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举报者的命运

2010-10-30 03:11梁玉琼
检察风云 2010年20期
关键词:举报者丈夫印度

文/梁玉琼

印度:举报者的命运

文/梁玉琼

在印度,贪污是大面积的,甚至是系统性的,连低层的公务员都有可能借职务之便揩油水。记得我去中央邦的一个博物馆,里面明令禁止拍照,参观的游客并不多,博物馆的管理员竟然暗示:如果我给他十个卢比就可以拍照。不知道这跟印度公务员编制庞大、收入不高有没有关系。

高层官员的贪污屡见报端,通常涉及交通运输、建设工程等,连军火买卖等金额巨大的贪污也时有所闻。真是大有大贪,小有小贪。

当然,印度实行的西方式民主和高度的新闻自由,为权力制衡和揭露并遏止贪污腐败起了极大的作用。可以说,印度有很好的制度,剩下的就靠人去实现了。

印度的全国性反贪污机构是中央调查署(CBI),它和美国的FBI有点形似,负责情报收集、反间谍、跨国刑事案件的处理,额外的职责是反贪污调查和经济犯罪。

在印度,举报贪污可以说是鸡蛋碰石头的行为,因为浊多清少,举报者很容易被孤立。可是,印度人的宗教虔诚,加上接受西方教育的价值观,时不时有一两个英雄站出来,冒着生命危险向社会的黑暗势力开火。良知,在大部分人心中尚未泯灭,特别是在那些年轻气盛的知识分子身上。

下面是几个印度举报者的故事,他们令人唏嘘的命运,给我们些许的反思。

库马杜比:身后殊荣,真相未得大白

库马杜比(Satyendra Kumar Dubey)1973年出生于比哈尔邦农村,他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印度名牌大学坎普尔理工学院的人。主修土木工程的他,毕业后即进入印度交通部,并成为印度工程学会会员。2002年,他在印度高速公路管理局任助理项目经理,知识改变了这个穷孩子的命运,他本来可以一帆风顺地走下去,假如他的良心没有跟他过意不去的话。

早在交通部上班时,库马杜比就曾经因为有人向他行贿而报警。到了高速公路管理局后,他在中部贾坎德邦的工地现场任助理项目经理时,他毫不客气地对手下偷工减料的承包商下了返工令,将质量低劣的6公里道路重铺。可以说,他得罪了那些承包商。

2002年正是印度大兴土木建设全国金色大通道的时候,一个形似钻石四边形的打通各邦交通干线正在建设中,全程长14000公里,耗资超过100亿美元。库马杜比对质量严抓不放,他还向高速公路管理局的总经理写信,揭发著名的总承包商L&T层层转包的行为,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2003年,一纸调令将库马杜比调派到比哈尔邦。库马杜比并没有意识到调令背后隐藏着什么。他不同意调动,因为他认为从工程的重要性出发,他应该留在贾坎德邦。然而库马杜比不但被调动,还被晋升为项目总经理,最后他奉命赴任了。

比哈尔邦是佛祖释迦牟尼菩提树下初转法轮的地方,佛教圣地伽耶就在这里。但独立后的比哈尔邦,却是印度最乱的地方,反政府武装纳撒尔派游击队长期出没。库马杜比到任后,发现这里的管理比别处更加乌烟瘴气,他按捺不住,直接给当时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和高速公路局的领导写信,揭露总承包商层层分包和工程质量的问题。据后来资料显示,库马杜比受到高速公路局官员的警告,认为他不应该直接向总理写信。

2003年11月27日,库马杜比参加完朋友的婚礼后,坐火车于凌晨3点回到伽耶。按照他的级别,政府配备有汽车和司机,但司机没有在火车站的出口等到他,估计他可能坐电动三轮车走了。第二天,人们在郊区的道路旁发现了库马杜比的尸体,他是被枪杀的,他的公文包在附近一口枯井里被发现了,里面手机和钱包等被洗劫一空。警方先后扣押了七名嫌疑人,均为当地村民,其中被疑为开枪的首犯在关押中越狱逃跑。一名因使用库马杜比被劫手机打电话的疑犯被认定无罪而释放。两名疑犯在狱中服毒身亡,警方宣布他们的死因为自杀。

最后,在国会和总理的干预下,案子从当地警方手里转移到中央调查署。但最终中央调查署的结论是:这是一起抢劫案,库马杜比在反抗中遭枪杀。2010年3月22日,比哈尔邦的地方法院以谋杀、抢劫和私藏枪支罪对三名疑犯进行判决,首犯仍未抓获归案。中央调查署为此悬赏10万卢比。历时六年的调查算告一段落。

在这漫长的六年中,印度的媒体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报道。《印度快报》在库马杜比的母校设立了奖学金,国际上知名媒体如BBC亦连续跟踪报道。2004年国际反贪污组织透明国际授予库马杜比“年度正气奖”(Integrity Award),库马杜比在美国的校友还设立了杜比基金会,以支持印度的反贪污运动。但这些身后的殊荣,仍无法弥补人们对正义缺位的痛恨和司法部门虚与委蛇的愤怒。

这个案子留下的疑团太多了,谁泄漏了库马杜比给总理的信件的内容?谁下令暗杀库马杜比?为什么关押在狱中的首犯竟然可以越狱逃跑?两名疑犯真的是自杀吗?

