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2010-08-08 09:59邓方渝王德燧盛莉
当代医学 2010年27期
关键词:艾司西羟色胺普兰

邓方渝 王德燧 盛莉

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TRD)是指当次发作经过至少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足量、足疗程治疗而疗效不佳的患者(HAMD减分率<50%)。TRD的治疗是临床难点之一,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占主导地位。艾司西酞普兰是较新的SSRI类药物,国外临床随机双盲试验证实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抑郁症上的突出疗效和安全性[1],国内也有相同结果的类似研究[2]。但艾司西酞普兰用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了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TRD上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均来自在我院就诊的住院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关于抑郁症诊断标准。②年龄18~55岁。③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总分≥18分。④经2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抑郁药物足量治疗6周以上,疗效不佳者(HAMD-17项评分减分率<50%)。⑤常规生化、物理检查正常。⑥排除有自杀倾向或精神病性症状。⑦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癫痫、药物或酒精滥用,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⑧知情同意。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共计43例。入组的43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更换治疗方案后出院门诊治疗,有2例在治疗中有明显恶心而要求换药,完成整个研究的患者38例,其中男性22例,平均年龄(32±7.8)岁,平均病程(6.8±2.6)月。女性16例,平均年龄(35±9.4)岁,平均病程(7.2±2.2)月。

表1 不同时间HAMD量表评分(x±s)

1.2 方法

1.2.1 用药方法 入组患者经过1周的药物清洗期后给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起始剂量10mg/d,早餐后服用,逐步加量,1周后增加至20mg/d,此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8周为一疗程。治疗中患者如出现睡眠障碍可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药,但不再使用其它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及进行电休克治疗。

1.2.2 疗效评判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HAMD评定疗效,依据HAMD总分减分率判定临床疗效,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在进行HAMD评分的同时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治疗前、治疗4周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8周末依据HAMD总分减分率判定,痊愈5例(13.16%),显著进步10例(26.32%),进步6例(15.79%),无效17例(44.74%)。总有效率55.26%。

2.2 不同时间HAMD量表评分 在治疗第2周时,HAMD总分开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8.88,P<0.01),抑郁因子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3.37,P<0.01),焦虑/躯体症状因子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5),睡眠因子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P<0.05)。此后,各时间因子分与前一次因子分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详见表1。

2.3 合并用药 在治疗过程中合并使用氯硝西泮8例(2~4mg/d),劳拉西泮4例(0.5~1mg/d),阿普唑仑4例(0.4~4mg/d)。症状缓解后停药,使用时间均不超过2周。

2.4 不良反应 有2例因明显恶心而要求换药。完成整个研究的38例患者中,出现食欲下降5例(13.16%),恶心3例(7.89%),头晕3例(7.89%),口干2例(5.26%),腹泻、便秘各1例(2.63%),不良反应多在用药后1周内出现,但经对症处理后均不影响正常治疗。血常规、心电图等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临床上药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方法主要有选用增效剂,合并用药,合并使用其他治疗手段等。但无论哪种方法都是以抗抑郁药为主。而抗抑郁药则以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为主,其中西酞普兰相对选择性较高,药物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较少,艾司西酞普兰是西酞普兰的异构体,是西酞普兰发挥SSRI药理活性的主要成分。同后者相比,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时间更快,且剂量仅为后者的1/2[3],症状改善效果更突出。这是因为前者可同时作用于5-羟色胺转运体的基本位点和异构位点,在增进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能的同时,又抑制了5-羟色胺的再摄取[4]。故又被称为5-羟色胺双作用机制抗抑郁药(ASRI)。Meta分析显示艾司西酞普兰比文拉法辛和其他SSRIs治疗抑郁症疗效更为显著,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文拉法辛和其他SSRIs治疗组,且不良事件导致中断率最低[5]。

本研究显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有效率为55.26%,在治疗2周后HAMD评分显著下降,且各因子分同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提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有效,起效快。资料显示本品具有较好的耐受性,10mg/d不良事件导致的停药率与安慰剂组无统计学差异且不良反应轻[6],本研究中除有2例患者因明显恶心而主动退出外,食欲下降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恶心,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1周内出现,经对症处理后不影响正常治疗。提示本品不良反应容易控制,有较好的耐受性。

本研究显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是有效、安全的。但国内用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研究较少。因条件所限,本研究例数少、观察时间较短,其长期疗效和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尚需同行进一步总结、归纳。

[1]Jose-Luis F,Stuart M,Clément F.Evaluation of the cost effectiveness of Escitalopram versus Venlafaxine XR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Pharmacoeconomics,2005,23(2):155-167.

[2]李进,申文武,刘阳,等.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性药物对照试验[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8):552-556.

[3]Burke WJ,Korotzer A,Su G.Efficacy comparison of escitalopram and citalopram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poolde analysis of placebo-controlled trials[J].J Clin psychiatry,2002,63(4):331-336.

[4]司天梅,舒良.关于新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1):68-69.

[5]Kennedy SH,Anderson HF,Lam RW,Efficacy of escitalopram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sorder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SRIs and venlafaxine XR: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Psychiatry Neuroscience,2006,31(2):122-131.

[6]张亚同,傅得兴.艾司西酞普兰的药理及临床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2):1979-1983.

猜你喜欢
艾司西羟色胺普兰
5-羟色胺对肠道疾病的影响
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5-羟色胺:肝癌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产后抑郁症与雌二醇、催乳素、孕酮、五羟色胺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四季在大脑中的物质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