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围垦区市政工程软基处理措施初探

2010-06-29 06:14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0年6期
关键词:排水板填方垫层

刘 丽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200092)

0 引言

对于沿海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和稀缺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围海造地成为土地开发的主要途径。围海造地完成后,市政工程建设对路堤和管道的变形和稳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减少沉降,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在此种情况下,软基处理方法的选择使用对工程质量、工期和经济效益均有重要的影响。

1 围垦区的情况

1.1 吹填前场地工程地质情况

围垦区所属地貌单元为滨海区河口相冲海积平原。场地原为围垦淤积形成,地形平坦,区内沟汊、养殖塘密布,场地平均标高约为2.0 m,软土厚约30~40 m,工程地质情况差(见表1所列)。

1.2 吹填及软基处理概况

该垦区采用近海的海底粘性土作为吹填料。此类吹填土含粘土颗粒较多,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渗透系数小,一般呈流塑状态。

该区域吹填后标高为3.7 m,地块采用真空预压的地基预处理措施:塑料排水板呈正方形+正方形中心点共5点的布置形式,正方形边长0.8 m,4处正方形角点排水板板长7.5 m,1处中心点排水板板长3.2 m。

1.3 市政工程建设内容

该垦区占地面积较大,包含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多条道路,纵断面设计标高在4.4~7.3 m之间,按地面标高3.7 m考虑,路堤填土高度在0.7 m~3.6 m不等。

道路下均埋设给水、雨水、污水管道,其中,给水管道埋深较浅,雨水管道埋深在2.5 m~4.5 m之间,污水管道埋深在2.5 m~8.5 m之间。

污水管道开槽埋管采用HDPE管,顶管施工段采用离心浇铸玻璃钢夹砂管,接口采用玻璃钢“F”型接头。雨水管道,管径:<DN1000,采用HDPE管;管径:≥DN1000,采用离心浇铸玻璃钢夹砂管。

2 市政工程软基处理方法的分析

2.1 软基处理的目的

作为市政工程,软基处理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控制工后沉降;二、保证地基承载力。沉降控制标准见表2所列。

根据表2,一般路段工后沉降按0.25 m来控制。

2.2 软基处理的措施

(1)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及抗剪切强度;

(2)降低地基的压缩性;

(3)改善地基的透水特性。

2.3 软基处理的方法筛选

对于该垦区,设计标高:≤5 m的低填方路段占全部道路长度的80%;设计标高:>5 m的高填方路段占全部道路长度的20%。所以,80%低填方路段是否进行软基处理,如果处理采用何种处理方式,其对工期及投资的影响有多大。根据经验,20%高填方路段填高较高,是一定需要再次软基处理的,否则工后沉降过大,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管道较大沉降,进而拉裂管道,造成“前期投入小,后期二次施工管道”的局面。

根据以上情况,对国内常规软基处理方法进行排查,从而筛选出适用于该工程的方法进行深化设计,然后展开实地试验,以确定最终的处理方法。初步筛选出以下方法。

2.3.1堆载预压法

堆载预压法是为了控制路面及管线的工后沉降量,而先期加速固结沉降,预先在路段范围内堆设一定的荷载,使软土地基沉降,同时提高地基强度的一种方式。该方式适用于低填方路段。

表1 工程地质情况汇总表

表2 沉降控制标准表(单位:m)

堆载预压法主要有欠载预压、等载预压、超载预压等3种方式。根据各种方式的特点及该工程填料紧缺的实际情况,推荐采用等载预压。

等载标高=设计路面标高+路面结构按填料比重换算后所需的预抛高+预压期间的沉降量。(见图1)施工过程中,应按路基碾压要求分层压实;填筑至路面结构等载厚度范围时,压实度可按90%控制,待沉降稳定后,挖除路面结构等载厚度范围内的填料,方可反开槽实施管道,待管道埋设完成后铺筑路面结构。

2.3.2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指软土地基在附加荷载作用下,逐渐排出孔隙水,使孔隙比减小,产生固结变形。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的逐渐消散,土的有效应力增加,地基承载力提高,并使沉降提前完成,有效减少工后沉降。

排水固结法主要由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部分组成。排水系统包含竖向排水体和水平排水体。竖向排水体多采用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等;水平排水体多采用砂垫层及埋入其中的PVC管组成。加压系统包含堆载法、真空预压法、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降低地下水位法、电渗法等,其中,堆载法易引起地基土的剪切破坏,相比堆载法,其余加压方法更为安全,但操作技术比较复杂。

