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当前居民消费行为的剖析

2010-09-30 02:50枣庄学院张琳
财经界(学术版) 2010年20期
关键词:低收入储蓄居民消费

枣庄学院 张琳

针对我国当前居民消费行为的剖析

枣庄学院 张琳

近几年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GDP年均增长保持了8%以上的高速度,这一速度不仅远远高于改革开放前的增长速度,而且也高于世界上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在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居民的消费却呈现出与收入不相匹配的现象,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没有体现出来,为此国内的一些经济学家试图用西方的消费理论进行分析,以求解决这一悖逆现象以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结果并不理想。源于此,本文拟对当期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以期对消费与收入不匹配的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消费行为 收入群体 差异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需求动机的影响下做出购买决定,完善购买方案,完成购买行为。这里的消费者是指个人和家庭,其消费行为既是消费者的思维心理过程,也是不断采取行动,产生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当前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新古典经济理论关于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选择自由

消费选择自由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品、劳务时,基本上不受配额和短缺的限制。消费者在不同消费品和劳务之间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对消费品和劳务的主观偏好和预算约束。

2、预算约束

预算约束是指消费者购买消费品时受到其收入的限制。

3、不确定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未来的不确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新古典经济理论中的重要领域之一。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培植了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增强了消费者预期的困难,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复杂化。

4、效用最大化

依据新古典经济理论中的“理性人”假定,消费者行为最基本、最主要的假定为追求消费行为过程中的自我满足最大化。

二、当期居民消费行为的基本假定

针对当前居民消费行为的消费机理,先对居民消费行为作如下假定:

1、在一定时期内,居民的消费水平基本与其收入呈正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一方面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消费水平也呈现出水涨船高的变动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和改革的非帕累托性质,人们的收入差距拉大了,消费者由改革开放前单一的消费阶层分化为几种具有不同消费水、不同消费规模和不同消费指向的消费阶层,同时由于消费惯性,致使当前消费不仅受当前收入的影响还与高峰期的收入有关。

2、中国当前居民的消费行为不是按其生存时间来安排自己消费行为,追求一生效用最大化的而是有其显著的阶段性。在不同的生存阶段例如结婚、生子、买房、子女教育、医疗以及养老,需要居民在不同的时期为应付不同的支付高峰来调整自己的消费和储蓄。因此居民的消费行为表型出了一定的周期性。

3、当前居民的消费行为可以划分为三部分:生存消费、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作为一名理性的消费者会在一定收入水平上,在妥善安排生存消费的基础上,增加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力求获得不同生命阶段上的效用最大化。

三、当前居民消费行为的现状分析

1、收入差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增大,如1998年的收入差距的绝对值是1410.54元,到了2001年则扩大到7143.22元,十年期间,收入差距扩大了5.1倍。一方面会使中低消费者减少对中、高档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导致整个社会对中、高档耐用品的消费水平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降低;另一方面,增加了低收入群体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其减少当期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由此得出,收入差距的扩大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消费阶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制度变迁,其直接后果就是低收入群体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得到加强,而应对不确定性预期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储蓄。从下表中可以看出,高收入群体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受远远低于低收入群体,如高收入群体中为应付意外事故和生活零用所占收入的比重仅为11.6%,而低收入群体却为56.7%,是前者的4.9倍;高收入群体的储蓄动机中用于购买金融产品和获得利息所占收入的19.2而低收入群体却为2.1%,前者是后者的9.1倍;高收入群体用于购买高档消费品和购房所占收入37.4%而最低收入群体仅为16%,不足高收入群体的一半;低收入用于养老和子女教育的支出所占收入12.4%而高收入群体则为5.3%,不足低收入群体的一半。

由此可见,各收入群体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差异在逐渐增加,其原因在于高收入群体有较好的收入预期,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更多受到所在工作单位经济效益的影响,预期收入不稳定,加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预期支出增大致使低收入群体只好通过加强预防性储蓄的方式来应对。

3、当前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

消费结构是指每一个收入群体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体现的是每一收入群体消费行为的结果。不同的消费结构直接体现着产品结构进而反映产业结构和生产结构,甚至调节着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资源配置。从下表中,可以看出:

第一,食品消费也就是恩格尔系数下降幅度较大,但是还应该看到,低收入群体的恩格尔系数仍然较高,意味着目前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仍未能满足其基本需要。

其次,衣着消费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第三,交通通讯的费用在各个收入群体中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由于消费惯性的存在,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这部分消费还会进一步的上升;文教娱乐的支出在各个收入群体中所在的比重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一方面是教育体制改革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居民对教育投入的重视程度;由于医疗保障体制的改革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呈现出较大的增加。

最后,由于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中的福利成分逐年减少,加之改善住房的需求增加,导致住房支出在各个收入群体中都呈现出较快的上升,但是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支出明显高于高收入群体的住房支出,显示出低收入群体较低的住房需求量。

由此看出,低收入群体有着较为强烈的现期消费需求,只是由于收入限制而得不到满足,面对这种强烈的现期消费需求和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设法增加其收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是消除有效需求不足、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必要条件。高收入群体在满足生存和发展消费需要的基础上,正向更高生活质量的享受型消费发展。在享受型消费的各个方面,也最讲究名特优新精,而由于边际消费倾向较低,消费欲望不强,因此高收入群体逐渐将巨额收入转入股票、证券等投资市场以期获得可观的资产性收入,因此,调整目前相对落后的消费结构,积极开发和生产能满足更高消费需要的消费品是解决有效需要不足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通过以上对当前居民消费行为的剖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扩大,形成了不同的收入群体,对整体消费水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具有高支付能力的收入群体由于边际消费倾向较低选择减少当前消费需要;另一方面,低收入群体由于受到收入的限制不得已压制当前需求,导致消费总量落后于国民经济总量,阻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第二,由于收入水平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消费结构,高收入群体在满足了生存消费的基础上开始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而低收入群体在生存消费的基础上,已经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方面变化,其结果是消费结构中的非生存消费比重上升,对消费品的选择性增强,往往采取持币待购的观望态度,致使一些潜在消费很难转化为现实消费。

第三,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致使原来由政府负担的福利支出改由个人部分或全部承担,极大的增加了各个收入群体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对制度变迁带来的不确定性反应敏感,其结果是低收入群体选择减少当前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形成整个消费需求不足的状态,阻碍了整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1]余永定,李俊.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的理论与验证.中国社会科学, 2000;1

[2]宋铮.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研究.经济研究,1999;3

[3]刘建国.我国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分析.经济研究,1999;3

[4]杨汝岱,陈斌开.高等教育改革、预防性储蓄与居民消费行为.经济研究,2009;8

(责任编辑:祁彩云)

猜你喜欢
低收入储蓄居民消费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娶低收入老婆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
发布穷人CPI是正视低收入阶层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