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购买力平价在资源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2010-09-07 09:41杜雪明王高尚陈其慎徐铭辰
地球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汇率

杜雪明, 王高尚, 陈其慎, 徐铭辰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2)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

论购买力平价在资源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杜雪明1,2), 王高尚2), 陈其慎2), 徐铭辰1,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2)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

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经济对比时通常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汇率转换法(简称汇率法), 另一种是购买力平价法(PPP)。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从横向和纵向比较了两种方法的差异, 总结了一些变化规律, 阐述了二者的优缺点。同时对两种方法在能源消费强度和人均能源消费量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 并对这两种方法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认为购买力平价法更适合应用于资源经济领域的研究。

资源经济; 购买力平价; 汇率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国家间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由于不同国家所使用的货币单位不同, 这样在进行 GDP比较的时候会出现货币单位的不同而无法直接比较的情况。因而需要转换成一种统一的货币单位进行比较。目前常用的有两种方法: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按照汇率进行换算(汇率换算法, 简称汇率法), 另一种是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 简称PPP)法。这两种方法计算所得到的GDP数值有时会有很大的差异。同样, 在资源经济学研究中用GDP来描述国家经济水平、能源强度以及碳排放强度时, 大家都会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 用哪种方法更好?

目前为止, PPP在国外资源经济研究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关于 PPP理论方法的著作和文献也有很多。如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统计数据多采用PPP法所计算出的GDP来进行国家间的经济对比,而我国在资源经济领域研究中多采用汇率法(王安建等, 2002, 2010; 王安建, 2010; 王高尚, 2010; 王高尚等, 2002)。国内外已有学者对汇率法和PPP法进行了比较。

Hisham Khatib(1995)首次应用购买力平价理论研究能源消费强度。作者认为: 汇率法高估了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强度, 而 PPP法能够相对准确地反映出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强度。同时他指出, 由于汇率波动较大, 不同国家在进行兑换转化时容易出现误差, 而PPP长期保持稳定, 因此用PPP计算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强度会更准确一些。

王庆一(2003)分别用汇率法和 PPP法计算了中国的能源强度, 结果显示, 用汇率法计算, 中国1990年和 2000年的能源强度分别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8倍和4.6倍, 而按PPP计算,中国1990年仅比OECD国家高50%。同时他指出,中国按汇率法计算的能源强度被明显高估, 而按PPP计算的结果又可能偏低。相比两种方法,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更接近实际。

何建坤等(2004)在研究碳排放强度时提出, 对国家间碳排放强度进行比较, 用汇率法结果偏差很大, 用PPP法则比汇率换算的数值接近了许多。

从两种方法在资源经济应用中的情况来看: 国外学者大多已使用 PPP法, 而国内学者对于究竟使用哪种方法尚有争论。鉴于以上情况, 本文将近一步研究汇率法和PPP法在资源经济应用中所产生的差异, 并探讨其原因。

1 汇率法与购买力平价法简介

汇率法包括直接汇率法、转换系数法和调整汇率法。不论哪一种方法, 其基本思路是相同的, 即把各国的 GDP数值按照汇率换算成一种统一的货币单位(通常是美元)然后再进行比较。基本模型是: GDP* = GDP0/e。其中GDP0表示换算前的GDP值, GDP*表示换算成统一单位以后的GDP数值, e是二者之间的汇率。换算完之后, 各国的货币单位就变得一致, 这样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比较。

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 以下简称PPP)最早是由卡塞尔在1922年提出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 如星形法、EKS法、GK法、最小间隔树法、Ikle法、Van Yzeren法、Walsh法等(余芳东, 2004)。但常用的有EKS法和GK法。GK法的出发点是以本币衡量的支出与以国际价格衡量的支出之比为购买力平价, 建立联立方程组求出各个国家相对于国际价格的购买力平价。GK法需要首先计算各类商品的国际价格和各国货币的相对购买力, 然后计算得到物量比较指数, 即购买力平价。星形法是在双边分块基础上的多边比较方法, 在星形体系中, 通过双边比较法用星形中心国去估价所有对比国家的物量而获得统计的转换性。EKS法的基本思路非常简单, 即直接通过产品的平均价格计算 PPP: 首先计算所有可能成对国家的双边 PPP, 然后用几何平均法加以综合, 得出两个国家在多边比较中的比较结果(胡殿武, 2008)。CPD法的思路是: 利用多元回归方法来计算所有国家基本类PPP。

