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型海岛的旅游开发与研究
——以刘公岛为例

2010-08-15 00:42李悦铮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0年1期
关键词:刘公岛海岛旅游

王 琦,李悦铮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大连 116029)

文化型海岛的旅游开发与研究
——以刘公岛为例

王 琦,李悦铮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大连 116029)

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海洋旅游业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其中文化型海岛旅游更是凭借它深邃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海洋旅游行业新兴崛起的主力军。文章在浅述海岛旅游发展概况与性质之后,对具有爱国主义特色的刘公岛旅游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刘公岛的成功经验对文化型海岛旅游开发提出建议。

文化型海岛;刘公岛;旅游开发

1 文化型海岛旅游发展概况

1.1 全球性海岛旅游蓬勃发展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向海洋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海岛旅游开发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海岛旅游是指以特定的海岛地域空间为范围,凭借岛上特有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以满足游客需要、促进海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而开展的旅游活动[1]。海岛自然的生态性、多样性,人文的独特性、广博性与传统的旅游地相比,更能满足现代人生活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它既可以使人返璞归真,让无边无际的大海涤荡尘世的烦劳,又能使人求知体悟,使精神文化层次得以提升。这些海岛特质决定了海岛旅游具有其特殊性。

1.1.1 岛陆隔绝的神秘性

海岛是与大陆分离且被海水四面包围形成的一个特殊封闭区域。这就造成了其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与大陆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久居大陆的游人产生一种神秘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1.1.2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海岛远离陆地且地域狭小,使其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脆弱性。轻度的污染或食物链的断裂等都会导致海岛生态系统的失衡。同时,海岛还受到资源过度开发、全球气候异常和海平面上升等威胁。

1.1.3 外缘文化的融合性

海岛文化最初的渊源都是岛屿之外,但海岛文化并不因此而成为渊源文化的一个个简单翻版,而是各种文化交汇于海岛,在相互冲突和融合中形成了具有海岛特色的新文化。

海岛旅游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诱人的前景。东南亚的泰国普吉岛、地中海的巴利阿里岛及中北美加勒比群岛等早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业已成为其支柱产业和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与世界海岛旅游相比,我国海岛旅游开发虽然起步晚,但随着人们开发海岛思维方式的转变,我国海岛旅游正如同冉冉升起的明星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我国面积大于500m2的海岛有6900多个,岛屿总面积达8万平方千米,这些岛屿资源独特,风光旖旎,其旅游开发具有极大潜力,是繁荣我国海岛很好的切入点。

1.2 文化型海岛旅游异军突起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如今旅游者的需求已经从走马观花的年代进入到文化陶冶的时期,于是旅游产品的文化包装便一步步地浮上了层面。文化型海岛是以特定的海岛地域空间为依托,具有海岛、文化、旅游的共同特征符号并以海岛人文特色为主要旅游资源的海岛类型[2]。世界著名的文化型海岛正以其文化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上岛观光。我国海岛自然景观绮丽,文化沉积厚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例如,素有海天佛国之称的普陀山佛教岛及金庸笔下的影视文学桃花岛等都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型海岛。将文化内涵作为开发海岛旅游的根本是这些海岛与世界著名旅游海岛成功的秘诀。因此,把文化作为海岛旅游的一个要素或把海岛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更加符合现代海岛旅游的发展趋势。

2 刘公岛旅游现状分析

刘公岛位于美丽的滨海城市威海,它是北洋海军的诞生地及中日甲午战争纪念地,融海岛风光和历史文化于一体,是文化型海岛的杰出代表。刘公岛巨大魅力源于其三大旅游特色:优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文化内涵及鲜明的爱国主题。同时,独特的旅游文化赋予了这些旅游资源以灵气与活力,使刘公岛旅游保持了蓬勃的发展态势,一跃成为海岛旅游的典范。

2.1 自然旅游

2.1.1 优越的地理条件

刘公岛似一颗珍珠镶嵌在威海湾内,它面临烟波浩渺的黄海,背接威海湾,势如屏障,素有“东隅屏藩”之称。作为海上交通要冲,刘公岛与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的海上交通便捷,是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海上交通必经之地,容易与周边热门旅游地组成一个完整旅游区域,而位于大连-青岛、蓬莱-成山头2条黄金旅游线交点上又使刘公岛更具备开展海岛旅游的地缘优势。

