程和维持系统的代谢稳定,研究表明A-FABP与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1],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新近的研究发现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可以产生高胰岛素血症,糖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增加及内皮功能失调,从而促使动脉粥样硬化[2]。本研究即观察原发性高血压不同程度颈动脉硬化患者的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情况,进一步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3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高血压患者90例,高血压诊断标准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的诊断标准,即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以患者在3次不同时间安静状态下测量的血压值为准,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肝肾功能障碍及严重的心脏瓣膜疾病,在本研究前均取得患者同意。根据彩色多普勒观察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将高血压患者分组。

1.2 方法

1.2.1 颈动脉检测及分组 采用美国LOGIQ7型彩色超声诊断仪,10 MHz高频探头,检测患者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起始段及颈外动脉,将声束方向垂直于血管的长轴,分别测定颈总动脉起始部1 cm处,颈总动脉分叉前1 cm处,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外动脉起始部1 cm处的血管后壁,以管腔内膜面到中层与外膜交界处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内膜中层厚度(IMT)并以双侧颈动脉的IMT平均值作为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颈动脉正常:血管内膜面光滑,IMT<0.9mm;颈动脉斑块定义为局限性回声(可不均匀或伴声影),其厚度≥1.3 mm。观察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斑块的有无、大小和形态,参照华盛顿大学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超声分级半定量估计斑块的范围及严重程度并分组,0级(1组):为无斑块;1级(2组):为单侧斑块<2 mm;2级(3组):为单侧斑块>2 mm或双侧均有斑块且其中至少一侧斑块>2 mm;3级(4组):为双侧斑块均>2 mm。

1.2.2 血清学检查 脂肪酸结合蛋白、胰岛素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血糖、血脂系列采用生化酶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每位患者于清晨空腹由肘部静脉采集空腹血5 mL,离心后取血清放入试管中,置-40℃冰箱保存,同时送血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系列及hs-CRP。胰岛素敏感指数(ISI)=1/(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因其非正态分布,故取其自然对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各组数据的均数显著性检验采用多个样本的均数比较即方差检验,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颈动脉粥样硬化积分与各检测指标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 颈动脉斑块0级者(1组)20例,1级者(2组)21例,2级者(3组)33例,3级者(4组)16例。

2.2 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比较(见表1) 4组间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4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HbA1C、SBP、hs-CRP 与 1组、2组升高(P<0.05),DBP在4组较1组、2组增高。

表1 4组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比较

2.3 各组检测指标比较 3组及4组的空腹血糖均高于1组、2组(P<0.05),2组、3组、4组的空腹胰岛素、ISI及A-FABP均高于1组,且各组均值逐级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4组高血压患者检测指标比较(±s)

表2 4组高血压患者检测指标比较(±s)

组别 n 空腹血糖(mmol/L) 空腹胰岛素(mU/L) ISI A-FABP(μ g/L)1组 20 4.83±0.85 19.58±4.63 -4.79±0.72 79.20±16.01 2组 21 5.04±0.841) 21.65±5.721) -4.96±0.881) 83.36±8.651)3组 33 5.35±0.791)2) 27.43±6.821)2) -5.89±0.821)2) 96.16±16.841)2)4组 16 5.78±0.821)2)3) 29.38±7.931)2) -6.51±0.971)2)3) 101.73±14.71)2)3)与1组比较,1)P<0.05;与2组比较,2)P<0.05;与3组比较,3)P<0.05

2.4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按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评分:依次将1组、2组、3组、4组分别评为 0分、1分、2分、3分。以分值为因变量,将LDL、高密度脂蛋白(HDL)、HbA1C、hs-CRP、SBP、DBP、A-FABP、ISI作为自变量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α=0.05水平进入。由于hs-CRP非正态分布,取自然对数后呈正态分布,再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hs-CRP、SBP、A-FABP、ISI进入回归方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呈正相关,其余变量与颈动脉硬化无显著性相关,且A-FABP、I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程度更高。详见表3。

表3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约50%患者有代谢综合征或胰岛素抵抗,颈动脉检测是高血压患者亚临床血管病变的检测手段之一,本研究表明A-FABP在高血压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中水平不同,粥样硬化程度越重,A-FABP水平越高,且胰岛素抵抗程度亦重,另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hs-CRP、SBP亦相关,既往的研究表明SBP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大于DBP[3],且动脉粥样硬化有炎症反应的参与,本研究进一步证实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硬化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脂肪酸结合蛋白是协调细胞内脂质反应的一组分子,也与代谢和炎症通路密切相关[2],能从细胞膜转运脂肪酸到三酰甘油和磷脂合成的位点,在长链脂肪酸的代谢过程中有重要作用[4],已发现至少9种类型的 FABP,包括脂肪型(A-FABP)、心型(H-FABP)、肝脏型(L-FABP)等,其中 A-FABP分布广泛,主要表达合成部位在脂肪细胞及巨噬细胞,其表达在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受到调控,脂肪酸、PPAR-γ和胰岛素调控其mRNA的转录,因其显著地生物学功能,A-FABP成为FABP家族中最具特征性的亚型,A-FABP是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生物学标志,其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肥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小鼠在缺失A-FABP时脂质障碍、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均减少[2],同样在有遗传性A-FABP基因低表达的人群中高TG血症,糖尿病及冠心病的发生率降低,国外的研究中表明女性高AFABP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5],其机制可能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促进A-FABP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再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其间亦有 Toll样受体的介入。所以 AFABP被认为是炎性反应和代谢综合征的桥梁。本研究从临床角度验证A-FABP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对动脉硬化有协同作用,而A-FABP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A-FABP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学标志,其干预将有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1] Makowski L.The role of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 in metabolic sy ndrome and atherosclerosis[J].Curr Opin Lipidol,2005,16(5):543-548.

[2] Cao H,Maeda K,Gorgun CZ,et al.Regulation of metabolic responses by adipocyte/macrophag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s in leptin-deficient mice[J].Diabetes,2006,55(7):1915-1922.

[3] Wang JG,Staessen JA,Gong L,et al.Chinese trial on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China Collaborative Group[J].Arch Intern Med,2000,160:200-211.

[4] Fu Y,Luo L,Luo N,et al.Lipid metabolism mediated by adipocyte lipid protein(ALBP/ap2)gene ex pression in human T HP-1 macrophages[J].A therosclerosis,2006,188:102-111.

[5] Dicman YY,Xu A,Civus SC,et al.Serum 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s levels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iated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J].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2007,27:1796-1802.

猜你喜欢
抵抗空腹颈动脉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空腹喝水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