如无特殊说明, 本文中所提到的 PPP法皆指GK法。

2 汇率换算法与购买力平价法的差异比较

2.1 汇率换算法和购买力平价法在计算人均 GDP时的差异

为了综合比较汇率法和 PPP法的差异, 笔者收集了一系列数据, 通过横向对比(同一时间, 不同国家)和纵向对比(同一国家, 不同时间)描述二者的差异。

2.1.1 汇率法与PPP法的横向比较

通过对比2007年世界上127个国家和地区的两组 GDP数据, (其中一组为汇率法算得, 一组为用PPP法算得), 把两组数据在平面坐标系中投点进行简单相关性分析, 如图1所示。

从图1中, 我们可以看出:

(1)多数所投的点分布在辅助线y=x的上方。这说明用PPP表示的人均GDP水平通常高于汇率转换法所表示的 GDP水平。即GDP(PPP)/GDP(汇率)>1。

图1 GDP(汇率)与GDP(PPP)的横向对比图(资料来源: 国际能源机构(IEA), 2009; 格罗宁根增长和发展中心(GGDC), 2009)Fig. 1 The horizontal comparison chart of GDP (exchange rate) and GDP (PPP) (data sourc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 2009; The Groninge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entre(GGDC), 2009)

(2)离原点越近, 所投的点就越偏离直线 y=x。GDP(汇率)达到 3000后, 所投的点才逐渐向直线y=x靠近。说明了一个国家经济水平越低, GDP(汇率)和 GDP(PPP)相关越大。经济水平越高, GDP(汇率)和GDP(PPP)趋于相同。

从图 1中提取几个主要国家的数据作对比, 整理于表1。

结果表明,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 用汇率法和PPP法所表示的人均GDP偏差较大, 且PPP法的结果往往高于汇率法的计算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二者之间的偏差越来越小, 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二者趋于一致。

2.1.2 汇率法与PPP法的纵向比较

把美国和中国的 GDP(分别用两种方法算得)历史数据进行对比, 横坐标为年份, 纵坐标为两种方法所计算出的人均GDP。观察这两条曲线的走势(图2)。

(1)从图 2中可以看出, 两条曲线几乎是重叠在一起的。这就是说明, 用汇率法和 PPP法所计算的美国的人均GDP值是相近的。

(2)图 3中, 显示了中国的人均 GDP逐年增加,两种方法所表示的人均GDP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GDP(PPP)增长的绝对量比GDP(汇率)要大得多。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它们之间的相对变化关系, 将纵坐标改为 R=GDP(PPP)/GDP(汇率), 观察比值 R随年份的变化(图4)。

图 4显示的是美国的 R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R值一直在1附近呈微小波动, 说明二者基本上一致。

图 5显示的是中国的 R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的R值变化呈下降趋势: 从R(1978)= 24.48下降到 R(2009)=2.15。大致分析一下, 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分别代表了我国从1978年到2009年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

表1 GDP(汇率)与GDP(PPP)的横向对比Table 1 The horizontal comparison of GDP (exchange rate) and GDP (PPP)

图2 GDP(汇率)与GDP(PPP)纵向对比图(以美国为例; 资料来源: GGDC)Fig. 2 The vertical comparison chart of GDP (exchange rate) and GDP (PPP) (exemplified by USA; Source: GGDC)

图3 GDP(汇率)与GDP(PPP)的纵向对比图(以中国为例; 资料来源:GGDC)Fig. 3 The vertical comparison chart of GDP (exchange rate) and GDP (PPP) (exemplified by China; Source: GGDC)

