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的比较

2010-07-13 06:01张平泽赵振勇
电子设计工程 2010年2期
关键词:扩频通信电力线窄带

张平泽,赵振勇

(1.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2.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系,江苏 常州 213164)

近年来,电力线载波 PLC(Power Line Carrier)[1]技术已成为通信系统中的研究热点,它被看作一种未来重要的现场设备总线通信技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供电网络越来越完善,覆盖面积越来越大,如何充分利用宝贵的供电网络资源,在电力供电线路上实现可靠的信息传输,正逐步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目前,低压配电网[2]是一个用户多、分布广、用户必需的动力能源传输网络,同时也是一个日益被看好、可随时使用的高速数字通信网络,低压配电网被认为是“最后1公里”互联网接入的理想解决方案[3]。而利用低压输电线路组成数据通信网络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技术,日益受到计算机与通讯界的重视,并成为IT业又一研究热点。因此,研究低压电力载波通信特点、原理及数据可靠传输的通信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低压电力线载波传输特点

目前,利用10 kV及以上中、高压电力线作为信道传输通道的电力线载波通信已获得广泛应用,但在220 V/380 V低压电力线上传输信号与高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有较大区别[4]。这是因为,对于低压电力线上的干扰特性,阻抗变化及信号衰减情况,很难找到一个较为明确的解析式或数学模型加以描述,这些对通信系统的设计提出较高要求,也是严重影响通信质量的主要技术障碍[5]。

对高频信号而言,低压电力线是一根非均匀分布的传输线,各种不同性质的负载在任意位置随机连接和断开。因此,随着通信距离、信号频率,甚至工频电源相位的变化,高频信号的衰减变化很大。这些变化对载波通信设备设计有很大影响。电力线上的干扰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可加性高斯白噪声[6],可近似分为周期性连续干扰、周期性脉冲干扰、时不变连续干扰和随机产生的突发干扰。通常情况下以前两种干扰为主。低压电力线上的干扰存在多变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因时而变。在不同时刻,干扰的频率、强度都不同;2)因地而变。在不同的电网之间,干扰情况各不相同,而在同一个低压电压之间的干扰情况也不同。因此抗干扰是低压电力线通信的难点。

输入阻抗是表征低压电力线传输特性的重要参数,低压电力线的输入阻抗与所传输信号的频率密切相关。由于电力线上负载的数量、类型不同,使不同频率的阻抗变化也不同,电力线负载网络由若干电阻、电容和电感组成,从不同的点看,输入阻抗显然是不同的。所以实际情况非常复杂,甚至不可预测输入的阻抗变化。由于低压电力线输入阻抗的变化,发送设备的输出阻抗和接收设备的输入阻抗难以与之保持匹配,因而给电路设计带来很大困难。

2 低压电力线通信原理

电力线载波通信[6]是利用传输工频电能的低压配电线路(220 V或380 V交流供电线路)作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是电力线特有的通信方式。PLC通常利用1~30 MHz频率范围传输信号。发送时,利用调制技术将用户数据进行调制,然后在电力线上传输。在接收端,先经滤波将调制信号滤出,再解调,即可得到原始通信信号。通信速率依据调制方法和具体设备不同而不同,目前的传输速率在4.5~45 MB/s之间。PLC设备包括局端和调制解调器,局端负责与内部PLC调制解调器的通信和与外部网络的连接。通信时,来自用户的数据进入调制解调器调制后,通过用户的配电线路传输到局端设备,局端设备解调出信号,再传送到外部Internet。图1为低压电力线通信系统原理框图。

图1 低压电力线通信系统原理框图

3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

目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主要采用窄带通信、扩频通信、OFDM调制等方式。

3.1 窄带通信技术

早期的电力载波通信电路多采用窄带通信技术[1-7],主要是频移键控FSK(Frequency Shift Keying)与二进制相移键控PSK(Phase Shift Keying)方式。FSK的调制原理是载波频率随着调制信号“1”或“0”而变,“1”对应载波频率 f1,“0”对应载波频率f2。PSK调制原理是载波的相位随调制信号“1”或“0”而改变,通常用相位 0°和 180°分别表示“1”或“0”。

窄带通信方式具有技术简单、成本低廉和容易实现的特点,因此在应用初期较为流行,但该方式极易受带内干扰影响,阻抗匹配也影响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较差。为了降低PLC在强背景噪声下的误码率,提高PLC信号的传输速率,目前多采用扩频通信技术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3.2 扩频通信技术

所谓扩频通信 SS(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7-8]就是在发信端将信号频谱扩展后再进行传输,在收信端运用相关手段将接收信号解扩后再解调的通信手段。图2给出其通信原理。

图2 扩频通信原理

扩频通信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中的香农定理。扩频通信系统主要有4种基本扩频方式:1)直接序列扩频DS(Direct Sequence);2)跳频 FH(Frequency Hopping);3)跳 时 TH(Time Hopping);4)线性调频(Chirp);此外,还有这些扩频方式的组合方式,诸如DS/FH,DS/TH,DS/FH/TH等。常用于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是直扩(DS)和线性调频(Chirp)。基于Chirp方式的通信电路在我国应用较多的是Intellon-p200系列,而直扩方式在当前应用最为广泛,多数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都是基于直扩方式。扩频通信抗干扰能力强、可进行多址通信、抗多径干扰能力强,在低压电力载波通信中具有很大应用优势。