2.1.2 怡人的海岛环境

刘公岛受海洋性气候的调节,全年平均气温12℃且年温差与日温差较小,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暖及冬温的特点。海岛清新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负氧离子,对有疗养需求及崇尚健康的旅游者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刘公岛怡人的海岛环境也给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极好的生存空间,岛上有200多只梅花鹿穿行其间,这些精灵构成了刘公岛上一道立体的、流动的风景线。人们漫步海岛,常感“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就在耳东西”,惬意无比。另外,刘公岛时有云缠雾绕,海市蜃楼,景色变幻万千,给人以虚无缥缈的美学享受。

2.1.3 丰富的海洋资源

刘公岛除了具备海洋旅游“4s”即sun(阳光)、sand(沙滩)、sea(大海)和seafood(海鲜)的基本旅游要素之外,其海水长期作用形成的岛、礁等海蚀地貌,凭人们的想象,可以幻化出奇特的景象,它们涉及的海洋相关知识又可以使进岛游客游有所得。另外,刘公岛濒临黄海烟威渔场,沿海共有海洋生物200余种。其中,紫石房蛤、刺参等是刘公岛特有的名贵海产品。可以想象刘公岛金色的阳光,银色的沙滩,湛蓝的大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品尝着美味海鲜的游人畅享其中,也成了美景中的一部分。

2.2 人文旅游

2.2.1 饱经沧桑的古代遗迹

刘公岛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而作为历代著名的航运中转站及防御前哨,刘公岛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运输码头及防御工事。但真正使刘公岛名扬天下的是清朝甲午战争时期留下的遗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它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以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特色鲜明的陈列挺秀于中国博物馆之林。它包括的北洋海军提督署、丁汝昌寓所等共28处纪念遗迹,均属全国重点文物。除此之外,殖民地时代英国人在刘公岛建立了大量的欧式建筑,这些建筑体现了各个不同地域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使刘公岛犹如一座建筑博览园,比较著名的有英式风格的康来饭店以及英国原首相撒切尔夫人童年居住过的寓所等。这些遗留下来的丰富文物、遗址资源是刘公岛一笔宝贵的财富,既具有考古科研价值,又能带来良好的旅游效益。

2.2.2 功能完备的现代景观

刘公岛特色鲜明的现代人文景观,让饱经沧桑的刘公岛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甲午海战馆除了展示珍贵文物之外,还利用声、光、电等先进技术生动再现了甲午战争时期各个重要的历史场景。除此之外,刘公岛还兴建了大型的游园旅游项目——刘公岛文化博览园,它是一处融历史文化与影视科技于一体,集古典建筑与园林艺术于一身,汇甲午风云、英租历史和刘公文化三大核心文化于一园的综合性景观,堪称解读刘公岛的“百科全书”。全园共有六大展区,形成了战争历史文化与休闲民俗文化立体交叉展示的格局。另外,刘公岛景区还设立了北洋海军忠魂碑、游览潜艇等旅游景观。这些现代景观使刘公岛的旅游形式更加新颖与丰富[3]。

2.2.3 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

多年来刘公岛留下了大量记载歌颂该岛的文章与诗篇,为了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刘公岛还开发了一批优秀歌曲及影视作品等。如,由著名演员李默然主演的经典影片《甲午风云》,已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佳作。这些文化艺术作品及文物史料全面展示了刘公岛,使游客对其形成了立体的旅游形象认知。另外,刘公岛东部渔村仍保留着古朴的渔俗文化和传统,其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节庆祭海传统等为开展渔家乐文化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3 国防旅游

海岛是我国海洋国土的组成部分,是祖国的海防前哨。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个海岛按领海范围12海里计算,其海域面积有1550km2,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计算,则有43万平方千米海域,一些海岛还是领海基线的基点。因此,海岛成为海域划界及确立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标志[4]。我国岛屿众多,总面积不到全国土地面积的1%,但其控制的海域范围则相当于陆域面积的1/3,在军事上成为捍卫祖国陆疆的门户。刘公岛自古以来就是海上重要的军事堡垒,它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海军建设及维护海权的见证史,是我国红色旅游的一部分。近些年来,刘公岛以海权文化为线索,对著名历史事件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并对游客进行了海权文化教育[5],结合海权教育,刘公岛对外打出了以甲午海战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品牌。操练水兵的水师学堂如今已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退役的功勋潜艇也成为游人了解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良好载体,可以说刘公岛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爱国主义大学。

