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大咯血45例临床分析

2010-08-15 00:52田世江周祖刚张宏坤胡大成胡兆云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34期
关键词:放射学明胶海绵

田世江,周祖刚,张宏坤,胡大成,李 燕,胡兆云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放射科,安徽六安 237000)

介入治疗大咯血45例临床分析

田世江,周祖刚,张宏坤,胡大成,李 燕,胡兆云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放射科,安徽六安 237000)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大咯血患者用明胶海绵颗粒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结果:45例患者均成功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有效率为100%。40例咯血完全控制,治愈率为88.9%,6例复发,复发率为13.3%,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栓塞相关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控制大咯血的一种安全、微创、高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大咯血是指每日咯血量大于500 ml或1次咯血100 ml以上,是临床常见急、重症,常因窒息或出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急性大咯血死亡率高达50%~100%[1]。内科治疗疗效差,外科手术治疗不仅创伤大,而且有很多禁忌证和并发症[2]。自从1974年RemyJ等[3]首先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artery embolization,BAE)治疗大咯血取得满意临床效果后,现已逐渐成为控制大咯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科2001~2009年介入治疗大咯血患者45例,取得很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1年3月~2009年6月本科介入治疗的大咯血患者45例。45例大咯血患者共接受47次介入手术,共行78支血管栓塞。其中,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龄25~83岁,平均53岁;咯血原因:支气管扩张25例,肺结核15例,肺癌4例,肺霉菌病1例;咯血量为 300~750 ml/d,平均 420 ml/d,所有患者均经内科治疗1~5 d无效而行介入栓塞治疗。

1.2 术前准备

仔细分析患者的临床病史及资料,尤其影像学资料所提示的病变部位、范围等。术中咯血患者应做好应急抢救准备。备好各种普通导管以及微导管。栓塞材料:明胶海绵、各种型号弹簧钢圈等。

1.3 方法

应用东芝CSA-8000型DSA机,采用改良Seldinger′s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插入5F Cobra导管常规至T5~T6水平,寻找患侧支气管动脉开口,部分患者结合病变部位及手术情况对侧支气管动脉、相应肋间动脉、锁骨下动脉、胸廓内动脉甚至腋动脉、甲状颈干、膈动脉等行造影检查,明确病灶的动脉血供情况并超选成功后,常规先使用1 mm×1 mm×1 mm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末梢血管,再使用1 mm×1 mm×10 mm的明胶海绵条栓塞血管主干,直至病变血管消失,短段主干存留为止,10~30 min后再次造影复查,直至证实栓塞成功为止。本组病例中41例采用明胶海绵栓塞(其中5例采用同轴微导管技术进行栓塞),4例采用明胶海绵+弹簧钢圈栓塞。

1.4 术后处理

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咯血变化以及原发疾病情况,给予相应治疗。对于出现发热、胸闷、胸骨后烧灼样疼痛、肋间神经痛、吞咽困难等栓塞综合征表现者,可给予高流量吸氧及相应对症处理。依据笔者的经验,术后内科止血治疗以及加强原发疾病的控制尤为重要。

1.5 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随访6~18个月,评定标准参照相关文献[4],治愈:栓塞术后造影示出血动脉对比剂外溢征象消失,24 h之内活动性出血停止,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DSA征象同前,咯血次数明显减少,或仅痰中带血。有效:咯血次数减少,日最大咯血量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2 结果

2.1 造影结果

45例中病变血管单独为支气管动脉者34例,占75.6%(其中双侧支气管动脉16例);支气管动脉合并肋间动脉7例(15.6%),合并胸廓内动脉 3例(6.7%);非支气管动脉1例(2.2%)。上述造影中,出现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2例(4.4%)、多支血管(多于 3 支)4 例(8.9%)、明确或可疑脊髓动脉显示5例(11.1%)。

2.2 病变血管表现

19例显示出血直接征象(42.2%),表现为对比剂呈斑片状外溢,或肺实质血管呈丛状延长扭曲。26例显示间接征象(57.8%),包括支气管动脉主干明显增粗、迂曲,分支增多、紊乱达中外带肺野并呈串珠状或网织状改变,以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2例,4.4%)。

2.3 栓塞结果

共栓塞靶血管78支。依据上述评定标准,其中治愈40例(88.9%);显效 4例(8.9%),有效 1例(2.2%),总有效率达 100%。随访半年以上,复发6例(13.3%),复发率略低于文献报道。

3 讨论

3.1 咯血的原因和机制

咯血的常见原因有支气管扩张、结核、肺霉菌病、恶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和先天性疾病等[5],临床遇到的急性大咯血主要是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核所致,而恶性肿瘤较少引起大咯血。本组病例中,支气管扩张25例,占55.6%,肺结核15例,占33.3%。众多疾病引起咯血机制各不相同,但大致可分为三类:①肺内慢性炎症侵蚀动脉管壁,造成支气管动脉扩张后破裂;②坏死空洞周围的动脉管壁薄弱形成假性动脉瘤后破裂出血;③肺循环高压,如二尖瓣狭窄致肺静脉淤血以及各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等[6]。

3.2 BAE的临床价值

文献报道,急性大咯血死亡率高达50%以上,其原因主要为窒息和休克[1];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外科手术疗效肯定,但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且手术禁忌证较多[3]。而选择性插管对于出血性疾病有定性和定位的双重诊断价值,是介入治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并以其创伤性小、止血迅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无需全身麻醉等优点,已成为治疗急性大咯血或反复性咯血的首选方法,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文献报道止血的即刻有效率为75%~100%[7],本组病例即刻有效率为88.9%,这与文献报道是相一致的。

