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4例

2010-07-16 10:20王新民
中外医疗 2010年31期
关键词:蟾酥蟾蜍注射液

王新民

(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呼吸科 江苏沭阳 223600)

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以非小细胞肺癌最为常见。临床常以化疗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其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我们应用蟾酥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选自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均经病理和(或)细胞学确诊,分期为Ⅲ~Ⅳ期,KPS评分>80分,生存期>3个月,依存性好。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2~73岁,平均44.6岁;鳞癌20例,腺癌14例。对照组28例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38~72岁,平均46.35岁;鳞癌16例,腺癌12例。2组病例无明显差异。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国产)1000mg/m2,第1、8天,顺铂25mg/m2,第1~4天;21d为1个周期。

治疗组:同时加用蟾酥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连续10天;21d为1个周期。

所有患者均在完成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综合评价。化疗前所有患者均行深静脉穿刺置管,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CT及腹部B超,化疗期间每3~5天查血常规1次,治疗结束后均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CT。化疗时同步给予常规止吐、水化处理。

3 疗效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按WHO推荐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以(CR+PR)/总例数×100%计算有效率(RR)。

生活质量评定:依据评分[1]:治疗前后增加10分以上为提高,降低10分以下为下降,变化在10分以内为稳定。总提高率为提高加稳定病例占全部病例百分数。

不良反应分级按WHO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分级标准分为0-Ⅳ度。

4 统计学方法

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均采用χ2检验。

5 结果

5.1临床疗效比较,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5.2 生活质量比较。见表2

5.3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见表3

6 讨论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几大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率低、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目前对于晚期非小细胞的治疗仍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总体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副作用大。

表1 有效率比较

表2 生活质量比较

表3 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目前在肿瘤的治疗中,中医治疗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确切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蟾酥又名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等,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其性味辛、温,有毒,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对蟾酥中蟾毒配基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蟾酥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升高白细胞等作用[2]。蟾毒配基类化合物通过下调抑制凋亡基因的表达,上调促进凋亡基因的表达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还可以诱导细胞分化,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其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可靠,对骨髓无抑制作用[3]。

本组实验结果表明,蟾酥注射液与化疗药物同步应用有增效减毒的功能,可以提高近期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用药期间未发现蟾酥注射液的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可以作为临床化疗的辅助药物。

[1]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481.

[2]种振,吴颖颖.蟾蜍在肿瘤病中的对症辅助治疗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3(1):90.

[3]李强.蟾酥中蟾毒配基类化合物的抗肿瘤研究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2):134.

猜你喜欢
蟾酥蟾蜍注射液
蟾酥贮藏期间化学成分的变化
碘帕醇注射液
远行的蟾蜍 外一篇
蟾酥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概述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蟾蜍记
蟾蜍记.上
开窍醒神的蟾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