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尿崩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0-08-15 00:52都日亮徐世新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34期
关键词:尿崩症丘脑下丘脑

都日亮,徐世新,姚 舒

(1.吉林省通化市人民医院脑外科,吉林通化 134001;2.吉林省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通化 134003)

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尿崩症临床少见,常引发水电解质紊乱,给治疗造成困难,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院2004年2月~2010年8月共收治此类患者38例,现就其诊断与治疗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17~63岁,平均36岁。车祸伤28例,坠落伤6例,击打伤4例;其中颅底骨折20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29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例,硬膜外血肿12例,硬膜下血肿25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2例保守治疗,其余36例分别行去骨瓣减压术,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硬膜下血肿清除术,脑挫裂伤清创术。出现尿崩症的时间为伤后 6~15 d ,平均 10 d。 GCS评分:4~8分 32例,9~12分6 例。 24 h 尿量为 4 880~16 550 ml,平均 8 060 ml;尿比重为 1.000~1.005;尿常规检查:尿糖(-),尿蛋白(-);血清钾:2.9~4.2mmol/L,血清钠:110~148mmol/L,血清氯:85~100mmol/L,血钙:2.0~2.8 mmol/L。

1.2 治疗方法

①积极治疗颅脑损伤;②补充与尿液丢失等量的液体,尽管所排尿液钠含量较低,但因尿量过大,仍将造成体内钠的丢失,所以补液同时也应适宜少量补钠;③口服氢氯噻嗪效果不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细胞外液中钠浓度下降、抑制丘脑下部渴觉中枢兴奋、减少饮水有关;④应用垂体后叶素针剂治疗,5~15 U/d,使用静脉推注泵缓慢泵入,根据尿量调整泵入量;⑤部分中重症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粉剂(尿崩停)鼻腔吸入,每次20~50 mg,3次/d;⑥应用油剂升压素抗利尿素(长效尿崩停),1 ml/次,深部肌内注射药效可维持5~10 d左右,注意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用量;⑦口服(鼻饲)1-脱氨-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弥凝),0.01~0.02 mg,2~4次/d;⑧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如果尿量下降,则应该减少静脉补液量以避免水中毒。

2 结果

通过上述治疗,32例患者病情恢复,尿量及尿比重达到正常,4例因脑外伤进行性加重并发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1例因肺感染而致感染性休克而死亡,1例放弃治疗失随访。

3 讨论

3.1 病因

颅脑损伤并发尿崩症多因丘脑下部视上核和室旁核损伤,或垂体柄内视上-垂体束受累致使抗利尿素分泌不足而引起[1]。也有报道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鞍区血管痉挛[2]从而导致垂体供血不足,功能受损。弥漫性脑肿胀压迫垂体,也可导致垂体供血不足,功能异常[3]。

3.2 病理生理

外伤性致病因素导致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分泌不足,致使流经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低渗液不能被有效地重吸收,使得大量游离水从终尿中排出,尿渗透压持续低于血浆渗透压,形成低渗尿[4]。起初血尿素氮和血细胞比容偏低,同时血钠和血浆渗透压可以偏低或正常,但如不能及时有效补充水分,血浆钠和渗透压很快上升到很高的水平,导致高钠血症,危及患者生命[5]。

3.3 临床表现及诊断

①既往无糖尿病、肾病病史且无肾脏复合伤;②每日尿量4 000~10 000 ml以上,尿比重低于 1.005;③停用脱水剂后尿量减少不明显;④控制入量不能使尿量减少,尿比重不增高;⑤结合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见垂体-下丘脑部位损伤或者伴有下丘脑损伤其他临床表现者,均有助于诊断本病。需要注意的是,及时、准确统计患者24 h的出入量,配合尿比重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诊断尿崩症。

3.4 治疗

①积极治疗脑外伤,本病继发于颅脑损伤,只有颅脑损伤得到有效治疗,尿崩症才能得以缓解[6]。具体方法:因丘脑下部视上核和室旁核损伤,或垂体柄内视上-垂体束受累致使抗利尿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尿崩症,可积极治疗神经水肿,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鞍区血管痉挛致病的患者,如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可行腰椎穿刺排出血性脑脊液缓解病情,还可应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减轻血管痉挛;因弥漫性脑肿胀压迫垂体,导致垂体供血不足而致病的患者,如有手术指征及时手术,术后严密监测,调整颅压。无手术指征的,综合治疗脑水肿,积极治疗颅内高压;此外,改善下丘脑以及垂体的供血﹑供氧(包括无禁忌证的低分子右旋糖酐的应用﹑高压氧治疗等)也非常重要。②根据出入量及时、足量的补液,同时调整电解质,依据病理生理,适宜地补钠,以减少尿崩症对脑外伤治疗的影响。③激素替代疗法在临床中被证实效果确切而明显。④尿崩症常常合并下丘脑、垂体周围其他内分泌紊乱和代谢障碍,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治疗。

3.5 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如颅脑损伤严重,尿崩症出现的早,则预后不佳,甚至危及生命;如合并丘脑下部视上核和室旁核以及垂体的器质性病变,预后不佳,须长期依赖药物控制病情,形成永久性尿崩症;如下丘脑及垂体仅因水肿或短暂缺血导致功能异常,去除病因病情缓解,则为暂时性尿崩症,预后尚佳。尿崩的出现,使颅脑损伤的治疗更困难、更复杂,所以应当早发现,早诊治,以减少对颅脑损伤治疗的影响。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02.

[2]展如才,张合林.重型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6):367.

[3]黄国河.陈汉民等重型颅脑损伤致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治及疗效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7,35,(6):947.

[4]赵继宗.神经外科手术精要与并发症[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44.

[5]江基尧,朱诚,罗其中.现代颅脑损伤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298.

[6]黄寨,黄鹏.20例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诊治体会[J].广西医学,2007,29,(11):1772.

猜你喜欢
尿崩症丘脑下丘脑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突然尿量异常增多,可能是尿崩症
突然尿量异常增多,可能是尿崩症
基于uAI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延安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丘脑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
科学家发现控制衰老开关
中药对下丘脑作用的研究进展
丘脑前核与记忆障碍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尿崩症的特点及诊断工作探讨
回药阿夫忒蒙丸对失眠大鼠下丘脑5-HT和5-HIAA含量的影响
How to Avoid Weight 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