2.2 汇率换算法与购买力平价法在资源经济中的应用

在资源经济领域中, 能源消费强度是衡量能源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现以能源消费强度为纵坐标, 汇率法和PPP法所计算出的人均GDP为横坐标比较二者的差异。如图6所示。

图4 GDP(PPP)/GDP(汇率)比值的纵向对比图(美国; 资料来源:GGDC)Fig. 4 The vertical comparison chart of GDP (PPP)/GDP (exchange rate) rate (exemplified by USA; Source: GGDC)

图5 GDP(PPP)/GDP(汇率)比值的纵向对比图(中国, 资料来源:GGDC)Fig. 5 The vertical comparison chart of GDP (PPP)/GDP (exchange rate) rate (exemplified by China; Source: GGDC)

用汇率法和PPP法所计算美国的能源强度曲线接近重合, 说明两种算法得到的能源消费强度是基本一致的。而在图6中, 以中国的人均GDP为横坐标, 能源消费强度为纵坐标, 两种方法所做的 GDP曲线相差很大, 按汇率法来看, 中国的人均GDP很低而能源消费强度却很高, 说明经济比较落后。而用PPP法所计算的结果来看, 中国的经济水平较高。两种方法差别很大。在图 7中可以明显看出二者的差异。

在计算人均能源消费量与人均 GDP之间的关系时, 用 PPP法和汇率法同样存在着较大差异。研究表明, 汇率法和 PPP法都能反映一国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变化趋势, 但就具体数值而言, 在发达国家数值也相同, 而在发展中国家, PPP法计算的人均GDP高于汇率法数倍(图7)。

图6 能源消费强度与两种人均GDP关系对比图(中国; 资料来源:IEA, 2009; GGDC)Fig. 6 The relationship comparison chart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and GDP per capita (in exchange rate and PPP), China (data source: IEA, 2009; GGDC, 2009)

图7 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示意图(中国; 资料来源:IEA, 2009; GGDC)Fig. 7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China (data source: IEA, 2009; GGDC)

3 产生差异的原因

3.1 汇率法和PPP法产生差异的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PPP与汇率法表示一个国家的GDP水平时, 在发达国家比较接近而在发展中国家差异较大, 主要是因为“一价定律”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

发达国家参与国际经济贸易交流多,“一价定律”在国内的体现越明显, 市场对汇率的调控能力也就越强, 使得汇率与 PPP水平相接近。汇率法和PPP得到的结果大致相似。相反地, 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封闭, 市场对汇率的调控受到限制。在这种条件下,“一价定律”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使得汇率与PPP水平相偏离。因此, 汇率法和PPP法的结果差异很大。

图8 人均能源消费与两种GDP关系对比图(中国; 资料来源:IEA, 2009; GGDC, 2009)Fig. 8 The relationship comparison chart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per capita and GDP (in exchange rate and PPP), China (data source: IEA, 2009; GGDC, 2009)

在用GDP进行国际比较时, 由于汇率受各国间价格的影响, 不能准确地反应实际水平, 因此, 通常把汇率转换的总GDP和人均GDP称为名义GDP和名义人均GDP。而PPP是以“一价定律”为基础的, 它可以剔除各国价格差异因素, 通常把基于PPP法测算的总GDP和人均GDP称为实际GDP和实际人均GDP。

据统计, 2005年在GDP总量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中, 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国内价格水平较高, 实际 GDP要比名义 GDP低 10%~20%,而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的国内价格水平相对较低, 实际GDP比名义GDP要分别高出1.4倍, 2.0倍, 1.2倍和0.8倍。由此可以看出, 汇率法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的估计过低, 而PPP法略微偏高。

