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人化教育”理念下建立生态的体育课堂

2010-08-15 00:50李娟娟
武术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全人主观生命

李娟娟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在“全人化教育”理念下建立生态的体育课堂

李娟娟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如何建立全人化教育理念下的生态体育课堂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树立“教育是一项人教人的事业”的理念,在满足社会要求的同时,要重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主观需求,考虑其身心发展特征、学习心理、个别差异、个性需求等因素,为学生打造一个真实、自然、和谐的生态体育课堂,使学生在生态的课堂中释放和展现自我,激发生命源,焕发生命活力,快乐的求知,健康的成长,积极、勇敢地面对未来生活。

全人化教育 生态体育课堂 主观需求 终身体育 和谐

1 前言

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体育教学领域的改革无疑由来已久,但纵观实践中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成效,其变化不是很大。本文认为,改革的成效依赖于转变施教者的视角,在21世纪的今天,体育教育者需要从“全人化教育”的视角重新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兼顾人的性质、社会的性质以及知识的性质,我们需要为人构建怎样的体育课堂”、“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使人终身受益”等。

2 “全人化教育”的内涵

“全人化教育”(whole-person education)是在“要教育学生必先了解学生”的原则下,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中,以全体学生为范围,以每个学生的身心全部,或者说,以学生整个人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研究取向。[1]

3 “课堂生态”和“生态的课堂”的内涵辨析

3.1 “生态”的基本内涵

对“生态”内涵的理解是理解“课堂生态”内涵的前提与基础。“生态”(ecology)有两种含义:其一,指植物、动物和人彼此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方式;其二,关于这种方式的科学研究。从学科角度分析,生态学是研究生命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Haechkel,1866),从这种相互依存、因果联系的关系来讲,“生态学本质上就是一门关系学”。[2]因此,“生态”的基本内涵,即“生命”和“关联”。[3]

3.2 “课堂生态”和“生态的课堂”的基本内涵

当“生命”和“关联”体现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时空时,课堂生态必然体现为课堂时空内生命体之间及其同环境之间的关联,[4]多伊尔(Doyle,W.)和庞德(Ponder,G.)认为“课堂生态”(classroomecology)是“对教学环境产生影响的互相联系的过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网络”。[5]1932年,沃勒(Walker,W)在《教育社会学》中第一次使用了“Ecologyofclassroom”(生态的课堂)一词,并认为“生态的课堂”是“课堂生态”发展的方向。[6]

4 “生态的体育课堂”的结构分析

体育课堂是教育者实施教育活动的主阵地,由教师、学生、环境、目的、课程、方法、反馈组成,各构成因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构成课堂生态系统(网络),对课堂构成因素和结构的分析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4.1 体育课堂中的学生是“有生命”的

教育是人教人的事业,人是有主观需求的,只有在满足主观需求的时候,人才会焕发生命。从“全人化教育”的观点出发,“要教育学生必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命特点和主观需求,从新的视角看待课堂中的学生是实现成功体育教学的关键。

4.1.1 学生的身心是发展变化的

据有关青少年身体发展研究的报告,现代新生代青春期的出现比百年之前大约提早了四年左右;身高、体重增加很多、性生理提前成熟。

按照埃里克森(Erikson,E.H.)的心理社会期发展论,人生全程按危机性质的不同分为八个时期,6岁-青春期是“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的发展时期,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是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7]6岁-青春期正是接受正规教育的时期,求学经历的成功与失败是形成心理特征的主要条件。

4.1.2 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动态的

教育学家认为,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密切相关的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motivation tolearn)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需求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只有低一层的需求获得满足之后,高一层的需求才会产生。[8]因此,体育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建立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隶属与爱的需求、自尊需求之上,也就是说,学习动机的产生和保持在基础条件是否产生中忽隐忽现。

4.1.3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存在个别差异的

沃克(Walker,1985)的研究指出,教师的社会行为标准和期望是课堂生态的决定因素,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对教师自身的行为、课堂环境和学习产生影响[9]。杜克斯和索代尔盖斯(Dukes和Saudargas,1989)也提出,教师对学习能力低下学生的评估偏见会减弱课堂生态的效果。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通过观察和了解对学生形成主观印象,表现出高低不同的期望值,潜移默化的表现在教学行为上。比如通过教学分组、向学生发问、师生互动、对学生行为的反馈态度、奖惩方式等等。学生是敏感和脆弱的,教师的行为会导致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一旦这种评价是消极和负面的,接下来的学习行为就会成为自验预言的过程。因此,成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承认和接受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视学生的基础能力为起点,使每个学生在健康和快乐中成长,获得相应的发展。

