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2010-09-19 09:04冯义雄朱丽东屈小斌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12期
关键词:内江市土地利用耕地

冯义雄,朱丽东,朱 力,屈小斌

(1.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2.浙江省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临海水晶制品分公司,浙江临海317000;3.内江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000)

内江市位于四川东南部,东连重庆,西接成都,介于 104°15′E~105°26′E,29°11′N~30°2′N,地处四川盆地东缘丘陵地带,以丘陵地貌为主,海拔在350~500 m间的丘陵占90%。该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盆地与当地自然环境影响,具有气候温和、降雨量丰富、光热充足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5~28℃,年降水量1 000 mm左右,年总日照时数1 100~1 300 h。全市现辖三县两区,幅员总面积为5 386 km2,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422.1万人,当年国民生产总值301.29 亿元[1]。

1 内江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1.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以内江市国土资源局2002—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和2002—2006年内江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主要数据来源。以2002年新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中的二级土地利用类型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包括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土地、其他土地为研究重点。

运用数学统计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模型、单一土地类型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内江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驱动因子,计算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0.0进行。

1.2 内江市各类用地面积变化幅度

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模型反映的是在某一时段内不同土地类型在面积变化上的幅度。其表达式为:

式中,Ua表示某一时段初土地各类型面积数;Ub表示某一时段末土地各类型面积数;Rd表示研究时段内某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2]。

根据公式(1),计算出内江市各类用地面积变化幅度Rd(表1)。

2002—2006年,内江市耕地、其他农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其他土地面积减少,分别减少了 4 997,581,3,288,248 hm2;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 1 073,3 773,4,1 010,257 hm2。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上来看,园地、林地、牧草地、交通用地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而其他农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表1)。

表1 内江市2002,2006年土地利用面积、比例及变化幅度

1.3 各类用地变化的区域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2002—2006年各县(市、区)耕地面积均有所减少,减少量较大的为东兴区、威远县、资中县、隆昌县,均在900 hm2以上,市中区减少的较少,但仍有233 hm2;园地面积除了市中区、东兴区(减少量最大)有所减少外,其他各县(市、区)都有所增加,增加量最大的是资中县;林地面积除资中县减少以外,其他各县(市、区)均有增大趋势,增大量最大的是威远县;牧草地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只有资中县有点增长;其他农用地除资中县、隆昌县有所增加以外,其他各县区都有所减少,减少量最大的是威远县;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都有增长,增加量最大的是威远县;交通运输用地除隆昌县未增长外,其他各县区都有增长,其中增长较大的有东兴区、资中县;水利设施用地除东兴区有略微减少外,其他各县区均没有变化,比较稳定;未利用地除东兴区有所增长外,其他各县区都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最大的为威远县、资中县、隆昌县,减少额均在95 hm2以上;其他土地除隆昌县未变化外其他各县区均呈减少趋势,减少额度最大的是威远县。

表2 内江市2002—2006年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hm2

1.4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分析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TD)是反映某一区域不同时期某一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比率的指标。其表达式为:

式中,UTDi为特定时期内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年变化率);Ut1,Ut2分别表示过去t1年与现状t2年i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2]。

根据公式(2),计算出内江市各县(市、区)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表3)。

从表3可以看出,2002—2006年内江市园地、林地、牧草地、交通用地的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较大,而其他农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的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相对较小;各县(市、区)不同土地类型的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表3 内江市2002—2006年各县(市、区)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 %

1.5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

土地利用类型综合动态度(GTD)主要反映区域内某一样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及其转换程度。其表达式为:

式中,GTD表示某一样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综合动态度(年变化率);ΔSi-j表示过去t1年与现状t2年时段内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为第j类型的面积;Si表示过去t1年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2]。

根据公式(3)可计算出内江市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表4)。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的分析可以反映出某一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情况。从表4可以看出,2002—2006年全市GTD为0.38%,各县(市、区)中威远县、隆昌县不同土地之间转化的总体变化大于全市平均水平,资中县与全市平均水平较为接近,市中区、东兴区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表4 内江市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

2 内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由于研究期限只有5年,内江市土地利用变化没有受到较大的自然因素影响,因此影响内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来自社会经济系统。

2.1 主成分分析与驱动因子的确定

据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路与要求以及现有的基础资料,为了更好地反映内江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合内江市经济、城镇化速度以及人口数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从社会经济系统的众多因子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并且与土地利用变化紧密相关的8个主要因子作为驱动力分析因子,即X1,内江市总人口数(万人);X2,内江市GDP(亿元);X3,内江市工业总产值(亿元);X4,全社会固定投资完成额(亿元);X5,农村人均居住面积(m2/人);X6,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m2/人);X7,第三产业总产值(亿元);X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m2);Y,土地利用变化。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0.0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再根据主成分载荷计算公式可得样点主成分旋转向的载荷矩阵(表5)。

