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痰集一法提高抗酸杆菌检出率

2010-08-15 00:43刘庆勇袁中行胥加耕
中外医疗 2010年31期
关键词:抗酸涂片标本

刘庆勇 袁中行 胥加耕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 江苏盐城 224002)

目前,痰涂片找抗酸杆菌依然是诊断肺结核的最佳标准。痰中找到抗酸杆菌对于发现传染源、确定诊断和化疗方案、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痰检阳性率低,很多经X光片诊断疑似肺结核者因得不到实验室检验结果支持而放弃结核诊断。目前痰涂片镜检找抗酸杆菌多采用《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质量保证手册》作标准方法,该手册规定对初诊病人采用3份痰(即时痰、晨痰和夜痰),随访病人采用2份痰(夜痰和晨痰)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本方法检验结果基本能适应临床诊断需要,但带来的问题是实验室人员工作量大,检验周期长,一个检验人员一个工作日所能检验人数有限,尤其是大量病人待检时病人在等待检验结果过程中多次询问检验人员,解释又占用不必要的时间,因此如何快速出检验结果成了一个问题,本人在长期的痰检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既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又能快速报告结果,同时还减轻检验人员工作量,可谓一举三得,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37份痰标本来自于本中心结核病门诊,包含一定数量抗酸杆菌阳性痰标本和阴性痰标本。为方便描述计,本次实验所用痰标本全来自于结核病初诊病人,当然本方法也适用于随访病人。

1.2 方法

将每位就诊者的3份痰标本编号排序后,在3份标本中各取适量痰液(一般为每张痰片所需痰量的1/3),涂制于1张痰片上;同时用旧法做对照,每份痰标本涂制1张涂片,每个就诊者的3份痰液即制作3张痰片。

将以上所有制作完成痰片以3份痰液制作1张痰片的为实验组,3份痰液制作3张痰片的为对照组,分别经抗酸染色后镜检,2组所用染色及检验方法完全相同。染色液为珠海贝索公司生产抗酸染液,效期内使用。

2 结果与分析

237份实验组标本中,检出抗酸杆菌阳性涂片19张,阳性率为8%;711张对照组涂片中检出抗酸杆菌阳性涂片45张,阳性率6.3%,其中3张涂片皆为阳性者9例共27张,3张涂片2张阳性者8例共16张,3张涂片1张阳性者2例共2张,实验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2个组阳性病人皆为检出19例,阳性患者发现率同为8%。

3 讨论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对237例就诊者的痰中找抗酸杆菌检查中都是检出了19例病人,2组方法的阳性患者发现率同为8%,表明二者的方法有效性一样,但实验组的工作量明显减小了许多,目前1张痰涂片从涂片、染色、烘干、镜检,熟练的痰检员约需15min左右时间,而上述方法从涂片程序之后所需时间为旧法所需时间的1/3,每张痰片的镜检需要看300个视野,每个病人用旧法需要看3张涂片900个视野左右,而新法只需看1张涂片300个视野左右即可得出正确结论,使镜检人员的镜检时间大大缩小,将痰检人员有效地从显微镜前解放出来,有利于保护检验人员的视力。如果采用此法检验痰中抗酸杆菌,可以在不影响阳性患者检出率的情况下,一则提高检验速度,二来大大节省了痰检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适合病人多,检验人手不够的痰检室需要。值得向广大基层痰检员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抗酸涂片标本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低温高速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杆菌与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杆菌的比较研究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
痰标本替代物的抗酸染色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