4.2 生态的体育课堂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4.2.1 生态的体育课堂需要一个和谐的环境

罗斯(Ross,1982)认为,课堂环境是一个由物理部分和行为部分组成的生态单元。[10]生态的体育课堂要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体验现实生活,基于和谐的关系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团体的欢乐气氛中各有表现,并力求使每个人满足于自己的表现,在心理上产生自我价值感,培养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只要一个人对某种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乐此不疲,在心理上自然会形成知、情、意、行四种特征。因此,体育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虽有挑战,但却充满自由、活泼、兴奋、关怀、支持而不具有威胁的学习情境,在快乐中体验生活,在活动中获得生活感悟,提升生命质量。

4.2.2 生态的体育课堂需要一个具有“教人”理念的教师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经师”只能“教书”,“人师”才能“教人”。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思考以下问题:(1)学生为什么来到我们的课堂?本文认为,学生除了要完成体育目标中五个领域、六个水平的成长要求之外,他们作为有生命的人,是有个人思想和个人需求的,而我们的教学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2)什么样的体育教育对学生是最有意义的?当学生走出校门的时候,不会因为在体育课中的失败而沮丧,不会因为失败的体育经验而远离和逃避体育运动,体育教学要与对学生的终身影响相联系,使其在求知中获得快乐,度过终生难忘的求知时代,而后仍旧自动自愿的继续求知。(3)体育教师要为学生打造一个怎样的学习情境?课堂是一个充满多种刺激因素的复杂环境,教师对任何一个因素的疏忽都会触动学生脆弱和敏感的神经。教师如何与学生形成一个交感互动、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切实地实现在快乐中求知、在学习中健康成长、在生活中准备生活的三位一体目标。

4.3 终身体育教育对学生最有价值

遵循“需求→满足→价值”的原则,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符合人性需求的东西,才会使人产生价值,所以价值是主观的,也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和心理体验是不同的,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够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行加于学生,而应该主动地去发现、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并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引导其通过恰当的手段在需求中获得满足,乐此不疲地去从事他喜欢的事项,从中产生价值感,这种价值感才是保持行为稳定、长久的真正动力源。

5 结语

(1)在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不但要考虑满足社会对新生一代的要求,同时也要重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主观需求,其身心发展特征、学习心理、个别差异、个性需求等因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释放和展现自我,激发生命源,焕发生命活力。

(2)体育教师要树立“教育是一项人教人的事业”的理念,为学生打造一个真实、自然、和谐的生态体育课堂,使学生快乐的求知,健康的成长,积极、勇敢的面对未来生活。

[1][11][1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文华,赵景柱.生态学研究回顾与展望[C].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3][4]孙芙蓉,谢利民.国外课堂生态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10):87-92.

[5]Doyle,W.&Ponder,G.(1975).Classroom Ecology:Some Concerns About a Neglected Dimension of Researchon Teaching.Contemporary Education,46,183-190.(Cited in Ashman&Conway1997).

[6][9]Walker,Hill M.(1985).Teacher Social Behavior Standards and Expectations as Determinants of Classroom Ecology,Teacher Behavior,and Child Outcomes.Final Report.National Inst.Of Education(ED),Washington,DC.U.S.;Oregon.

[7]Erikson,E.H.(1963).Childhood and society.NewYork:Norton.

[8]Maslow,A.H.(1970).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New York:Harper&Row.

[10]Whalen,Carol K.;And Others(1979).A Social Ecology of Hyperactive Boys:Medication Effects in Structured Classroom Environments.Journal of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v12 n1,65-81.

On Sport Teaching Class Under the Concept of The Whole Individual Education

Li Juanjuan
(Foreign Language Normal School of Taiyuan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030012)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theoretical analysis,the paper studies on how to construct the sport class under the concept of The Whole Individual Education.The paper believes that,sport teachers should have the concept of sport being the cause of individual education;when meeting the needs of society,teacher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students individual needs and consider their own body and mind development features,study psychology,individual differences,and individual special needs,and other factors,to form a sound,nantural and harmonious sport class for students,and let students show themselves,impire their life power in such class,let them happy in knowledge learning,body development and brave in facing future life.

the whole individual education sport class individual needs life-long sport harmony

G807.4

A

1004—5643(2010)02—0093—02

李娟娟(1979~),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全人主观生命
健体教育显特色润泽身心育全人
——记郑州市郑东新区中州大道小学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content validity of a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Person- Centered Primary Care Measure’: findings from cognitive debriefing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大学整全人的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旨归
我所体验的全人教育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