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会计伦理的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失信问题研究

2010-10-09 07:05江西省公安消防总队叶海
财经界(学术版) 2010年20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伦理

江西省公安消防总队 叶海

基于会计伦理的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失信问题研究

江西省公安消防总队 叶海

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度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对整个社会市场经济的健康、稳步、快速发展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全国热门行业排行中,会计这一行业一直名列前茅可谓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由于利益的驱使等诸多因素,随之而来的行业诚信问题日趋严重,会计行业频频出现舞弊案及审计失败案。这充分体现了部分会计人员在衡量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时,不能坚持原则,为了蝇头小利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会计从业人员的失信昭然若揭。因此对于会计人员失信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

会计伦理 会计从业人员 失信问题 研究

一、前言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初期的建立到今天的走向繁荣,是顺应社会主义发展的产物。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也从初期的快速发展转向了现在的快中求稳。因为我们知道,快速发展势必带来物质和财富的极大丰富,但同时也给传统的道德观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各种纷繁的诱惑也随之而来:物质、权利、地位、金钱、美色等等。如何在众多的诱惑面前屹立不倒,如何处理日益复杂的利益关系,是每一个中国人务必面对的现实问题。面对各种考验,会计从业人员往往开始能经得住考验,但在众多与金钱打交道的机会面前,眼见周围的同行利用职务之便收获颇丰时,往往逐步放松了警惕,降低了道德底线。近期,我国会计行业凸显的现状不仅使此行业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同时,也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因此,如何提高会计行业的整体诚信度,成了我们会计从业者需要探讨的主题。

二、会计从业人员失信的主要表现

根据单位性质不同,会计从业人员的失信表现也不尽相同。在私营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往往根据私营业主的意愿,为其争取最大化的利益,因此,合理避税成了最直接的增加收益的方式。在不违反大局的前提下,钻法律空子,打擦边球,成了私企业主及会计惯用的伎俩。他们会利用各种看似合理、制作精细的报表、数据、调研报告使自己的年终盈利一升再升,从而能够使银行、董事、财团相信他们有能力在明年的经营中使每股盈利继续攀升,已达到再融资的目的。国营大企业更侧重于利润目标,以达到完成上级制定目标的目的。会计人员失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排除会计人员自身的素养、道德标准和人生观、世界观外,更多的是来自于上级的压力、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力、制度的缺陷、员工的切身利益、个人的从中收益等。当会计人员自身面对的生存岗位同职业道德的天平失衡的时候,两者孰轻孰重,多数人恐难平衡,个体的不同,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制约也有所差别,因此,会计从业人员主体的性质也充分影响了其对价值的判断。

2、1虚拟资产,隐藏债务,以虚增所有者权益

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项目。利用虚拟资产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也是上市公司美化会计报表的惯用手法。他们的借口包括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地方财政部门的批示等。

债券利息、外币负债的汇兑损失等。对于本期到期的费用和负债个别企业不予申报及确认,便造成费用少计,从而产生了虚拟利润。虚拟资产的增加势必导致负债的减少,从而使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体现良好的态势,增加投资者的信心。

2、2巧钻会计政策漏洞,人为调节资产或收益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只有在对同一经济业务所允许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多种选择时,会计政策才具有实际意义,因而会计政策存在一个“选择”问题。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将势必本着对公司的各方面运作有极大推动作用的原则,选择适合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的多样化、多视角、多层次的会计策略来实现自我的增值。选择多就意味着机会多,从业人员总能在众多的选择中营造出最适合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策略,这也就是巧钻会计政策漏洞的做法。

2、3利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交易人为调节利润

有关企业同上市公司管理者通过不良资产抵债或非货币交易等手段的方式,虚增抵债价值,从而减少负债总额,增加虚拟资产,以实现改头换面的逆转。当然,在制度日趋完善的今天,也不乏一些有效的制约方式,例如公允价值。但制度的发展远远赶不上行业的变换,很难能完全依照法律的制度约束,大多依靠主观判断。新制度的提出给了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豁免的机会,一旦抓住机会,其收益将直观的反应在本期创造价值中,从而使虚拟收益迅速提升。一些上市公司通过此类方式,使局面迅速转变,实现了短期内在逆境中创造巨大价值的神话。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伦理道德

