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和教育对策初探

2010-09-14 09:11天津科技大学刘爽徐静
中国轻工教育 2010年4期
关键词:单亲家庭性格心理健康

□天津科技大学 刘爽 徐静

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和教育对策初探

□天津科技大学 刘爽 徐静

近年来,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单亲家庭学生作为比较特殊的群体,表现出来的性格缺损和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对单亲家庭大学生的特点、心理问题和性格缺陷表现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积极探索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教育规律,就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单亲家庭;大学生;性格缺陷;心理健康教育

1994年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2004年10月,中央和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一系列文件和措施的出台说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

近年来,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单亲家庭学生作为比较特殊的群体,表现出来的性格缺损和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所谓“单亲家庭”,是指因丧偶、离异、分居等原因而形成主体成员不齐全的家庭。近年来,随着离婚率不断上升,加上不断增多的意外事故及疾病等因素,单亲家庭数量逐年增加[1]。因此,针对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找出相应可行的对策,使其平稳度过“危险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单亲家庭大学生的特点

1.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完整家庭大学生差异明显

经过对单亲家庭大学生和完整家庭大学生的性格和行为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二者性格特征差异明显,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单亲家庭大学生与完整家庭大学生性格特征比较表

可见,当单亲家庭大学生初入大学新的环境后,相当多的人往往难以适应大学里的学习和生活。

2.单亲家庭大学生容易形成极端性格[2]

由于单亲家庭使无辜的孩子失去了完整的父母之爱和正常的家庭教育,致使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很容易使一部分学生形成自卑、孤僻、怯懦、感情脆弱等缺陷性格,表现出容易自我否定、不愿与人交往、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或经不住挫折和打击;另一部分则表现出粗暴、易冲动、情绪难以控制,不考虑后果等双重性格。如果不加以疏导和控制,这两类学生都会给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许多不可预知的影响和危害。

3.单亲家庭大学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单亲家庭大学生因所处家庭环境的不同,加之自身性格上存在的缺陷,当外界刺激达到一定程度时,相比其他学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单亲家庭学生需要学校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和关心。

二、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和性格缺陷表现及其成因分析

1.忧郁、自卑、多疑、缺乏自信心

由于长期承受着因家庭破碎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单亲家庭学生逐渐地封闭自己,加之同学间有意或无意的伤害,使他们更不愿与他人进行交往。这样的学生往往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比其他孩子敏感得多,在别人看来的一件小事也能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应,从而成为他们情绪爆发的导火索。有时又表现得怀疑一切,做事胆怯,缺少自信心,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2.易产生妒忌、憎恨和逆反心理[3]

由于单亲家庭学生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得到的都远不如健全家庭的完整和丰富。因此,在家中容易成为父母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而在学校,也容易成为同学议论的对象。这些因素极易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有些学生表现出妒忌、憎恨等不良情绪,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3.有些学生表现出任性、放纵,缺少爱心的性格特征

有些单亲父母因为家庭不完整,总觉得对不起孩子,想更多地予以补偿。这往往又会导致对孩子的溺爱和无原则的迁就,使他们养成任性、放纵、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狭隘、缺乏爱心和同情心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使他们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摩擦和矛盾。

4.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怀有内疚和负罪心理

有些单亲家庭的学生,为了回报父(母)的爱,在学习和生活上会对自己提出非常苛刻的要求。一旦目标不能实现,就容易产生严重的内疚和负罪心理,甚至不惜通过轻生等极端方式来逃避现实,寻求解脱。

三、积极探索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

教育和培养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必须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办法,因人、因时、因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1.构建班级心理委员、学生辅导员、学校心理咨询员三级防护联动体系

建立心理咨询员、学生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之间的快速危机联动机制,及时反馈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做到出现问题早发现,做好及时预防和有效干预。

因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最为直接和迅速,因此,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开展朋辈辅导,可以有效及时地了解和解决简单的心理问题。此外,要大力提高现有学生工作队伍的心理教育专业知识水平和素养,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做好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辅导工作,这样,既解决了专业人员人手短缺的危机,又提高了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

2.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单亲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1)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应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的作用,广泛普及心理知识,多层面开展心理辅导和专题讲座。要针对学生实际的需要,适时提供团体辅导方案,以解决单亲家庭大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研讨活动

针对心理教育目标的特殊性,可以组织学生就学习动机、课程喜好、试读生现状、网络依赖、人际关系、安全感、恋爱观、择业期望、综合素质等备受关注的现实问题开展调研和讨论活动,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

(3)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各项社会活动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与其他同学的友谊。对能力相对较弱的单亲家庭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其为实现自身价值,增加对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增加勇气和信心。

3.加强对单亲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1)要建立单亲家庭学生心理档案[4]

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要定期对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了解,加强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沟通和反馈,并将情况详细记入心理档案,从而实现有效的跟踪管理。

(2)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做到常提醒、多鼓励。

(3)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和联系

要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学生的社会情况,只有把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

(4)平等对待单亲家庭学生

教育学生不要歧视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更不要讽刺和挖苦,对他们的处境要理解和同情,主动与他们交朋友,多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慰藉,使他们消除心理上的阴霾,要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精神上的各种困难,使他们感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同学之间纯洁的友谊。

综上所述,加强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1]郭慧.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基本要求[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5):89-91.

[2]陈宁.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高教高职研究,2009(12):227-228.

[3]杨艳.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研究与对策[J].高教高职研究,2009(11):229-230.

[4]廉富蕊.浅谈青少年孤僻性格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青年科学,2010(4):127-128.

G641

猜你喜欢
单亲家庭性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猫的性格爪知道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单亲家庭儿童早期教育的社会干预机制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性格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