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2010-08-15 00:51
长江蔬菜 2010年11期
关键词:菜薹菜篮子芦笋

行业资讯

资讯——政策动态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读菜篮子工程:5年后蔬菜水果可溯源

1988年实施菜篮子工程,我国菜篮子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钱克明就《意见》进行了解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和消费需求变化,大中城市菜篮子产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城市化发展使得保障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供应的压力增大。过去10年,我国城市人口净增2.2亿,到2020年仍将净增2亿以上。但同时城郊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向远离城市的农区转移,打破了原有的“近郊为主、远郊为辅、农区补充”的布局。

生活水平提高使得菜篮子产品的质量安全更受关注。随着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人们不仅对菜篮子产品的需求趋于多元化,而且更关注吃得安全放心、营养健康。但由于生产方式、管理体制和发展阶段的限制,目前我国菜篮子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还难以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突发事件的频发使得政府风险管理能力亟待加强。由于菜篮子产品的特殊性,产业发展和市场运行极易受突发事件的冲击。特别是自然风险、质量风险、市场风险、不良信息风险和国际输入风险的交织发生,很容易导致菜篮子产品市场频繁波动。

《意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新的突破:首先,突出了统筹推进工程建设的思想。这主要包括:统筹销区与产区利益,密切产区与销区协作的利益关系;统筹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加大政府对菜篮子工程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统筹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菜篮子产品生产可持续发展;统筹能力建设和机制创新,规划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新基地,进一步建立风险控制、产销衔接和市场预警机制。 (来源:中广网)

资讯——市场观察

冷门蔬菜产品卖出了“热效应”

所谓冷门农产品,就是那些在本地市场并无多大销路、当地农民原本少有种植或者从外地引进后尚未形成气候的农作物。然而这些年来,启东农村却有人从中嗅出商机,并由此开拓出颇具活力的广阔市场。

秋豌豆、秋刀豆在10多年前的启东还闻所未闻,5年前也仅局限于合丰村部分农户种植。如今,“两豆”种植面积已突破1 333 hm2,辐射至周边南阳、近海、汇龙、寅阳等镇的十几个村。作为江南城市每年十一二月份最畅销的时鲜豆菜,“两豆”2009年在田收购价每500 g 1.6元以上,带给全市数以万计农户的收益,高达四五千万元。

无独有偶,阳历年前,鲜小辣椒同样给启东2万多农户带来可观财源。每年这个时候,也只有启东出产这种鲜小辣椒,且作为一道时鲜蔬菜出现在南方城市居民餐桌。而几乎与此同时,启东的晚羊扁豆,一经剥壳就成上海市民抢手货,晚茬的秋玉米,更是卖出了比干玉米高二三倍的价格。

“冷门货值钱主要在于人无我有。”在启东秋青豌豆和秋青刀豆发源地南阳镇合丰村村支书顾圣平分析起这一现象时头头是道。

启东的冷门农产品当然不仅仅局限于秋冬作物,其市场也不应只着眼于周边城市。从多层面振兴发展农业角度看,挖掘弘扬特色农产品,这是一篇有待于进一步做深做透的大文章。

(来源:新华日报)

种两用型油菜让农民尝到甜头

2010年春天,金坛市上万亩油菜到了菜薹采摘的季节,菜农们却紧锁眉头,为菜薹找不到销路而犯愁。这时,金坛市各级农林部门上市场、进超市、找经纪人,想方设法为菜薹打开了销路,避免了有可能因菜薹销售不出而引起的风波。

由金坛市农林部门推广种植的油蔬两用型油菜宁油16号,是由江苏省农科院培育的新品种。在常规栽培下,油菜抽薹达平头高度时,采摘上端15 cm菜薹食用,实现第一次收获。取菜薹后,油菜基部的休眠潜伏芽同时抽生成一次分枝,距第一次采摘时间15~20天,再采摘一次分枝顶端15 cm菜薹食用,实现第二次收获。第二次菜薹收获后,促使油菜第二次分枝、第三次分枝再次抽生,分枝数量增加,单株角果数增加,尽管千粒质量降低,但油菜籽产量增加,实现第三次收获。