3.3 OFDM调制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8-10]是一种多载波传输技术。其最大的特点是传输速率高,抗码间干扰和信道衰落能力强。其基本思想是将串行数据转化为N个并行数据分配给N个不同的正交子载波,实现并行数据传输,这样既可得到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又能够有效抑制码间干扰,而且无须复杂的信道均衡处理。

在K条子信道的OFDM系统中,子载波频率为{cos2πfkt,0≤k≤T-1},其中相邻子载波频率之间的间隔Δf=1/T,即Δf=fk+1-fk=,T为码元间隔。这与OFDM传输速率相同的单载波系统相比,码元速率1/T降低了K倍。因此,OFDM系统的码元间隔T=KTs,其中Ts是单载波系统的码元间隔。只要将K选得足够大,码元间隔T就会比信道时间偏移持续时间大得多。通过选择适当的K,可以使码间干扰任意小。即每条信道看上去都有固定的频率 C(fk),其中 k=0,1,…,K-1。

因此,OFDM调制技术实际上是大量的窄带载波 (有时也称为子载波)同时传送,每个载波的调制速率较低,但总体表现为极高的传输速率。因此,OFDM在电力载波通信中主要应用于电力线上网等通信速率要求高的领域。

4 3种通信方式比较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6]客观环境非常恶劣,要实现稳定可靠的通信,则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电力载波抄表系统所使用的通信方式各有其特点[11]。因此,结合窄带通信、扩频通信、OFDM各自的特点,比较这3种通信方式的优缺点,如表1所示。

表1 窄带、扩频及OFDM优缺点比较

由上表可知,这3种通信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优势和缺点。窄带通信技术价格低廉并且较易实现,所以在以往的应用中比较流行,但由于存在干扰问题,实际应用仍不很理想,而且具有传输距离较短,数据传输率比较低等缺点。

扩频技术在抗干扰、保密等方面的突出优点,使其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当整个频带内的干扰情况较平均时,或当整个频带干扰严重而载波通信所选择的通信频带内干扰较小时,窄带调频通信都具有优势。由于电力线路上的干扰大多是窄带干扰,宽带扩频方式占用频段宽,干扰信号无法将其覆盖,因此具有较强的抗窄带干扰能力。但电力线耦合电路的品质因数(Q值)也因宽带因素降低,这样严重影响通信性能。窄带通信方式具有较好的电力线耦合性能,当强干扰噪声在通信频带外时,其通信效果一般优于宽带扩频通信方式,但强干扰信号与通信频带相近时则会经常出现通信中断。总体来说,采用扩频方式的电力线通信芯片在抗干扰和噪声,以及数据传输性能上比窄带通讯有较大提高。

理论分析与大量实验均表明,在相同路径条件下,扩频通信技术的成功率普遍强于OFDM通信技术,而通信速率则是OFDM技术远远高于扩频技术。但基于扩频通信技术的电路成本也远低于OFDM通信技术的电路成本。目前,OFDM技术应用于电力线高速数字通信刚刚开始,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标准规范。

5 结论

电力线载波通信是以电力网作为信道,实现数据传递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由于电力线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很差,电力线的通信环境恶劣,要在这样的低压电力线上实现高质量的数据通信还有相当大的困难。通过分析和比较3种常用电力线通信方式,列出各自的优缺点。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或混合使用。本研究对新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齐淑清.电力线通信(PLC)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刘海涛,张保会,谭伦农.低压电网通信信道的理论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37(10):1 048-1 051.

[3]Silva J M,Whitney B.Evaluation of the potential for power line carrier to interfere with use of the nationwide differential GPS network[C].IEEE Trans Power Delivery,2002,4(17):348-352.

[4]王月志,刘伯刚.自动抄表系统[J].电测与仪表,2004,41(9):48-51.

[5]忻龙彪.电力载波远程抄表系统综述[J].低压电器,2008(4):1-4,9.

[6]Zimmermann M,Dostert K.An analysis of the broadband noise scenario in power line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s.Limerick(Ireland),2000:131-138.

[7]王赞基,郭静波.电力系统扩频载波通信技术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4(21):64-68.

[8]刘 恒,汪光森,王 乘.OFDM、扩频通信技术在电力线通信中的应用分析与仿真[J].继电器,2003(7):41-45.

[9]顾 威.基于OFDM的高速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设计[D].北京:清华大学,2005.

[10]田新成,候思祖,王 旭.基于OFDM的低压电力线通信系统信道噪声特性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34(1):111-114.

[11]杨宏业,张 跃,吕 芳.自动抄表系统中通信方案的现状与展望[J].电测与仪表,2001(8):8-11,34.

猜你喜欢
扩频通信电力线窄带
扩频通信技术在通信中的研究
热轧窄带钢Q345B微合金化生产实践
基于m序列的直接扩频通信系统仿真设计
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智能限电装置
无线通信中频线路窄带临界调试法及其应用
一种压缩感知电力线信道估计机制
扩频通信技术在NFC中的保密处理
基于循环映射算法的并行组合扩频通信
电力线载波通信标准PRIME和G3-PLC的研究
电力线通信中LDPC译码器的优化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