3.2 汇率法的局限性

汇率往往难以反映一国的经济水平, 其局限性表现在: (1)汇率的波动往往是由两国间的贸易往来决定的, 而与国内的市场无关。(2)汇率往往受到人为预期和政府政策的影响, 而不是市场本身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因此, 汇率法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经济水平。尤其是进行国家间的经济比较时, 这种局限性会更加明显。

3.3 PPP法的不足

虽然PPP法对国家经济水平的预测相对较准确,但PPP法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估值较高。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相对发达国家较低, 造成各种产品及服务行业在发展中国家价格较低, 因此同样数值的货币在发展中国家能够买到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这样导致货币在发展中国家的购买力有所上升。而PPP算法是以货币在一国的购买力水平为基础的, 因此用这种算法算得的结果高估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此外, 从全球来看, 主要发达国家基于 PPP的支出结构和基于汇率的支出结构大体相同, 而发展中国家则不然。目前许多学者试图通过改进PPP的计算方法以解决这个问题, 但还没有做到。

4 结论

本文比较了汇率法和PPP法在资源经济研究中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两种方法在中美的人均GDP、能源消费强度以及人均能源消费量上的应用。研究表明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一价定律”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之间, 贸易频繁, 经济趋于一体化, 一价定律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汇率法和PPP法表达的GDP水平非常接近。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准确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这两种方法在发达国家是通用的。由于汇率法简单易行, 容易理解, 在发达国家内部进行经济统计时经常使用。

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一方面与国际间的经济交流比较少, 另一方面汇率多被国家政策所控制,这样加大了人为影响而削弱了市场的自身调节, 一价定律发挥作用有限。因此汇率法表示的GDP水平与PPP相差较大。在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进行对比研究时, 用 PPP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国家之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因此, 在资源经济研究中, 无论在进行国际间对比还是对一国单独进行分, PPP法都更为合适。当然, PPP法也不是完美的, 它会略微高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 它自身的计算方法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查尔斯·索耶. 2005. 国际经济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何建坤, 刘滨. 2004.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4(6): 740-743.

胡殿武. 2008. 购买力平价指数及其编制方法研究[J]. 商场现代化, (7): 36-37.

曼昆. 2009. 经济学原理(第五版)[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邱东. 2003. 国民经济核算[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王安建, 王高尚, 陈其慎, 于汶加. 2010. 矿产资源需求理论与模型预测[J]. 地球学报, 31(2): 137-147.

王安建, 王高尚, 张建华, 周凤英, 韩淑琴, 陈宣华, 殷秀兰, 韩梅. 2002. 矿产资源与国家经济发展[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王安建. 2010. 世界资源格局与展望[J]. 地球学报, 31(5): 621-627.

王高尚, 韩梅. 2002. 中国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预测[J]. 地球学报, 23(6): 483-490.

王高尚. 2010. 后危机时代矿产品价格趋势分析[J]. 地球学报, 31(5): 629-634.

王庆一. 2003. 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J]. 节能与环保, (8): 5-7.

余芳东. 2004. 购买力平价汇总方法及评价[J]. 统计教育, (4): 41-42.

甄炳禧. 1993. 购买力平价法高估发展中国家经济[J]. 国际问题研究, (4): 40-44, 48.

References:

CASSEL G. 1920. Further Observations on the World’s Monetary Problem[J]. Economic Journal, (117), 39-45.

HE Jian-kun, LIU Bin. 2004. Analysis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as the main index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mitigation commitments[J]. J Tsinghua Univ (Sci & Tech), 44(6): 740-743(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HU Dian-wu. 2008.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index and its establishment method study[J]. Market Modernization, (7): 36-37(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09. 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EB/OL]. [2010-6-20] http://www.iea.org/publications/free _new_Desc.asp?PUBS_ID=2143.

KHATIB H. 1995. Energy intensity: a new look[J]. Energy Policy, 23(8): 727-729.

MANKIW N G. 2009. Principles of Economics(5th edition)[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in Chinese).

MANZUR M. 2008. Purchasing Power Parity[M]. Cheltenham, UK·Northampton, MA, USA.