由表5可知,内江市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9.727%,完全达到分析的要求。主成分旋转载荷矩阵是主成分与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由表5还可知,从作为主要指标的第一主成分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来看,主成分分析所选的8个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都有很大的相关性。从第一主成分来看,内江市土地利用变化与 X2,X4,X6,X7 有较大的相关性,因为这些因子与城镇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因此第一主成分可以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状况;从第二主成分来看,内江市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增长有很大的相关性;从第三主成分来看,土地利用变化还与农村人均居住面积的增加有很大的相关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把研究期内影响内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归纳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镇化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增加这4个因子,此外土地利用变化必然还会受到内江市土地使用政策的影响。

表5 主成分旋转载荷矩阵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2.2 经济发展驱动土地利用变化

耕地大量流向非农用建设用地是经济快速发展地区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该市非农建设用地迅速增加,耕地数量随之快速减少。据内江市2002—2006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该市的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原来的1.87倍和1.93倍;平均每年减少的耕地面积达1 249.5 hm2。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住房建设、交通运输用地、各类开发区建设都要占用耕地。因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造成的耕地数量的减少远远比其他因素的影响低,但是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趋势逐渐增大,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将成为今后耕地减少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

2.3 人口增长驱动土地利用变化

耕地的快速减少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迅速增加,除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外,人口增长也是不可忽视的驱动力之一。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人类的栖息地和其他用地都要相应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要占用部分耕地。因此,人口作为一种持续性的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有极其重要的影响[3]。人口的增长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必然会导致非农业用地的增加,例如,不管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人均住房面积逐年增大,因而就需要大量的耕地减少作为代价。通过Excel软件对2002—2006年内江市人口与耕地数量变化的相关拟合计算,发现二者呈显著直线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64 7,表明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这种趋势的发展将使人地矛盾更加尖锐。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耕地面积普遍减少,尤其是交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园地的变化显著。

2.4 政府政策驱动土地利用变化

从内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来看,政府决策尤其是土地利用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从1992年国家掀起开发区建设热潮以来,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办企业,廉价出让土地,甚至部分地区盲目划定“工业开发区”,内江市所辖的各县(市、区)共有12个开发区[4]。再加近些年的房地产热对盲目圈占耕地的现象也起了催化作用。以上2种热潮使得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城镇用地、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长。2003年,内江市政府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进行了全市范围内的退耕还林工程,使得全市的耕地、林地面积变化显著。2006年,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该市政府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四川农村公路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掀起该市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从而使得交通用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相应地有所减少。现在国家为了保护耕地,实行了土地利用的占补平衡以及闲置土地的整理,使得耕地面积略有上升,但是增加量却远远少于减少量,总体上耕地面积还是呈减少趋势。总体来说,土地利用变化深受政府政策的影响,政府对土地利用的指导方向不利将会浪费大量的耕地。

3 内江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全国各地的土地利用都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内江市也不例外,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3.1 城镇和农村居民点规划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内江市近几年人口增长迅速,城镇与农村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也随之增长,但对城镇与农村居民点的规划没有相应的跟进,从而出现布局混乱,导致大量农用地被占用,其中以耕地的减少最快。另外,在城镇化进程中,土地使用量逐渐增大的同时,也出现了破碎的、零散的非农用地;在农村,推进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新住宅大量的建设,有些虽然在原宅基地上建的,但还有些是另辟新宅基地建设的,这样就出现了部分老宅基地的荒废与闲置。以上这些荒废的、破碎的、零散的土地累加起来就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因此如何合理地规划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就显得较为重要。

3.2 开发区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问题

由于紧跟着全国性的房地产热和开发区热的脚步,内江市也出现了盲目圈占耕地,以致出现了大量的土地闲置。因此,招商引资应该首先考虑这些土地闲置的开发区;另外,为了节约有限的土地,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该把如何合理地推进开发区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作为城市、农村发展的重点。

3.3 各类型土地之间转换问题

在各类型土地转换过程中,由于对各类型土地用途的认识不深,出现了优质耕地被盲目占用转变为其他类型土地;在林地方面,也有盲目毁林造田的现象;另外,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盲目地挖地造塘、毁林劈山开石等,使得各类型土地无目的的乱转换,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如何有目的、有计划的合理利用各类型土地就显得更为突出[5]。

4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及建议

4.1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问题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内江市人口密度过大,造成各项指标人均偏低,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人口素质低下又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与程度。因此,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一致,是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4.2 合理利用、保护耕地

