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及对策

2010-08-15 00:42利,杨震,刘
山东水利 2010年8期
关键词:滕州市节水型节水

张 利,杨 震,刘 晨

(1.滕州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山东 滕州 277500;2.滕州市水政监察大队,山东 滕州 2775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滕州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滕州水资源供需矛盾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滕州市自2004年被确定为山东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市)以来,坚持开源、节流、保护、管理并举,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等措施,对水资源统筹规划,优化配置,统一管理,高效利用,各行业节水一齐抓,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

1.1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近年来,滕州市由纯农业县发展为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综合城市。农业由单一的粮食生产发展到目前粮、经、菜稳产高产的新格局,工业由相对集中的手工作坊发展到目前以机械制造、煤化工、能源、食品医药、建材、轻纺等六大支柱产业多面开花的新布局。城市的用水结构也由以农业灌溉为主的低需求用水,向农业、工业两不误的保证率较高、需求相对集中的用水转变,随着滕州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必将增大,需要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程度,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2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约束性目标,强化水资源节约和保护,要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滕州市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只有协调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做好节水工作,才能保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3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工业高效低耗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为了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农民收入,滕州市大力发展塑料大棚等设施农业,农业出现了现代化、设施化、产业化发展的良好趋势。但由于传统的季节性供水模式,使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和影响,为农业发展提供高效的灌溉用水保障,已成为水利建设的紧迫任务。滕州市工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用水量的比例越来越大,要实现工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提高工业用水水平,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工业的健康发展。

1.4 传统的节水手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根据多年的调查,传统的节水手段只是以政府行政推动为主,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调动用水者的节水积极性。节水是个综合性问题,贯穿于水资源的开发、配置、使用等全过程,传统的节水工作只注重某一领域或某一环节的节水,人为割裂了其整体性,使节水工作很难形成协同效应,这样的节水只能是某一方面的节水,很难使节水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2 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科学的节水规划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基础上,山东省和枣庄市已分别制订了《山东省节约用水办法》、《枣庄市节约用水办法》等法规规章,滕州参照法规并建立了专职的执法检查队伍,加大了节水执法力度,但滕州市现有的节水法规体系和制度还不健全,节水执法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依据,缺乏科学、权威的节水规划及管理规范,现有的方式不能满足新时期水资源管理的更高要求。

2.2 节水体制不够完备

滕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期间,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和重点用水单位间均建立了对应的直线管理网络,形成了用水有人管、节水有人抓的管理制度,并建成了一大批节水项目,但部分企业还仅停留在表面工作上;同时,超计划加价水费标准与法规体系不配套,计划用水难以落实到位,水价、水资源费等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的经济杠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有偿使用水资源制度还没有变成取用水户的自觉行动;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节水投资和融资机制还不完备,多数是企业内部挖潜,缺乏相关的激励政策和机制。

2.3 水污染现象仍然存在

节水型社会建设不仅仅是水量节约,保护水质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工作。滕州市虽然初步形成了企业取退水水质监测制度,但是没有形成系统性、统一性,水环境保护体系尚未健全完善,水功能区划、水源地保护规划与保护措施落实不够到位;工业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不达标排放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村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仍存在,农田施用化肥、农药,各类水体存在污染,水安全受到威胁,日趋成为民生问题。

2.4 节水长效管理后劲不足

多年来,滕州市先后实施了农业节水灌溉、远程抄表计量、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计划用水审批等多项节水工程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节水效果。但是在全市范围内,节水器具普及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非传统水源开发利用目前处于起步阶段,雨水和污水资源化程度还比较低;节水投入不足,并缺乏长效的保障机制。

2.5 群众节水意识和公众参与氛围有待提高

多年来,滕州市不断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力度,群众节水意识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群众对节水型社会认识不够;同时目前节水活动多数还是以政府部门为主,节水还没有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

3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措施

3.1 强化节水意识

充分认识滕州市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的严峻性,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节水,河库湖灌区大力推广渠道硬化防渗改造,井灌区大田作物积极发展管灌、喷灌工程,借鉴先进经验,探索沟灌、膜上灌、激光控制整平土地等节水措施,菜田、经济林果发展喷灌、微灌、小管灌技术;工业节水重点搞好一水多用,循环利用及污水处理回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快中水设施、工业及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工程的建设,逐步实现污水资源化,对老工业实施供水管道改造和节水工艺技术改造;在确保饮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改造和“一户一表”工程,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

3.2 加强制度建设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订与节水和计划用水有关的规章制度,强化取水许可和计划节约用水的管理,切实把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落到实处,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规划、调度,按照先客水、后地表、再地下的用水次序及先生活、后生产、再生态的公共用水次序合理配置水源;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节水稽查力度,认真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全面实行超计划用水、额定用水、阶梯型水价和水费、水资源费累进加价制度,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3.3 强化组织建设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的责任与分工,加快节水评价体系、考核标准、节水规划和有关规章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用水户等团体的作用,采取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水平;完善节水投入机制:合理使用水资源费,安排确定节水专项资金,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节水投融资机制,提高节水投资力度;建立健全节水责任制:严格评价、考核取用水单位节水措施实施情况。

3.4 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在建立完善科学规划体系、水资源管理与节水技术推广体系的同时,重点围绕工业节水、非传统水源利用等方面,推广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和新材料,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研究、制定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完善滕州市远程抄表监控系统,开发建设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实施节水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技术性、科学性。

3.5 加强宣传教育

积极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节能宣传周等,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形成良好的节水氛围。

猜你喜欢
滕州市节水型节水
坚持节水
山东滕州市科创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型抽水马桶
滕州市童车童床产品专项整治会议召开
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