油蔬两用油菜菜薹不需要去叶去皮,全部可以食用。从种植到采摘,都在冬季,不用任何农药,是一道绿色的环保菜肴。它比常规品种菜薹要提前一个月左右,在春节前后上市,正好填补这个时节市场菜薹空缺,因此农民种植“宁油16号”热情很高。该市薛埠镇方麓村连片种植13.3 hm2,建成了该市最大的“油蔬两用”油菜种植生产基地。

随着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种植户却面临了新问题。这种油菜菜薹上市时间短,集中在20天之内,卖菜薹难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接到农民反映后,金坛市农林部门火速行动,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赴城区主要菜市场,连续10天到摊位上向菜贩和市民宣传推介。金坛市农林局作栽站副站长孙和平告诉笔者:“考虑到老百姓市场问题,全市农林人员,纷纷走出办公室,走进菜市场,帮助农民当推销员,同时还组织培养了一大批经纪人队伍,把菜薹推销到常州、南京、上海等地市场……”

2010年,该市推广种植的油蔬两用油菜面积达1 600 hm2,每667 m2取菜薹300~400 kg,以每1 kg菜薹1.6元计算,仅菜薹一项就每667 m2增收500~600元,再加上油菜籽产量提升,每667 m2又可增收400多元。2010年,油蔬两用油菜为全市农民增收在2 000万元左右,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这笔账着实算得让农民们舒心。

(来源:食品商务网)

山东曹县成为中国芦笋种植加工和出口基地

因“商汤建都于亳”而被历史学家称为“华夏第一都”的山东省曹县,近年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的芦笋种植、研发、加工和出口基地,被中国国家优质农产品开发协会命名为“中国芦笋之乡”。目前,全县优质芦笋基地面积已达到1.33万hm2,年产优质鲜笋18万t,占全国的1/6。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芦笋生产国,主要芦笋生产地在中国的山东、山西、福建和江苏省,占中国总芦笋面积的80%。地处山东省西南部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的曹县,属有机沙质土壤,光照雨水充足,气温适宜,培育和发展优质芦笋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生产的芦笋个大均匀,色泽白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具有防癌抗癌、降血压血脂、排毒利尿、健肾、增强免疫力之功效,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是其他蔬菜和水果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世界十大蔬菜之首”,在国内外市场俏销不衰。

为使芦笋生产走上规模化经营之路,该县在加强对笋农进行科技培训的同时,通过与芦笋科研机构联合,把高新技术引入芦笋产业,开发新产品,拉长产业链,打造芦笋产业核心竞争力。如今,芦笋加工已成为曹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拥有加工企业20余家,年芦笋加工能力16万t,年新增产值1.6亿元人民币,成为全县农业增收、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芦笋罐头、芦笋酒、芦笋茶、芦笋饮料、芦笋调料、芦笋药品、芦笋保健品等产品,出口欧洲、美洲、澳洲、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2亿美元。 (来源:中新网)

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目前正在加紧恢复蔬菜生产

据青海省农牧厅厅长曹宏介绍,玉树地震发生后,重灾区结古镇及周边地区近2 000栋温棚损毁倒塌,玉树县农牧局筹备的30万元温室棚膜被埋在废墟中,给当地蔬菜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曹宏告诉记者,为尽快恢复灾区蔬菜生产,重建损毁的日光温室,最近青海省农牧厅从大通、湟中、乐都等县抽调10名农业科技骨干紧急赶赴灾区,对日光温室重建进行全程指导。同时,农牧部门正在组织力量以乡、村和户为单位,实施受灾温棚的历史资料收集、取证和登记造册工作。 (来源:新华社)

资讯——创富故事

张银娣:在艰苦创业中建立自己的蔬菜王国

都说创业苦,余姚市银树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娣的创业更是苦上加苦:她从事蔬菜批发16年,白天一直跑田头“临市面”,晚上彻夜做生意。可是在这个苦差使中,她发现了无限商机,建立起了自己的蔬菜王国。张银娣在蔬菜批发市场发现余姚当地散户农民因市场消息不灵通、蔬菜销售渠道狭窄、蔬菜种植方法不科学,导致蔬菜生产旺季销售难而腐烂变质、浪费,而且蔬菜品种参差不齐,品质差、产量低,农民艰辛的付出得不到回报,甚至个别农户还倒贴化肥钱和人工费,这些情况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当地菜农遇到的难题,使农民把蔬菜卖个好价钱,张银娣牵头成立了“黄家埠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她让千家万户无序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接轨,使靠种菜致富的广大菜农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合作社”的成员。她负责对全社成员进行集中培训和市场销路的开拓,向菜农讲解最新的无公害栽培方法,引进台湾75毛豆品种供农民种植,并实行标准化操作,统一田间管理模式。

