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的生物安全和疫病防制

2010-08-15 00:44徐光明
中国猪业 2010年10期
关键词:生产区养猪业养猪场

徐光明

(安徽省灵璧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安徽灵璧234200)

养猪业在我国农村是一个传统的产业,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要使养猪业由传统的饲养方式向现代模式跨越发展,必须严格重视生物安全和疫病防制。生物安全是指在饲养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猪群免遭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建立一道屏障,避免病原体扩散到健康猪群。在现今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猪群始终受到致病微生物的威胁,生物安全工作的好坏是现今养猪业能否成功和获利的关键。

1 控制传染源

1.1 人员的控制

大多数疫病可通过人进行传播,包括参观者、邻近养猪户、场内部的工作人员,以及参与免疫接种人员、饲料销售员等,进入猪场的人员都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平时猪场的门应当上锁,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1.2 车辆和设备的控制

猪场的大门口应设车辆消毒池,所有进入场区的车辆包括服务车、运送猪的车辆都必须进行消毒,特别是车辆轮胎、底盘和车厢外部均要彻底消毒。

所有送进猪场的设备均要消毒。有尘土、粪便或其他一些有机物质存在的情况下,首先要将被消毒的物体表面用水清洗干净,然后按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喷洒消毒。

1.3 动物和昆虫的控制

在场区禁止饲养宠物和其他家畜家禽。定期检查修补猪场围墙确保有效阻挡其他野生动物进入场内。经常开展捕鼠、灭蚊蝇工作。

2 加强饲养管理

2.1 选址和布局

猪场的选址是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中最重要的要素,直接决定猪场是否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科学合理的选址和布局对促进生猪生长、减少应激及防止疫病感染起着重要的因素。养猪场应建在向阳、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排水方便、水电充足、水质良好的上风上水处,养猪场应离公路干道、村镇居民区、企业工业区500m以上,距其他养殖场应不少于1000m,并要具备三通 (通电、通水、通路),周围应筑围墙,有条件的在养殖场围墙外1m左右种植防护林。

猪场的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必须严格分开,在大门口设车辆消毒池。管理区位于生活区的一端,用绿化带隔开,由生活区和管理区进入生产区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和更衣后方可进入。隔离区在生产区下风向,尽量远离生产区。猪舍应配备通风设备,以便送入新鲜空气,排出污浊气体,保持猪舍干燥;猪舍取暖和降温系统应能提供健康卫生的环境,以满足猪的生长。

2.2 水源和饲料的选择

污染的水源对生猪健康是有害的,应使用清洁的自来水或深井水,并定期检查水源质量。营养均衡的饲料对促进生猪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劣质饲料除了导致营养缺乏外,还可使生猪处于应激状态,更易感染传染病。尤其不能喂受潮、过期的饲料,因为受潮、过期的饲料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可能超标。

2.3 污染源的处理

病死的猪可能成为传染源。无论是死于疾病还是其它原因死亡的生猪都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传播。目前,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法是:焚烧或深埋,可以将垫料和粪便堆积发酵,也可采用沼气池厌氧发酵,发酵池应设在养殖场下风向30m处,发酵后的粪便作为种植业的有机肥料。

2.4 猪舍的消毒

养猪场应执行 “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 “全进全出”能够有效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猪群中连续感染或交叉感染,为控制疫病奠定了基础。原有的生猪转出后,对猪舍地面、猪床、饲养用具、围栏及通风设备等进行全面清扫和彻底消毒,至少空置3天后方可转进新猪,平时要经常保持舍内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光线。每天要打扫卫生,保持清洁,做好定期消毒工作,给生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合理进行免疫接种

养猪场抵御疫病的重要途径就是免疫接种。作为一个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免疫接种工作十分重要,要制定适合猪场实际情况的免疫程序。猪场应定期对猪群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作为对猪群进行合理的免疫接种的依据。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淘汰阳性带毒猪,净化猪群;根据监测结果可适当减少疫苗的接种,以减少疫苗接种所造成的应激,从而减少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可根据抗体监测结果调整疫苗接种的时间和顺序,以避免母源抗体或其他因素的干扰,保证动物机体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反应。

实践证明,猪场有效做好生物安全,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日常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减少应激因素,是控制和预防猪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猜你喜欢
生产区养猪业养猪场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2020年养猪业盘点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尼泊尔养猪业现状与前景展望
标准化羊场建设要点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