如果把印度的司法部门比喻成带着铃铛的肥猫,当他踌躇满志地在取证和控辩的程序间踱步时,恶鼠们早已毁灭罪证,逍遥法外。重视调查和审判的程序并没有错,但如果司法部门没有胆量向系统性的贪污行为叫板,却搬出“证据不足”之类的挡箭牌为自己开脱,大量的腐败行为将无法及时受到惩罚,成为社会肌体的溃疡。

今天的库马杜比在印度已经被圣化为烈士,人们在他的名字前加上“尊者 Shri”,但愿有更多的库马杜比为伸张社会的正义而站出来。

曼君纳斯:初生之犊,惨遭毒手

照片中的曼君纳斯(Shanmughan Manjunath)笑得很甜,像个长不大的男孩。他也有好文凭好工作,任职印度石油公司驻中央邦的市场经理,多少父母愿意把自己家的姑娘许配给他。可惜,27岁的他,却倒在乱枪之下。

2005年11月,在一次巡查中,他发现两家加油站在汽油中掺入煤油出售,于是向上司举报了掺假的行为,但没有得到答复。正当他准备对两家加油站进行突然袭击,以现场直接取证时,他却被射杀在自己车子的座位上。事发后一个月内,警方在公路上截获两卡车煤油,共7000多升,抓捕了两名卡车司机和两名清洁工。

此案发生在库马杜比遇害案之后,印度全国上下还沉浸在哀悼库马杜比的激愤情绪中,中央邦司法部门自然不敢怠慢,仅用了16个月,就完成了案件的调查取证和审理工作。曼君纳斯母校的校友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信托基金,全力支持案件调查工作。印度媒体一直对案件进行跟踪报道。2007年3月,案件主犯,一名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被处以死刑。印度石油公司对曼君纳斯作出26万卢比的赔偿。

案件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到案的只是一些虾兵蟹将,背后有没有大鱼呢?耐人寻味的是,案件中关于煤油掺假的情节,被移交给能源协调委员会调查,委员会的主席是刚上任不久的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尽管没有走司法程序,先后有32名官员因本案受到降职或调任等其他行政处分。能源协调委员会下令取消对煤油的价格补贴,以杜绝煤油掺入汽油的暴利,并加强了煤油运输销售环节的管理。

曼君纳斯没有白白死去,他的校友们正式成立了“曼君纳斯正义奖”,为贪污举报者提供热线指导和经济援助。这个被杀时年仅27岁的英勇青年,可以安息了。

嘉雅瑞:丈夫举报之后开博客

嘉雅瑞是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的一名家庭主妇,她丈夫51岁,是当地政府部门的公务员,任职已有26年,日子本来过得安静舒心。毕竟,公务员在印度是令人羡慕的好职位。

自从丈夫向中央调查署写信举报卡纳塔克邦前首席部长马黑矢和部门同事在土地审批上的贪污腐败和贿选行为后,嘉雅瑞就生活在惶恐中,“我不希望他成为第二个库马杜比”。然而,生活看上去并没有立即改变。马黑矢在得知遭到举报后,甚至还反讥她丈夫是个“懒惰,低效率的公务员”,“贪污在印度每天都在发生,他头26年干什么去了”?可是,无风不起浪,丈夫后来受到五次辞退的威胁,在十个月内被七次岗位调动。有一天夜里,有人在嘉雅瑞家门前敲门,声称他们的儿子出了交通事故,让她丈夫马上去处理。“可孩子就睡在家里”。嘉雅瑞不愿意生活在阴影中,她决定全家搬到另外一个社区去住。

尽管丈夫向警察局申请人身保护,但警察局以中央调查署并未立案为由拒绝了。嘉雅瑞在绝望中,想到了最后一个保护丈夫的武器——互联网。

“如果知道我丈夫举报的人越多,我丈夫会越安全。”女性的直觉使嘉雅瑞迅速行动起来,她的网站http://fightcorruption. wikidot.com/在2007年3月开通了,她把事情的整个经过,丈夫写的举报信,一家人受到的威吓过程一一晒在网上。嘉雅瑞还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联系了《印度快报》等媒体,连《纽约时报》、《每周卫报》、《海湾时报》等国外大媒体都报道:印度一个家庭主妇,在运用互联网保护她的举报人丈夫。

也不知是不是互联网的作用,丈夫的生命没有受到进一步的威胁,嘉雅瑞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们最终的命运。

2010年6月22日,卡纳塔克邦法院传召马黑矢出庭,事由是当地居民诉其擅自改变一块属于其家族的5400平方英尺的土地的用途,从居住用地改为商业用地。马黑矢并没有出庭。他的家族在卡纳塔克邦有悠久的政治渊源。他的妹妹萨罗金妮曾任印度的联邦部长。无论举报信还是司法起诉,可能他都会毫发无损。

嘉雅瑞已经不在乎了,她的网站成为全印度举报者得见天日的地方。她专门开辟了一个“Other Whistle Blower in India”(其他印度举报人)的专栏,真可谓集印度举报人报道之大成。有因孟买港举报盗窃物资而丢官的公务员,有举报部队购买以次充好设备而遭打击报复的陆军中校,有揭露土地交易中腐败行为而被杀害的专业举报人萨迪等。

可是,嘉雅瑞不是印度的包青天,她没有龙头铡刀向官场的腐败开刀,她甚至不知道媒体和互联网的保护伞,能为她和其他举报人撑起多大的一片天空。

印度并不令人绝望,它的政治体制还是有很高的自洁能力。但是,法律程序繁杂,政府缺乏执行力,官场上盘根错节的家族关系,缺乏对举报人进行保护的法律,光靠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压力,终将会令正义姗姗来迟。随着印度经济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公务员和私营企业及外企员工的收入差距拉大,公务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渎职的现象将会加剧。

印度能否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注入清廉的活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陈畅鸣 charmingchin@163.com

猜你喜欢
举报者丈夫印度
今日印度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我能起诉举报者吗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One-Dimensional-Unsteady Thermal Stress in Heat-Ray Absorbing Sheet Glass:Influence of a Sudden Weather Change
新型举报在华发展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