她用“合作社+农户+公司”的生产模式,并通过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等方式,使“合作社”菜农不为蔬菜“卖难”而发愁。合作社成员,已成功种植各类蔬菜1 333 hm2,其中仅豆类就533 hm2。收购后,她再把这些蔬菜加工成保鲜食品,远销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来源:中国宁波网)

“菇套菜”套出多赢效应

也许你见过蔬菜与小麦套种,见过蔬菜与花生套种,可是你见到过蔬菜与蘑菇套种吗?近日,笔者在江苏省泗阳县王集镇惊奇地发现:这里的蘑菇大棚全部套种了蔬菜,每幢大棚额外增收超过了5 000元。

正在当地考察的南京农业大学食用菌专家赵明文给笔者解释了 “菇套菜”的科学原理:“菇菜套种,不仅增加了菇房温度,更重要的是蘑菇生长需要氧气,蔬菜生长需要二氧化碳,巧的是蔬菜每天可以产生大量的氧气供应给蘑菇,而蘑菇每天释放的二氧化碳又可以满足蔬菜生长的需要,菇菜之间实现了‘营养’互补,科学利用,对两者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帮助。”

“菇套菜”好处很多,第一是提高了菇房温度。“去年秋天,我在所有的菇房边搭起日光温室蔬菜大棚,把蘑菇的南墙变成蔬菜大棚的北墙,蔬菜大棚通过门窗与菇房的空气产生对流,菇房里温度比过去高了5~6℃,春菇比去年提前半个月上市,产量也高了许多。”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是“菇套菜”带来的又一好处。笔者在胡扬的86号菇菜套种大棚内看到:呈东西走向、位于蘑菇房南侧的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与双孢菇连成一体,大棚内长着五六寸高的菠菜,一片碧绿,生机盎然。县农业部门负责人告诉笔者:“这些原来都是空闲地,白白浪费没有效益。

现在全部被利用起来种上菠菜、芹菜等蔬菜,每个标准大棚产菜在4 000 kg以上,年净增收入都在5 000元钱以上,高的接近1万元钱。目前全县像这样的‘菇套菜’种植模式已扩大到了213 hm2。”

“菇套菜”还使蘑菇的下脚料得到合理利用,成为该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一条有效途径。卢集镇远近闻名的种菇能手薛建忠一边把经过特殊杀菌处理的蘑菇下脚料施入蔬菜大棚内,一边告诉笔者:“蘑菇下脚料是最好的农家肥,用它来种菜,成本少,地劲足,产量高,种出的菜安全可靠,年后我家的芹菜在地里就被菜贩子‘抢’个精光,每个棚子净赚了5 200多元钱。”

(来源:食品商务网)

资讯——营养保健

预防感冒食疗方:多吃能增强抵抗力的果蔬

近期,气温忽冷忽暖,这种急剧的天气变化会让不少人受到感冒的侵袭。从各大医院门诊来看,入冬以来接诊的感冒患者均有所增加。在此提醒,季节交替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注意预防感冒和流感,一些预防感冒的食疗方和简易方法不妨试试。

黄红色果蔬:幼儿和体弱者体内如果缺乏维生素A,其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就会下降,这就容易患感冒。经常感冒的人可适当服用维生素A,柿子、胡萝卜等深黄色蔬果含的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对预防感冒有好处。西红柿、红苋菜、红辣椒、红萝卜、红枣、红薯等红色食物中,富含β-胡萝卜素,不但能清除人体氧自由基,而且参与合成维生素A,对人体上皮组织和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这些红色植物含特殊物质———抗感冒因子,可直接抵抗感冒病毒。

生吃大葱:葱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及铁、钙、磷、镁等矿物质外,还含葱辣素,具有较强的杀菌及抑制细菌、病毒的功效,吃生葱有预防及治疗感冒的作用。

大蒜:大蒜所含的物质不仅能消灭某些细菌,还能抑制一些真菌和病毒。流感流行时,除可生吃大蒜或醋蒜外,还可将生大蒜捣烂,加10倍水,取其汁液点鼻用,也可起到预防作用。