3 刘公岛成功经验对文化型海岛旅游开发的启示

3.1 形成鲜明旅游形象,加大海岛宣传力度

海岛作为海洋中一个独立的旅游单元,本身容易让游客产生比较完整的旅游认知,若再能打造出一块特色旅游招牌,就必将在游客心中树立其更加鲜明的旅游形象。游客从大陆就可远眺整个刘公岛轮廓及虚无缥缈的海岛胜景,从而形成了对该岛的整体认知。而随着刘公岛开发口号“刘公岛不仅仅是个岛”越叫越响,人们的视线便自然而然地被引向了其海岛旅游背后所蕴含的以甲午海战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文化旅游这一特色鲜明的旅游形象。良好的旅游宣传可以对海岛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提炼,有利于游客更好地了解海岛,提升海岛的美誉度及影响力。刘公岛的成功与它形式多样的旅游宣传是分不开的,2006年刘公岛将威海至徐州旅客列车冠名为“刘公岛号”,提升了其在铁路沿线的知名度;每年两月的免费旅游活动,又提高了其在旅游市场的竞争力;而随着刘公岛旅游宣传片《北洋水师》在央视的播出,刘公岛旅游可以说是名噪一时。

3.2 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实行海岛信息管理

旅游接待水平是海岛旅游开发的关键。首先要解决发展海岛旅游的交通瓶颈问题,使游人进得来,出得去。刘公岛现有一批大吨位的豪华游轮往返于威海与刘公岛之间,既减少了因恶劣天气而停航的天数,又提升了刘公岛旅游接待的档次。另外,海岛旅游必须克服淡水资源少、接待设施有限等因素的制约,为游客上岛旅游提供保障。刘公岛通过架设海底输水管线解决了海岛用水问题,并修建了刘公岛宾馆、刘公岛购物街等基础接待设施,加强了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训,从而全面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同时,利用全面、翔实的数据库建立及时准确的海岛旅游信息管理系统,既可以使游客高效全面地了解海岛旅游资源,又可以避免盲目地对海岛进行开发与管理[6]。如,刘公岛根据各个旅游项目需求比重的变化,适时调整旅游类型的结构,使其旅游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

3.3 制定完善旅游规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制定出适合该海岛发展的长期路线,才能实现海岛旅游的长久发展。刘公岛首先充分发掘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招牌旅游产品,之后以点带面开展如刘公岛文化博览园游园等一系列旅游项目,从而带动整个海岛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另外,旅游开发部门应严格遵循海岛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规律,确保海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刘公岛在开发其旅游资源的同时,没有忘记海岛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建设。刘公岛作为国家级海岛森林公园,不仅孕育了各种珍稀的动植物,为海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更重要的是为其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在这样的优美环境中,刘公岛为未来定位的海上花园式爱国主义特色旅游基地即将成为现实。

4 结束语

伴随着新世纪向海洋进军的号角,海岛旅游已成为海洋旅游业中重要的一环,而以刘公岛为代表的文化型海岛旅游凭借其奇特优美的自然环境,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独具特色的文化主题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成为未来海岛旅游发展的主流趋势。只要能因地制宜地对其进行旅游规划与开发,就一定能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开发文化型海岛旅游意义重大。

[1] 孙炜芳.福建省海岛旅游开发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2] 刘宏明.海岛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以嵊泗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4.

[3] 陈航,王跃伟.浅论我国海岛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22(5):73-74.

[4] 张耀光,刘桓,张岩,等.中国海岛县的经济增长与综合实力研究[J].资源科学,2008,30(1):19.

[5] 李庆志.刘公岛海权文化主题公园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016.

[6] 王淼,张焕波.我国海岛经济的发展策略[J].乡镇经济,2003(12):8.

猜你喜欢
刘公岛海岛旅游
铭记历史 勿忘国殇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历史的明镜——刘公岛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论刘公岛景区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运用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