QIU Dong. 2002. National accounting[M]. Beijing: Economic science press(in Chinese).

SAWYER W C. 2005. International Economics[M].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in Chinese).

The Conference Board Total Economy Database. 2010. Output, Labor and Labor Productivity Country Details, 1950-2009 [EB/OL]. [2010-6-20] http://www.conference- Board.org/ subsites/fileretrieve.cfm?filename=1090&id=2196.

The Groninge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entre. 2009. Total economy database[EB/OL]. [2010-01-03]http://www.ggdc.net.

WANG An-jian, WANG Gao-shang, CHEN Qi-shen, YU Wen-jia. 2010. The Mineral Resources Demand Theory and the Prediction Model[J].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31(2): 137-147(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WANG An-jian, WANG Gao-shang, ZHANG Jian-hua, ZHOU Feng-ying, HAN Shu-qin, CHEN Xuan-hua, YIN Xiu-lan, HAN Mei. 2002. Mineral Resources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M]. Beijing: Earthquake Press(in Chinese).

WANG An-jian. 2010. Global Resource Structure and its Perspective[J].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31(5): 621-627(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WANG Gao-shang, HAN Mei. 2002. The demand forecast of China’s important mineral resources[J].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23(6): 483-490(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WANG Gao-shang. 2010. Mineral Commodity Prices Trend in the Late Crisis Times[J].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31(5): 629-634(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WANG Qing-yi. 2003. Energy efficiency of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8): 5-7(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YU Fang-dong. 2004. Methods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and its appraisal[J]. Statistical education, (4): 41-42(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ZHEN Bing-xi. 1993.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method overestimates the economie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J]. International Studies: 40-44, 48(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WANG An-jian, WANG Gao-shang, CHEN Qi-shen, YU Wen-jia. 2010. The mineral resources demand theory and the prediction model[J].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31(2): 137-147(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WANG An-jian. 2010. Global Resource Structure and its Perspective[J].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31(5): 621-627(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XU Ming-chen, WANG An-jian, CHEN Qi-shen, DU Xue-ming. 2010. Trend Analysis of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J].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31(5): 720-726(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YU Wen-jia, WANG An-jian, WANG Gao-shang. 2010. A Prediction on the Time of Realizing Zero Growth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J].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31(5): 635-644(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ZHANG Zhao-zhi, WANG An-jian. 2010.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C Oil Production Quotas System and Oil Prices[J].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31(5): 705-710(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ZHOU Wei, SZYLIOWICZ J S. 2005. General report on sustainable transport discussion group[R]. Beijing: China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ZHU Kang-fu. 1994. Deliberations on the rapid increase of china's petroleum consumption-discussion of trends in primary energ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J].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2(6): 21-25(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On the Application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to the Resources Economic Research

DU Xue-ming1,2), WANG Gao-shang2), CHEN Qi-shen2), XU Ming-chen1,2)
1)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2) Research Center for Strategy of Global Mineral Resources, CAGS, Beijing 100037

Two methods are usually used to compare the economy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One is the Exchange Rate Conversion Method (Exchange Rate Method for short), and the other is th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Method (PPP).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compared the two methods from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aspects, summarized several variations, and then discussed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At the same time,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in their application to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per capita.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d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It is held that the PPP method is more appropriate for the study of the resource economics.

resource economy;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exchange rate

F113.3; F113.4; F123.2

A

1006-3021(2010)05-673-06

本文由公益性科研院所项目(编号: K1007)、地质调查项目(编号: N0702)和国家开发银行项目(编号: E0811)联合资助。

2010-07-26; 改回日期: 2010-08-30。

杜雪明, 男, 1987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经济方向研究。通讯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E-mail: duxueminglove@163.com。

猜你喜欢
购买力平价汇率
欧洲购买力人均降近800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平价上网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风电平价上网的阵痛
风电平价上网博弈
谁是你的消费导师?
以UniversityNow为代表的“平价高等教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