3.3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各种病因所致的大咯血;不宜或拒绝外科手术者均可行介入治疗,并可作为急救措施。

禁忌证:较少,但出血量大而非咯血患者、广泛的血管性疾病如白塞综合征、凝血机制缺陷等不宜行介入治疗。

3.4 并发症及其预防

介入术后可出现栓塞后综合征:如发热、胸闷、胸骨后烧灼样疼痛、肋间神经痛、吞咽困难等,主要与肋间动脉及纵隔缺血有关,一般经对症处理可于1周内缓解。脊髓损伤是较严重的并发症。采用同轴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栓塞可以明显减少由BAE引起的相关严重并发症[8]。

3.5 咯血复发的原因及栓塞治疗的策略

文献报道介入术后咯血复发率高达15%~40%,本组病例复发率为13.3%,略低于文献报道[9]。其中支气管动脉再通1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参与供血2例,原发疾病进展3例。文献报道关于BAE后咯血复发的原因,可能与引起出血的原发疾病的进展、栓塞剂的种类、漏栓血管、栓塞血管再通、栓塞材料的选择、侧支循环的形成、栓塞技术以及BPS等有关[10-12]。总结笔者的操作经验认为:①逐一、彻底栓塞发现出血的支气管动脉或异常血管,是成功治疗咯血的关键。②开始使用1 mm×1 mm×1 mm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末梢血管,再使用相对较粗大的1 mm×1 mm×10 mm的明胶海绵条栓塞支气管动脉主干,直至病变血管消失,短段主干存留为止。若栓塞剂停留管腔形成血管铸型甚或造影剂反流后应停止栓塞。③缓慢、间歇性反复栓塞,即栓塞后间歇10~30 min复查造影,发现血管开通,再行栓塞,直至彻底栓塞病变血管为止。④对于支气管动脉管径细小、走行迂曲、插管困难,以及造影明确或可疑显示脊髓动脉时,应采用同轴微导管技术超选择性插管,以提高安全性、避免脊髓动脉损伤[8]。⑤术中尽量减少肝素的用量,尤其是对于支气管动脉内直接灌注。⑥对于BAE,可依据病情适当放宽手术时间,即咯血间歇期手术,既能从容、平稳手术,亦能减少大咯血所致术中窒息甚或手术误栓之风险。⑦支气管动脉-肺循环分流(BPS)的形成是早期复发或疗效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尽可能根据瘘口的大小、部位行相应栓塞剂堵瘘[12]。⑧无论是良、恶性病变,只要原发疾病进展,均可能再次侵犯到支气管动脉甚至肺动脉而引起再次咯血,因此,对于咯血患者来说,止血不应该是最终目的,止血后还需进一步治疗原发疾病。比如结核、肺癌患者的后续治疗尤为重要。

总之,介入栓塞术治疗大咯血是一种安全、微创、高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部分病例的首选方法。只要术前熟悉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安全、细致、逐一栓塞出血血管,术后加强原发疾病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1]吕维富.现代介入影像与治疗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95-401.

[2]王兴安,丁嘉安,郑华,等.大咯血的急诊外科治疗[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5):332-334.

[3]Remy J,Arnaud A,Fardou H,et al.Treatment of hemoptysis by embolization of bronchialarteries[J].Radiology,1977,122(1):33-37.

[4]金泳海,刘一之,倪才方,等.咯血的多支血供及其栓塞治疗[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1):84-86.

[5]BustamanteⅢ,Garcia-valtuille R,Aguero R,et al.Bronchial 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moptysis[J].Arch bronconeumol,1998,34(10):479-483.

[6]常恒,董伟华,肖湘生.大咯血的介入治疗进展[J].放射学实践,2003,18(4):304-305.

[7]Gimeno PM,MadariagaB,Alfonso AE,et al.Life threatening hemoptysis:treatment with transcatheter embolization[J].ArchBronconeumol,1999,35(8):379-384.

[8]刘晋新,王巧兮,林怡蔼,等.应用微导管同轴导管系统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6):463-465.

[9]杨熙章,吴纪瑞,杨永岩,等.支气管动脉间歇性重复栓塞术治疗大咯血[J].介入放射学杂志,1999,8(2):83-84.

[10]李先华,黄建果,戴新学,等.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42-43.

[11]陈晓明,罗鹏飞,周泽健,等.咯血患者导管栓塞治疗后复发的原因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4):336-339.

[12]伍筱梅,赖清,陈永富,等.体-肺循环分流与大咯血(附62例报告)[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7):939-943.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massive clinical analysis of 45 cases

TIAN Shijiang,ZHOU Zugang,ZHANG Hongkun,HU Dacheng,LI Yan,HU Zhaoyun
(Department of Radiology,Lu′an Hospital of Affiliated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Lu′an 237000,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BAE)treatment of massive clinical value.Methods:45 patients with massive hemoptysis in patients with gelatin sponge particles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Results45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the effective rate was 100%.40 cases of complete control of hemoptysis,the cure rate was 88.9%,6 cases of recurrence,the recurrence rate was 13.3%,in all cases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embolization.Conclusion: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to control hemoptysis in a safe,minimally invasiv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should be widely applied.

Hemoptysis;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Intervention

R441.7

A

1674-4721(2010)12(a)-044-02

田世江(1981-),男,安徽金寨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工作。

2010-10-18)

猜你喜欢
放射学明胶海绵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EO和ECH的残留量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1年总目次
TG酶与单宁酸对鱼明胶凝胶强度的影响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海绵是植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