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都市主义居住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

2010-08-15 00:51尹国华
山西建筑 2010年26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主义娱乐

廉 毅 尹国华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无序蔓延、中心区衰落、种族及贫富空间分异、环境恶化、农田减少、自然破坏、传统丧失等等因素的彼此相互影响,已对社会与城市的良性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种大背景下,强调人、自然与环境有机结合和倡导“低碳生活”的“新都市主义”规划设计思潮已日益高涨,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与向往,特别是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传统的居住小区由于内部空间缺少变化,规划设计布局只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城市热岛效应严重,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建设,交通拥挤等等忽略人、建筑与自然环境结合的问题已满足不了现代人的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人们更加喜欢强调生活轻松便利、邻里关系和睦、全力以赴工作、尽情享受与娱乐生活等等新的居住环境。因此,为了提高城市居住区的生活质量,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满足21世纪我国城市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让广大城市居民能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这就需要规划设计者在规划与设计居住区时,在充分考虑居住区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创造出一个具有人、建筑与自然环境“三位一体”的新都市主义居住环境。

1 新都市主义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概述

“新都市主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概念,居住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的要求是不仅要重视住宅设计和社区整体规划,而且注重考虑机会成本、时间成本与居住舒适的结合,并注重避免奢侈布局对环境的破坏、对土地和能源的过度耗费。其宗旨是把生活、工作、购物、娱乐、休闲集中起来,使它们“多位一体”;其本质在于享受生活,享受城市文明发展所带来的成熟与便利,其精髓是让城市自然化,让自然城市化。主张城市文明与自然属性和谐共存,充分顾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倡导的是一种快节奏、“低碳生活”、高娱乐的都市“跃动人群”生活模式,生活的品质不仅拥有物质的繁华,而且还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生活空间。总之,具备自然生态性、经济性、高品质性等“三性”特征的居住区,都可以称作“新都市主义居住区”。

2 新都市主义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手法

与传统居住区相比,新都市主义居住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要摒弃传统模式的单一性,环境规划设计的相对固定性,特别是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居住区热火朝天的建设与改造,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许多房地产开发商拿“新都市主义居住区”为盈利噱头,在居住区内大肆搞园林景观绿化,把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简单的理解为“新都市主义”。其实这是错误的,新都市主义居住区的景观总体规划主要是建设具有中心城市的自然景观,结合区内的景观轴线和道路系统,来解决居民的交通压力,让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1 以人为本,体现博爱

在居住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功能的分区和建筑的布局,医院、学校、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等政府配套设施要齐全,一样都不能少,因为完善的生活配置和商业配套设施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在离家不远的办公地方工作,每天不必再起早贪黑奔波于家和单位之间,而是有更多的时间可以休息、娱乐、学习。同时景观的设施要提倡人文生态化,要以人的需求为主要出发点,提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例如居住区内的广场要充分考虑受益人群的不同,应设有休闲娱乐广场、儿童娱乐广场、老年人娱乐广场等等大大小小一系列的广场,既要各自独立又要相互渗透,而且还要具有人文的主题性,在美好而愉快的娱乐环境中鼓励人们用博爱和进取精神去对待生活。总之,区内任何空间的景观设计都应该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关注人们所需的各项设施配置的科学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从物质到精神上的追求,减少了现代高楼大厦给人们带来的孤独感。

2.2 尊重自然,和谐共存

自然环境是人类环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新都市主义居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对自然要素的引用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特别是当今高科技、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期望不仅仅是类似“小桥,流水,人家”诗情幽意式的情感慰藉,而是在居住的环境中消除人与高技术之间的情感对立,找回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美。所以在规划居住区时要科学的分析规划用地的周边环境,根据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公园环境等等对构成优美居住环境的宝贵景观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例如树立在城市之中琳琅满目的钢筋混凝土大楼,孤立地坐落在那感觉特别生硬,这就需要设计者积极组织和引进自然景观要素,用自然的柔性特征“软化”城市的硬体空间,为城市住宅景观注入新的生气与活力。总之,在居住区的空间进行自然景观的再创造时,要充分考虑和合理运用周边自然要素,尊重自然,创造一个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改善人们精神生活的居住环境。

2.3 协调统一,多元共享

新都市主义居住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在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地形、历史以及现有的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在景观塑造的手法方面,既要统一又要富于变化。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筑的形式、尺度、色彩、质地的变化区分主次建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空间序列的组织,营造出空间大小、开合的变化,形成光影的明暗对比,构成有起伏、转承、高潮的空间环境景观。同时在主要沿水体、城市轴线、城市交通干道等布置的居住区,要充分处理好邻里和区之间的关系,既要有大面积的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的分割,又要有开敞空间的连接,来为人们提供大的合理空间环境,例如各类公园、小块绿地、球场、住宅绿地等,应该在邻里内广泛分布,多元共享。

3 新都市主义居住区的道路系统

在规划与设计新都市主义的居住区时,道路系统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规划设计的成败,因为“新都市主义”提倡的是一种快节奏、“低碳生活”、高娱乐的都市“跃动人群”生活模式,要求城市活力的再现与安全在道路系统的设计上不以牺牲通达性和开放性为代价,而且还必须适当考虑小汽车空间,兼顾对步行者空间占有的尊重。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城市中心轴线上的地铁站点和公交车站点,提倡公交与私家车之间的公平竞争,例如沿着商业街加入城市辅道,增加城市道路密度网,让公交车深入居住区的辅道上,以提高交通安全和内部人员的便捷性,这样不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同时还可以缓解居住区内部交通压力。此外在区内的主要交通干道和步行道的景观布置上,尽量不挤占公共空间,并结合区内的道路布局,设计容易认知的优美线型、清晰的道路系统、良好的断面组织、高雅的路面铺装等等造景手法,塑造景观主题,让道路充满人情味与艺术感,引人入胜,创造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视觉画面,全面体现居住环境的高品质生活。

4 结语

作为新世纪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者,在做新都市主义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时,除考虑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和享受之外,应该在深刻理解“新都市主义”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通过所在地域的自然情况、设施需求、人文特色来方便现代城市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创造出一个具有人、建筑与自然环境“三位一体”的既合乎潮流又具有人文内涵的高品质生活和空间环境,以满足现代人对居住环境更高的要求。

[1]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 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美]新都市主义协会.新都市主义宪章[M].扬北帆,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 曹瑞星.景观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指导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 马玲萍,海 钧.浅谈居住小区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24):46-47.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主义娱乐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新写意主义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近光灯主义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娱乐眼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