该工程围垦后即采用真空预压处理吹填土,从处理情况可知,真空预压对于该类软土是有效的,但所需处理时间较长。

根据国内排水固结法使用情况可知,堆载法虽然造价低,但工期长;真空预压造价较高,但施工方法也较成熟,处理效果较好。真空预压如能和堆载法结合起来使用,有如下优点:(1)由抽真空产生的向内水平位移,可部分平衡堆载预压产生的侧向挤压变形,更有利于填筑过程中路基的稳定;(2)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使用,加快了软基中排水固结的速度,能快速提高土体强度,加大施工期间沉降;(3)可有效缩短工期,满足建设进度的要求;(4)该方法不需要再超载预压,减少了对填料的需求。鉴于此,对于填方较高的路段,可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进行软基处理。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施工过程:原地面铺设20 cm砂砾垫层;打设塑料排水板;铺设20 cm砂砾垫层;铺设主管、滤管等排水管道;铺设10 cm中粗砂垫层;铺设一层无纺土工布;其上再铺设二层真空膜;进行真空预压;真空预压稳定10 d左右,再铺设一层土工布;铺设20 cm细砂或细粒土;填筑路堤填料,并在其中加设两层土工格栅。其横断面布置见图2所示。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施工指标:塑料排水板间距为0.8 m,与前期埋设的排水板交错布置;膜下真空度应不小于80 kPa,并保持4个月以上;中心点沉降速率连续10 d平均值小于2 mm/d,可试行卸除真空荷载,继续观测沉降,如达到沉降小于2 mm/10 d,方可停止真空预压,进行后道工序。

2.3.3复合地基法

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复合地基受力通过垫层(碎石或砂石垫层)来过渡。

复合地基法分为半刚性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

半刚性桩复合地基主要包含碎石桩、砂桩、石灰桩、水泥桩等,该工程软基深厚,此类桩相对于该工程软土深度而言,处理深度较浅,且由于围垦区前期处理塑料排水板太密,桩位易与排水板位置重叠,施工难度大。

刚性桩复合地基主要包含方桩、预应力管桩、薄壁管桩、现浇薄壁筒桩等,刚性桩可处理深度较深的地基。考虑该工程工期紧张,建议在桥头一定长度范围内设置刚性桩,将土体强度迅速提高,从而使桥台施工得以提早进行,为道路、桥梁全线同步完工提供时间。刚性桩中推荐采用一次成型、施工质量易保证、施工设备较小的PC桩,通过桩体的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承载力来实现桩土共同作用,设计时考虑桩顶设置桩帽,增大桩体置换率,减小桩顶的集中应力;桩顶铺设碎石垫层,垫层中加铺土工格栅等加筋材料,能有效地增大桩土应力比,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土体的侧向变形和位移。

PC桩复合地基的桩位在平面呈矩形布置,由于桩侧摩阻系数较小,经计算,桩间距2.1 m,桩长约40 m,桩底进入④粘土层1.0 m左右。PC桩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80,直径为500 mm,壁厚100 mm,设计单桩承载力:≥1 000 kN。沉桩采用静压方式,施工单位根据设计桩长进行合理配桩,采用焊接法接桩,要求相邻桩接头位置错开1 m以上,并加强焊缝及桩的连续性检测。沉桩完成后,在桩顶地表开30 cm深的槽现浇混凝土桩帽,采用C25混凝土现浇,桩帽通过桩塞混凝土与管桩连接,桩身嵌入桩帽5 cm。

桥头采用PC桩复合地基处理的路段,施工前先对桥头灌注桩、管桩桩位按设计要求进行放样,靠近桥台处根据需要调整PC桩布设位置,PC桩与灌注桩中心间距应不小于2.5 m,调整间距但不减少桩的总数。施工PC桩时,自桥台内侧横向由外向老路基锥坡逐排跳桩向内施工。其横断面布置见图3所示。

2.3.4强夯法

强夯法是指利用强大的夯击能,迫使深层土液化和动力固结,使土体密实,用以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

强夯法具有适应性广、施工工期短、加固效果好、造价低等优点,较多地用于大面积的地基处理。强夯法对于砂土、碎石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土性是适用的,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也有成功经验。但对于该垦区所在城市,曾经进行过强夯试验段施工,由于土性缘故,没有成功,所以该垦区地基处理采用该种方案应慎重,并需先进行试验段,如有可能应进行专项研究,优化该工法。

针对以上选出的4种方法,下一步将安排试验段并进行动态设计,比选出最优的软基处理方法。

猜你喜欢
排水板填方垫层
不同压实度下黄土填方边坡失稳的模型试验研究
基于泡沫混凝土在地面轻质垫层中的具体应用研究
连云港港徐圩港区斜坡式结构东防波堤工程高性能塑料排水板水上施工
新型辐射排水板真空预压加固效果
地下室内衬墙PVC排水板防水施工技术
考虑颗粒破碎特性的机场高填方变形与稳定性分析
垫层对水泥土搅拌桩桩土应力比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市政道路高填方区域土石混填技术研究
换填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的计算方法探讨
塑料排水板在渠道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