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因护士思维定势引发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0-08-15 00:50俞文敏黄美红郭莹莹
护理研究 2010年33期
关键词:定势差错医嘱

俞文敏,裘 景,黄美红,郭莹莹,蒋 波

“思维定势”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时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某种状态,影响同类的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1]。构成思维定势的因素,主要是认知的固定倾向,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都会使人们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护理思维定势则是指护理人员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影响下,在临床解决问题时所具有的倾向性和心理准备[2]。在护理日常工作中,因护士的“思维定势”而引发的护理安全隐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先将1起因护士“思维定势”造成的严重护理事故隐患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女,11床,血型为 AB型,诊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2。2010年2月3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54 g/L,查体中等贫血貌,医嘱:给予输注去白红细胞。同一病区另一例病人,女,8床,血型:A型,诊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2,2010年2月3日前曾经因药物性引产处置后,阴道反复流血而多次进行输血。2010年2月3日10:00时,护士遵医嘱给11床病人抽血准备做血交叉,操作过程中在思维定势的支配下,尽管在抽血前核对了床号姓名等,但是仍然误将8床病人错当11床病人抽血做了血交叉化验。因11床病人在2月3日前反复输血,输血前另一护士进行“三查八对一确认”时,发现本次发血单上血型为A型,与上一次AB型不符,报告经管医生和护士长以后,层层追查原因,经当时抽血行血交叉化验护士的极力回忆,才发现了造成这次重大事故隐患的原因。

2 原因分析

2.1 “思维定势”是造成事故隐患的直接原因 在护理工作中因长期治疗和护理某种疾病,或对某例病人的特殊病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导致对这种疾病的检查、治疗和护理形成了一定思路(经验),等到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时,过分依赖以往的经验,习惯以经验为标准来衡量是非,先入为主,思维过程偏离了理性的引导,而在感情、情绪、潜意识等因素的支配下,无法清醒而准确地把握事物和问题,会不自觉地进入这种思维定势的状态,依照原有的经验来思考和判断目前的操作。上述被护士误抽血交叉的病人,就是因为该病人在怀孕3个月时,突发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2,且在药物性引产处置后,阴道反复流血而多次进行输血,作为该科大多数护士的同龄人,护士对她留下了特殊深刻的影响,才造成护士的思维定势而引发了重大事故隐患。

2.2 责任心不强,制度执行不严 工作中精力不集中,缺乏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虽然进行了“三查七对”,但具体操作时,没有进行认真的核对。有些护士对住院时间长或反复住院的病人,不认真进行“三查七对”,或在护理治疗操作前,自认为已经非常熟悉病人的基本情况而不进行查对。

2.3 未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 由于病人的病情、年龄、文化、听力、方言等因素,特别是病人病情较重,文化程度又不高的情况下,护士的“三查七对”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会因为这些因素大打折扣;护理工作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较嘈杂环境,都会使护士和病人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从而影响查对效果;有些失眠的病人用了镇静催眠类的药品以后,由于护士早晨抽血时间较早,在病人还没有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去进行核对时,查对的效果也会下降。

2.4 护理差错发生与护理工作量大有关 护理差错发生常集中于治疗护理工作量较大的时段,多发生于06:00~08:00和08:00~12:00。在这两个时间段里,工作量较大,06:00~08:00集中晨间所有治疗和护理,而夜班只有1人。08:00~12:00各项治疗、护理、手术、办理出入院、处理医嘱及查对医嘱等,主要集中在这段时间[3]。以上事故隐患发生与上述时间吻合。

3 对策

3.1 增加特殊检查操作病人的警示标识 对要进行输病人,办公班在处理这类医嘱时,在治疗班去执行前,将医院自行制作的特殊标识粘贴在床头的醒目位置,治疗班在进行常规的“三查七对”前,先核对特殊的醒目标志,抽好血交叉后再将警示标识摘下带回护士办公室放于固定位置。对第2天早晨抽血化验的病人,责任护士在通知病人明晨禁食并进行相关宣教时,将抽血时需宣教的内容置于透明的三角桌签内,放于病人床头柜上,为第2天抽血的护士增加了一个醒目的标志物。

3.2 对特殊病人增加护士操作前的查对次数 对需做血交叉、输血、抽常规血标本的病人,除了操作者在操作前进行常规的“三查七对”外,应用特殊的警示标识,增加了另一名护士在不同的时间点再一次的“三查七对”,使得一些侵袭性的操作、检查后的结果对病人的治疗、用药产生较大影响的操作甚至会产生重大事故隐患的操作,不会因为护士的“思维定势”而发生难以发现及纠正的差错事故。

3.3 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护理安全质量分析及典型案例分析,让护士认识到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护理部在护理质量检查中,对特殊的警示标识的使用情况、有无漏放情况作为常规的检查内容,以强化护士的查对意识。鼓励各科室护士长采用弹性排班,对护理工作量集中的时间段,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从而减少因护理工作超负荷而引发的护理安全隐患。鼓励科室填报护理意外事件报告单,对典型和共性的意外事件,护理部认真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3.4 建立健全电子腕带标识制度 传统的护理查对制度仅靠口头称谓及床头卡进行病人识别,而病人有时会疏忽或不在意随口误答,有时是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回答,此外还有可能存在听力障碍、方言不同、理解能力等因素而出现应答错误或应答无效、处于昏迷或意识不清状态等[4]。国内一些先进的大医院已采用PD电子条形码腕带识别,用扫描设备进行查对识别,并及时用文字及声音提醒护士查对的正确度,可有效杜绝类似的差错事故发生。

4 小结

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疗安全是病人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社会进步和医疗的发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安全,必将提高医院整体水平。通过这一期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进行了对特殊操作病人的防范对策及核对流程再造,为今后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从原来的对差错的处理行为转变为对差错的控制行为,从而达到为病人提供安全高质量护理和控制临床护理风险的目的。

[1] 李雪.摆脱思维定势的“魔掌”[J].中国全科医学——医生读者版,2009(5):75.

[2] 何亚娣.临床护理思维定势浅探[J].中国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2):1120.

[3] 包彩玲,王丽.营造安全氛围,防止护理差错[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5):337.

[4] 赵庆琼.ICU病人腕带的设计与应用[J].家庭护士,2008,6(8B):2156.

猜你喜欢
定势差错医嘱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破除四种思维定势
门诊医嘱管理系统中医瞩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