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序光:心系家乡发展好支书

2010-09-06 03:53文/石
当代贵州 2010年15期
关键词:果林松桃支书

■ 文/石 啸

杨序光:心系家乡发展好支书

■ 文/石 啸

现年52岁的杨序光是松桃自治县长兴堡镇杨柳村党支部书记。他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个普通党员的风采,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同时,多次受到上级党组织表彰奖励,先后获得“全县优秀科技工作者”、“松桃苗族自治县劳动模范”、松桃苗族自治县“春晖使者”、“铜仁地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长兴堡镇杨柳村,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多年来,该村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种养模式,属典型的贫困村。由于生存环境恶劣,村民们长期挣扎在贫困线上,这成了杨序光难解的心结。

2004年初,时年46岁的杨序光因为人正直,敢闯敢干,以高票当选为杨柳村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后首先思考的是:作为一名党员,尤其是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怎么发展本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带领群众致富?为破解这个困扰杨柳村几代人的难题,杨序光认真分析了本村村情,结合本村的地理优势及土壤特性,认为金秋梨非常适合在该村栽种,并且市场前景非常好。就这样,他果断制定出了“依托山区资源,发展经果林园”的发展规划。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书。”面对群众疑惑的眼神,杨序光心里明白,要得到群众支持,必须先示范给他们看,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才能打消他们的顾虑。于是,他带头承包了村里的200亩荒山荒地,试种金秋梨。由于是荒山荒地,他与妻子起早贪黑上山开荒,半年下来,夫妻俩整整瘦了一圈。准备工作做好后,他便外出采购了第一批200亩的金秋梨树苗及时栽培。之后,他和妻子一边自学果树栽培、病虫害预防等技术,一边到湖南等地考察学习果树栽培先进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金秋梨成功挂果,当年就收益3万余元。

试种成功了!此时,群众的疑惑消除了,纷纷前来取经,看着这一切,夫妻俩会心地笑了。

通过杨序光的示范带动,杨柳村的乡亲们找到了致富门路,掀起了种植金秋梨的高潮,全村80%以上的农户均种上了金秋梨。此时的杨序光做出了一个意外的决定:他把夫妻俩起早贪黑、呕心沥血打拼出来的已经挂果的200亩金秋梨果园除留下60亩外,全部无偿返还给了群众,让群众自己管理,自己收益,还免费传授管理、防治等技术。此外,杨序光还出资购买了一辆大货车,作为销售运输车,将金秋梨外销到湖南花垣、重庆秀山等周边市场。目前,该村已建有经果林1150余亩,其中,金秋梨1000余亩,美国黑李150亩,2009年全村就创收160多万元,仅此一项就增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000多元。

该村在以金秋梨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后,为了使单户作战的农户结成一个整体,做大做强经果林产业,杨序光想到了建立经果林种植协会。在县民政局、科协和镇党委政府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指导帮扶下,2007年3月,“杨柳村经果林种植协会”正式挂牌成立。在协会的推动下,杨柳村金秋梨基本实现了统一施肥、统一剪枝、统一防虫、统一套袋、统一销售。2008年,协会成功申请注册了杨柳村金秋梨商标,实现了统一包装销售。

如今的杨柳村,公路进了村,光纤入了户,1000多亩金秋梨把昔日的荒山变成了今天“摇钱”的果园。全村养禽10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就有23户,种植10至30亩金秋梨的种植大户有160余户。人均年收入从5年前的1530元增长到如今的5326元。说到这些变化,村民杨长海、吴通明同时翘起大拇指:“全靠杨序光支书带领我们摘掉了贫穷的帽子,让我们走上了致富之路。”(作者单位:松桃县县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果林松桃支书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③
发现非遗之美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
高效红松果林营林建设技术及管理措施
榕果林的米粒之奇妙的自己
浅析富民县山区果林生产优势及未来发展
沈腾香:让“难坑”变“富谷”的好支书
铜仁市委离退局组织退休干部外出参观考察
铜仁市委离退局调研员罗用娉一行到松桃调研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