会计信息的准确度、真实性、可信度和高质量是反应会计从业人员伦理道德好坏的最直观、有效的标准,是企业管理者做出重大决策的主要理论依据和真实客观的反应。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他的作用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和走向。简言之,会计信息的高质量是每个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每位从业人员所需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应成为每位从业者考核的重要依据。因此,能够提供反应实际、形式多样的准确信息才是现今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伦理道德。

四、基于会计伦理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4、1建设有利于会计从业人员发挥独立性的制度

会计这一岗位在企业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会计从业者既要有服从上级安排、听命领导分配的觉悟感,同时又应具备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对领导交办的事物应灵活掌握,特事特办。当然,这种独立性一定要有所依,不能盲目的服从,也不能无限的独立。当单位利益和会计伦理发生冲突时,当上级领导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会计从业人员能迅速的依照独立性制度对管理者说不,而不是一味的服从最终导致失信行为。当然,建立制度的过程是漫长的,仅靠会计从业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共同的努力。

4、2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

法律制度的严惩是控制会计从业者失信率的重要保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经济犯罪的惩罚力度也应有所提高。主要原因体现在:

1.多种失信行为无法可依,或处罚力度过轻,无法与其非法所得成正比。不痛不痒的惩罚,无疑是对失信的一种客观上的怂恿。

2.多数有失信行为的会计从业者均是受命于上级领导,而受惩罚者往往却是从业者自己。因此,对于决策者的处罚应当按上限处理。

当然,惩罚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建立既符合经济运行规律又符合人性管理要求的人性化的管理机制才是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保证。

4、3发挥好内部监督控制机制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迅速、稳健的发展得益于国家良好的宏观调控机制。同样,良好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也是控制会计失信行为的重要保证。主要的措施包括:

1.针对经营过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制定出一套严密的审批流程,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

制度和事后监督机制。权责分明,沟通及时,做到环环相扣,层层监督,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一目了然。

2.分层建立细致、实用的考评标准,按照监督机制定期对会计从业者进行检查与考核,

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促进会计从业者建立高尚职业道德的决心。

3.引入健康良好的竞争机制,在竞争中学习,在挑战中进步,从而督促企业内部制度的完善和层次的提高。

4.营造良好的信息共享环境,在竞争的同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

5.建立严密的审核复查机制及对外投资决策的内控机制。包括有关资金流向、采购细则及支付、经营资金回笼、成本费用控制、财产处置、筹资活动、资金调度使用等。

4、4加强会计伦理教育

在良好的客观条件配合下,主观行业道德的提高及防腐拒变的能力才是建立良好诚信的重要保证。因此,如何提升会计从业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及抵御能力十分重要。会计伦理教育就是重要手段之一。企业经营者应定期对会计从业者进行会计伦理规范体系的培训,当然形式是极其多样化的。既可以在教室中学习伦理知识,也可以在社会中参加锻炼人格修养的社会活动。通过伦理教育实践树立真诚的信仰、强烈的责任感及正确的人生观。

五、结语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但伦理问题一直是整个社会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在我国会计行业伦理缺失严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情况下加强会计伦理的研究,改善会计行业的从业氛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课题。防患于未然,在经济健康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沉迷于稳定的氛围,而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会计伦理为切入点有计划的逐步实施会计伦理教育,重塑会计从业者的诚信,提升人格修养,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达到真正的稳定与繁荣。

[1]罗纳德·杜斯卡,布伦达·杜斯卡.范宁,李明霞译.会计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13

[2]吴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45-46

[3]熊振华.会计心理学[M].上海:立信出版社,2009:78-79

[4]葛家澎.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90-91

(责任编辑:董晓磊)

book=129,ebook=214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素养提升策略思考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浅谈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论《觉醒》中的伦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