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注重塑造学生的人格

2010-09-07 07:18李国强
教苑荟萃 2010年15期
关键词:生物学人格科学家

李国强

生物学从本世纪初开始,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尖端科学,这是无数生物学者为之奋斗的结果,是他们坚毅品格的具体体现。如何有意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是广大中学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的课题。

通过教育教学和科研实践,我们认为,塑造学生人格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塑造学生坚毅的品格一部生物科学发展史,也是人类的奋斗史。生物学者为科学而献身、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称颂。遗传学鼻祖孟德尔在修道院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提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在当时不被社会认识和承认的巨大压力下,直到生命的最后,他仍然坚信“人们重视这一项成果的日子一定会到来”:达尔文历尽千辛万苦,在做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考察后,用23年时间写就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为生物进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把科研战场摆在田间地头,几十年如一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在水稻增产方面创造了奇迹,成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一大功臣。

中学阶段是人生中思维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提高学生科学能力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过程式教学,引导学生在探究生物学的各种活动过程中,了解生物学的研究过程,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如自然情境、实验情境、形象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等,激发学生情意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善于把反馈矫正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上好实验课,努力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充分运用“过程式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进行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进行教学,并且优化探究教学的过程。我们坚持探索——研究——运用,即观察——思维——迁移三层次教学,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操作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等多种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挖掘存在于生物学知识背后的活生生的实例,用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时所表现的伟大人格力量来影响教育学生,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塑造学生坚毅的品格,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在生物学的发展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生物科学家,他们不仅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科学成就,而且他们的崇高思想、高尚品质、求实精神也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遗传学家摩尔根的科研成果获诺贝尔奖时,他没有表现出半点自傲,甚至连盛大的授奖仪式也没有参加,而是仍然潜心于自己的研究。摩尔根说,这奖赏不是给他一个人的,而是对实验生物学的褒奖,这就是一个成功科学家的风范——看轻个人荣誉,看重追求的事业。如果结合生物科学史的教学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事迹,以科学家的言行为例对学生进行思想点拨,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又可以使学生的思想不断得到升华,增强学生生态道德观念。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创造了灿烂的当代工业文明。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人类的活动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持续性地削弱,水和空气污染严重,黑风暴、沙尘暴现象频频出现,地球上土壤、森林、港湾和海洋遭受侵蚀的速度明显加快,年平均气温不断上升,为人类的生存一次又一次地敲响了警钟。教师要在“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内容中,结合环保、人口、资源等问题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让学生懂得环境保护是全世界每个公民的责任。只有这样,我国的环境治理才能有希望,人类生存的地球才有希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陶行知老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曾讲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未来,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对人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从事任何工作,个性人格将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充足后劲的重要标志。因此,塑造学生人格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猜你喜欢
生物学人格科学家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假如我是科学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高中生物学中“一半”的涵义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