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及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2010-08-15 00:45李秋成鲍正宏刘慧萍张云波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8期
关键词:主要症状活动期内服

李秋成 鲍正宏 刘慧萍 张云波

(山西省长治市中医院,046011)

我院自2000年以来在中医辨证分型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与灌肠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简称 UC),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2例,男66例,女46例。全部病例均经结肠镜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均符合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太原会议提出的UC诊断标准[1]。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男34例,女22例。对照组56例,男32例,女24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病变累及范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1.治疗组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内服中药及灌肠。

(1)内服中药:①大肠湿热型(急性活动期):主要症状:泻下脓血或黏液便,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胸脘痞闷,腹部疼痛,饮食不香,口中黏腻,舌苔黄腻,脉数。治法:清热化湿,行气解毒。方药:广木香 10g,白头翁 15g,川黄连 5g,马齿苋15g,炒黄芩10g,炒白芍10g,槐花10g,地榆炭10g,苍术、白术各15g,炙甘草3g。每日1剂,煎服2次。②脾胃气虚型(慢性活动期):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不成形,或夹有少量黏液,食荤菜及粗纤维蔬菜加重,腹部(以左下腹为主)隐痛,喜暖喜按,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健脾燥湿,温中助运。方药:苍术、白术各15g,怀山药12g,炒薏苡仁12g,厚朴10g,茯苓10g,焦山楂、神曲各10g,防风炭10g,广木香10g,青皮、陈皮各6g,炙甘草3g。每日1剂,煎服2次。③脾肾阳虚型(慢性活动期):主要症状:久泻不愈,五更作泻,便下清稀,滑脱不禁,夹有黏冻,腰脊酸软,畏寒肢冷,口淡纳呆,舌淡苔薄白,脉虚细。治法:温补肾阳,健脾化湿。方药:补骨脂10g,肉豆蔻6g,吴茱萸3g,苍术、白术各15g,熟附子6g,木香10g,防风炭10g,焦山楂、神曲各10g,炙甘草 3g。每日1剂,煎服2次。

(2)中药灌肠:自拟八味灌肠液组方:黄柏15g,白头翁15g,苦参30g,地榆30g,槐花30g,石榴皮 30g,白芍 30g,防风 15g。功效:清肠泄热,护膜生肌。加减:①大肠湿热型(急性活动期)加秦皮15g。浓煎2次,取浓缩液60ml加入灌肠液中。②脾胃气虚型、脾肾阳虚型(慢性活动期)加苍术、白术各30g,蒲公英30g,葛根炭15g。浓煎2次,取浓缩液60ml加入灌肠液中。

灌肠方法:①直肠推注法:将灌肠液加温至40℃±1℃,吸入50ml注射器或灌肠器中,下接导管,将管头插入肛门20cm,用5min左右的时间将药液缓慢推入肠道,留置1~2min后缓慢拨出导管,嘱病人屈膝侧卧,将臀部垫高20cm,保持10min,然后再平卧、左侧卧及右侧卧,以使药液进入结肠部位。②直肠点滴法:取灌肠筒或用250ml玻璃瓶,放入药液 150~200ml,将一端接上输液导管,操作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取右侧卧位,然后把输液管的另一端缓慢插入直肠,一般深度15~30cm,点滴速度控制在50~60滴/min,温度、疗程同直肠推注法。③直肠气药法:选用本院和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研制的 DGY-2电脑灌肠治疗仪,将灌肠方水煎 2次,浓缩成200ml左右,待温度达到36℃~40℃时即可给患者灌注。具体操作:用灌肠机将灌肠液150~200ml置入特制的容器中,肛管插入肛门10~15cm,把气压和时间分别调至11kPa、40s后,分别启动气阀和液阀,将药液灌注于结肠。然后要求UC患者先平卧位、后胸膝位10min。

以上治疗5周为1个疗程。休息1个月后进行第二个疗程治疗。

2.对照组治疗方法:①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SASP)每日4~6g,分4次口服,症状缓解后每日 2g服 1年。②甲硝唑150ml加地塞米松5mg,保留灌肠,每日1次。4周后改服泼尼松每日40~60mg,1周减1次剂量至每日10mg,4周后停药。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本组病例在治疗前、治疗后均进行血常规、大便常规、纤维结肠镜等项检查。完全缓解:①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舌、脉基本恢复正常;②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病灶已形成瘢痕;③便常规镜检3次正常。显效:①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次要症状改善程度达2级以上,舌脉基本正常;②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2级以上;③便常规检查正常。好转:①临床主要症状改善达1级以上;②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1级以上;③便常规镜检红、白细胞数<5个/HP。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检查无改善。

治疗组 56例,显效 24例,好转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07%;对照组56例,显效14例,好转 2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9.64%。两组疗效比较,P<0.01,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51例,1年复发4例,2年复发5例,总复发率17.65%;对照组39例,1年复发 10例,2年复发 6例,总复发率41.04%。提示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慢性炎症性肠病,多数学者认为正常免疫失衡致免疫反应异常是UC发病的主要环节。西医治疗上基本以使用氨基水杨酸类、激素类及免疫抑制剂为主。但这三类药物长期使用副作用多,停药后易复发的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影响了本病的治疗效果。

中医学没有 UC病名记载,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UC急性活动期或初发型多类似于中医的“湿热痢”,而缓解期或慢性持续期则类似于中医“休息痢”、“久痢”或“虚寒痢”。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感受外邪,脾胃虚弱有关[2]。病机多为脾肾两虚,肝胃不和,湿热阻滞大肠,久病导致血瘀,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为脾肾亏虚,标实为湿、热、瘀、毒壅滞大肠。正如《景岳全书·杂证谟·痢疾》中指出:“凡里急后重者,病在广肠最下之处,而其病本则不在广肠而在脾胃。”“脾肾虚弱之辈,但犯生冷极易作痢。”此乃对病因病机之最恰当描述。

治疗组病例,按照中医理论辨证分型为大肠湿热、脾胃气虚、脾肾阳虚型,血瘀肠络,给予相应方剂加减内服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针对病因病机的特点,使不同体质、不同病因病机、病程长短、不同病情轻重的患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以达“治病必求其本”之目的。同时又根据UC病变部位大多位于直肠及结肠下段,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隐窝脓肿等,符合中医“肠痈”、“内疡”之证候,局部辨证为湿热蕴结肠道,故采用自拟八味灌肠液灌肠。直肠灌注给药避免了苦寒药物内服败胃之弊,同时又可避免消化液对药液的破坏。直肠气药法将药液灌注至结肠各个部位,提高利用率。现代研究表明,局部给药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和活化程度,病灶消除与黏膜修复较快。方中黄柏、苦参、白头翁、地榆、槐花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石榴皮涩肠止泻;防风祛风燥湿,除肠道湿邪;白芍即可缓急止痛,又有止泻痢之功。诸药协同,共达清热燥湿、凉血止血、祛风止泻之目的。

如此可见,采用传统中药内服与灌肠相结合,体现了内外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结合的综合作用。该疗法治疗UC针对性强,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疗程短,方法简便,患者易接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可长期使用,停药后复发率低,为UC理想的治疗途径。在提高中医药专病治疗特色上,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价值。

[1]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3-354.

[2]危北海,张万岱,陈治水.中西医结合消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42-746.

猜你喜欢
主要症状活动期内服
养阴化瘀方联合强化西药方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研究
中国劲酒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
了解“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抗生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中药内服配合药浴治疗小儿湿疹90例:附单用中药内服30例对照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