(来源:39健康网)

野菜“自卫”能力很强味道虽美不可多吃

春暖花开,又到了野菜上市的季节。 对“自然”、“绿色”的追逐,使得许多人对野菜的“安全”与“营养”甚至到了迷信的地步。作为植物,野菜自然会提供一些营养成分,它对于健康能有多大的好处且不谈,但它的安全,并不像许多人相信的那样可靠。

面对病虫害的侵袭,植物会分泌一些物质进行抵抗。这些抵抗病虫害的物质,对人体也可能有害。比如芹菜、萝卜等植物可以产生一类叫做 “呋喃香亚素”的东西,在受到病原袭击的时候其浓度可以增加几十倍。它是一种光敏物质,可以穿透细胞与DNA发生作用。人体接触或者摄入过多的这种物质之后,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 “植物光照性皮炎”,长期大量摄入并接受烈日暴晒,甚至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人类对蔬菜的“驯化”最终选出的是好吃易长的品种,而对于病虫害的抵抗则通过种植者的管理来实现。

野菜的生存则“一切只能靠自己”,往往这种“自卫”能力就会更强。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蕨菜。这种古老的植物会产生一种“原蕨苷”,能够让大量吃它的牛羊生病、失明,甚至致死。一些流行病学的调查也发现大量吃蕨菜可能是某些地区的食道癌或者胃癌发生率高的原因。科学家们分离出了这种成分,通过科学实验证明它能导致牛羊发病,也能让动物致癌。

此外,很多植物能够富集毒素。现代社会已经让许多地方的水源、土壤中含有了相当多的重金属元素,这些毒素有可能进入到植物体内,沉积下来,且含量大大超过安全限度。现在市场上的很多野菜,并非采自山野,也可能长在公路、工厂或者城市附近,使得这种危险大大增加。即使是在远离工业的地方,水中也可能天然就含有高浓度的砷等有毒元素。不同的植物对这些毒素的富集能力并不一样,麻烦的是人们对各种野菜的认识并不深入。

说不要迷信野菜的“安全”,并不是说所有的野菜都不安全,也不是告诉大家不要吃野菜。所有的这些“不安全因素”,一般都是轻微、慢性的,只有在大量或者长期的食用下才会显现出来。如果只是偶尔尝尝鲜,就像偶尔喝一点酒,也还不至于对健康产生多大危害。但是,因为它们的“绿色”“天然”就迷信它们的“安全”和“营养”,就没有必要了。相对来说,“家养”的蔬菜人类了解得更加清楚,种植条件也由人类把握,就要可靠得多了。 (来源:新华网)

资讯——食品安全

全方位监管内蒙古严把世博会供沪蔬菜质量关

日前自治区农牧业厅下发《关于做好2010年供上海世博会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相关盟市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驻点责任制,派驻监管员,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监管,确保世博会期间内蒙古供上海蔬菜的质量安全。

内蒙古共有6个盟市的9个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基地被列为世博会期间向上海供应蔬菜的基地。这些基地将为世博会提供土豆、胡萝卜、番茄、红干椒、紫皮大蒜、角瓜、甘蓝等11个品种的蔬菜。世博会期间,内蒙古将对供沪蔬菜实施产地准出制度,对已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产品可凭证书复印件进入指定的批发市场进行交易,其他未获得相关认证的产品,由其县级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质检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核发产地证明方可。所有供沪蔬菜都要通过上海市江桥、江杨、曹安、上农批、龙上、西郊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入上海。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四川省卫生厅2010年首发预警预防四季豆中毒

近日,四川一建筑工地发生因食用未煮熟四季豆引发一起食物中毒事件,58人因此中毒。省卫生厅发布食品安全预警通告,这是2010年四川省卫生厅发布的首起食品安全预警通告。

据介绍,该起中毒事件,是因为大锅炒四季豆时没有完全煮熟导致的,中毒的58人目前没有生命危险。通告中提出,各餐饮单位特别是集体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广大消费者要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食用四季豆等豆科蔬菜一定要烧熟煮透,防止食物中毒发生。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猜你喜欢
菜薹菜篮子芦笋
家乡的蕻菜薹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脱水油菜薹加工技术简介
首都“菜篮子”装满“科技果”
夏天的菜篮子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
春来菜薹鲜
西班牙芦笋替代南美芦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