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海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解读

2010-09-04 10:32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黄肖强
质量与标准化 2010年9期
关键词:本市上海市计量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黄肖强

一、质量总体状况

(一)制造业保持较强质量竞争能力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年公布的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显示,上海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6.5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35,排名位于全国第4,继续保持较强的质量竞争能力。

图1 主要省市质量竞争力指数

从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6项三级指标来看,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本市制造业在市场适应能力方面具有较为显著优势。

图2 上海和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三级指标对比

质量管理水平、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核心技术能力、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标准与技术水平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和微电子设备控制比重下降所导致。

(二)重点行业质量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汽车制造、精品钢材、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成套设备、电子信息产品、生物医药制造、船舶制造、轻工、船舶、建材等重点行业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品牌建设有力推进。

(三)服务质量基础得到加强

2009年本市共制修订服务类地方标准12项,截至2009年底,本市现行有效服务类地方标准35项。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成果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本市国家级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4个,市级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24个,为有效提升服务质量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服务名牌战略持续推进。2009年,本市共推荐106项名牌服务,获评名牌服务的企业年度业务收入达880亿元,其中22家企业销售收入越过10亿元,无形资产价值总量达到303亿元。

(四)“质量兴区”活动稳步推进

目前,全市18个区县已全部成立“质量兴区”工作领导机构,并逐步将“质量兴区”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等方式共同推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上海市质量安全水平现状

(一)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现状

2009年,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涉及本市790家企业的96种923批次产品,产品实物质量批次抽样合格率为92.6%,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

2009年,本市共对4 169家企业的178种5 854批次产品开展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抽查合格4 995批次,平均抽样合格率为85.3%。通过有效实施行政监管,本市产品总体质量水平呈不断提高趋势。

出口产品质量总体较为稳定。2009年,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检验出口工业品63.9万批,货值182.3亿美元。

(二)食品质量安全状况

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逐年提高。2009年市质量技监局组织对2 749批次食品开展质量专项监督抽查,抽查合格率为95.1%,比2008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在食品流通和餐饮消费环节,2009年市食品药监部门监督抽检食品48 008件,总体合格率89.59%;市工商部门监督抽检食品768件,总体合格率86%。

在农产品种养殖环节,农业部门共抽检蔬菜定量检测样品5 000件,合格率99.3%;实施生猪产地检疫157.75万头,产地“瘦肉精”监测45 288批,飞行监测7 137批,合格率100%。

(三)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特种设备事故保持较低水平。2009年本市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24起,其中较大事故4起,一般事故20起,共造成21人死亡,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 200万元。

三、上海市质量发展能力现状

(一)技术基础能力

标准化基础能力逐步增强。目前,上海的企事业单位共承担5个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占全国已承担数的13.5%;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共101个,占全国的9%。

计量技术基础不断夯实。截至2009年底,本市共有国家计量基准2项、上海市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4项、上海市次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2项、区县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17项,部门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325项,已建成一个覆盖全市的计量标准量值溯源体系。

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形成。截至2009年底,本市获得计量认证的机构共591家。

图3 2009年地方标准制修订分布

(二)科技推进能力

质检科研项目逐年递增。2009年上海质监系统承担科研项目226项,比2008年增加14项,递增6.19%,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11项,优秀科技论文11篇。

地方标准研制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共制修订地方标准64项。为服务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办需求,研究制订并完成《世博会电子门票技术规范》、《世博会公众信息发布平台信息接入规范》、《世博人家服务质量规范》等涉及世博信息处理、旅游服务地方标准。

标准文献和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上海标准文献馆拥有150种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技术法规,74种国内标准,馆藏达100万余件;年平均接待上门读者4万人次;年平均提供标准18万件。

质量攻关成果效益逐步显现。2009年,全市共有46个项目申报上海市重点产品质量振兴攻关成果。这些项目为申报企业共新增销售额99.11亿元,新增利润4.98亿元,节能降耗4.55亿元,节汇创汇35.8亿元,为全市通过质量改进实现以质取胜树立了一批典型。

(三)质量管理能力

政府奖励制度推动质量水平提升。2009年,上海在全国省级政府中率先推出政府最高质量奖——上海市市长质量奖,确立了以市长质量奖为标杆、以质量金奖为基础的政府质量奖励制度。2001~2009年,共有82家次企业、49人次获得上海市质量金奖。

标准化评优推优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自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共同设立“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以来,全国共有325项标准获奖,上海参与的有35项标准获奖,占10.8%。

名牌战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截至2009年底,本市共有892项上海名牌,85项中国名牌,1项中国世界名牌。获评名牌的企业2008年总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7 000亿元,其中82家企业销售收入越过10亿元,无形资产价值总量约达1 400亿元。

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保持稳定。截止2009年,本市各类组织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20 242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2 824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1 326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283张.

图4 本市管理体系证书分布情况

(四)质量保障能力

政府公共财政支持逐年加大。2009年本市质监系统科研经费总投入11 934万元,质监公益项目研究经费300万元。同步加大对仪器设备技术装备投入,2009年添置设备4 312台(套),新增投入经费70 377万元,同比递增31.42%。

本市于2008年起设立“上海市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2009年,共组织申报专项资金项目1 000余项,确定立项的技术标准专项项目46项,资助金额1 800万元;确定资助的标准制修订、承担标委会、标准化示范试点和采用国际标准项目216项,资助金额2 200万元。

为促进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和发展,本市从2008年设立了自主品牌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加快企业自主品牌建设。2008年共对46个项目给予了4 700万元资助;2009年由于暂时中止了中国名牌的评选,资助项目和金额分别减少到19项和727.5万元。

本市各类质量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为提升本市企业质量水平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本市上海市计量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数据一览】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计量与测试
曲奇饼盒中的挑衅书
本市二手房成交量及价格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