在驱动因子分析中,侧重分析了经济驱动因子对耕地的影响,因此针对耕地方面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首先,执行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保持跟各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约束机制。其主要措施包括确定需要永久性保护的耕地、实施耕地转用许可证、建立耕地损失补偿制度、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监督制度[6-7]。其次,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耕地,加快改造中低产田步伐,提高现有耕地基础地力等级。再次,搞好农田水利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防止耕地退化和水质污染,强化农业区域综合开发。例如,流经内江市的沱江曾发生过严重的水质污染,因而更应该加强环境建设和保护,防止耕地质量下降。最后,因地制宜地调整耕地利用结构,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坚持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

4.3 合理利用和规划城市、农村非农用地

针对全国范围出现的开发区建设热潮,各级政府盲目圈地,目前有大范围的开发区土地被征用后大量闲置;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随着农村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出现很多老宅基地的闲置,同时伴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也需要占用大量的农用地[8]。以上两点在内江市也得以体现。因此,内江市政府应当快速地提出相应的政策来处理这些问题,从而合理利用和规划城市、农村非农用地就显得更为突出。

合理利用、规划城市用地时,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开发区建设和城镇居民点的开发建设(即房地产开发建设),合理布局城市里有限的空间,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出现重复建设而导致的土地浪费[9];因盲目征用而闲置的土地,在城市建设中应当首先考虑;另外,因破产而工厂厂房闲置的,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应当首先考虑,而不是盲目地再去圈地重新建设新厂房,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尽可能不要占用耕地。由于内江市处于丘陵地带,最好是集中布局农村居民点,可以节约有限的农用地[10];农村道路尽可能地建在原道路基础上,尽量减少占用农用地。

4.4 积极推进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政府方面除了完善土地保护制度、管理措施外,最主要的是落实土地政策,土地相关政府部门工作所达到的实际效果,这可从土地整理方面体现出来。土地整理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使土地资源利用能满足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土地整理包括农田整理、农村居民点宅基地整理、荒废或闲置土地整理以及其他土地整理[11]。内江地处丘陵地区,因而在土地整理方面更多的是根据坡地的坡度,将坡度较为平缓的坡地合并和整理,将坡度较大的坡地改为梯田;另外,开展耕地中破碎地等地块的合并和整理,农田的平整,工矿废地的复垦和农村居民点宅基地的改造、规划与合并,通过这些土地整理来相应地补充减少的耕地,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土地整理的同时,加强土地资源环境的经济核算,建立严格的土地储备制度,严格控制和合理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5 优化产业结构,多渠道提升土地资源潜力

从合理利用各土地类型的角度出发,结合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因此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多渠道提升土地资源潜力。内江市是我国20个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农副产品种类多、数量大,为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创造了良好条件,也是该市乡镇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强大动力,基于以上独特的农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在重视种植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林牧渔业的快速发展是推动内江市土地资源潜力提升的重要手段。而在保护优质高产耕地的同时,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复种指数,适度开发宜农荒地,逐步实施西水东调,建立节水型经济社会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内江的林业部门应当在完善现有林地的基础上,适应农业综合开发、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以路带林,以沟渠带林,建立水土保持林、防护林和经济林,把林果业作为农民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水产业应充分利用江河湖、稻田等水面资源,发展以名贵鱼类为主的淡水鱼养殖业。

[1] 内江统计局.内江统计年鉴[M].北京:年鉴出版社,2007:28.

[2] 梁学庆.土地资源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29-239.

[3] 雷寿平,黄梅玲.宁德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0(4):100-103.

[4] 内江市人民政府.内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0-04-18].http://www.neijiang.gov.cn/open/show/JO101-02002-2009-00010?j=0.

[5] 刘军芳,周振华,杨晨,等.晋中盆地太谷县土地流转调查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7):123-126.

[6] 许连君,支炳义,刘卫东.金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07,19(2):106-110.

[7] 陈文惠.福州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多元综合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5,7(3):45-50.

[8] 张英鹏,李彦,于仁起,等.山东省主要耕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及空间变异分析 [J].华北农学报,2008,23(增刊):310-314.

[9] 国巧真,马亚峰,武永峰.密云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预测及影响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8):37-40.

[10] 王夏琰,刘学录.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42(4):97-102.

[11] 王思远,刘纪远,张增祥,等.中国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6):631-639.

猜你喜欢
内江市土地利用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内江市:保民生促发展 做实做细就业创业工作
内江市:打造“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的人社服务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职工普惠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内江市总工会的探索为例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内江市东兴区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及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