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散文诗与抒情散文、诗的区别

2010-11-25 20:14李标晶
散文诗世界 2010年3期
关键词:抒情散文描述性抒情性

李标晶

散文诗和抒情散文、诗有什么区别?这是写作散文诗和欣赏散文诗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从外在形式特征看,散文诗的外在形式特征是“散文形”。就是说,构成散文诗的字、词、句、段、章的形体排列形式与散文相近。散文诗和诗不同,它不要求句式统一、排列整齐;也不严格要求押韵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而可以像散文那样不分行,篇无定段,段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长短结合,整散并用;文笔自然流畅,给人洒脱奔放、舒展自然的美感。但散文诗毕竟是诗,所以严格地说,它的外在形式与散文又是有区别的。在行文上,散文有“形散”的特点,只要主题需要,散文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抒写;而散文诗不允许像散文那样任意纵横笔墨,行文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散文诗只是在外在形式上与散文相近,而本质上不完全相同。

从内在本质上看,散文诗是诗。“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何其芳《关于写诗和读诗》,第27页,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郭风在谈到他创作散文诗的体验时曾说过:“起初,把它写成诗,索性说得明白一点,起初还是分行写的,看看实在不像诗,索性把句子连接起来,按文意分段,成为散文诗”(《叶笛集》后记,作家出版社1959年版)这说明,郭风把散文诗当成诗来写。他认为散文诗只是诗的语句形式的改变,连着写,不分行而已,其基本素质还是诗。诗的素质表现在抒情、意境、韵味上。

散文诗是以抒情见长的文体。“为情而造文”是散文诗的本质特征之一。但是诗和抒情散文也是抒情文体,在艺术功能上,散文诗有哪些区别于诗和抒情散文的地方呢?波德莱尔在《巴黎的忧郁·献辞》中说,散文诗这种形式“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这一论断抓住了散文诗抒情的独特性。“动荡”“波动”“惊跳”等情绪体验,是人们飘忽不定、流动回旋、动态的心灵现象。这是散文诗在抒情上的特长。它最适合表现的是人类意识的流动情景,捕捉变幻不定的情绪波流,神秘莫测的心灵振荡,扑朔迷离的情感火花。它比诗和抒情散文表现出了更充分、更细腻的心灵律动,显示出更强烈的主体心灵色彩。

承认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的文体,这与抒情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难区分了。抒情散文总是离不开纪实,更不用说那些以记叙真人真事为主的叙事散文了。而散文诗几乎没有原原本本地记录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的。即使我们称为纪实的散文诗,其实也是抒写的内心对现实生活的印象,不过这印象很少“变形”——很少对现实生活作想象式的反映罢了。

意境是最能体现诗的素质的。“意境”不仅仅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等审美特点,它更包含着“像外之像”引发出的时间上的连续性与空间上的延展性,它所重视的是画面的生动性与连续性,因此,对于在格式上更加严谨的诗歌来说,每首诗固然都会有意象,却并非一定营构意境。有的诗虽力求“诗中有画”,但诗中的画,往往是“天外数峰”,略具笔墨而已。而散文诗不仅注重事物的神似,而且注重事物的形似,那么散文诗的“境”,不再是略具笔墨的“天外数峰”,而是形神兼备、色彩鲜明的画面。可见,即使有意境的诗歌,由于篇幅格式的限制而只能做蜻蜓点水般的勾勒;散文诗由于结构上的灵活性与语言上的疏放性,就为意境的营构,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空间。作者在创作中写出“真感情、真景物”,感情和景物浑然一体,水乳交融,这样创造出来的意境才优美动人。在意境的创造上,诗和散文诗还有方法上的差异性。诗歌可以用情随景生,寓情于景,缘情写景,景略情浓,情景分列等等方式,用比兴、议论造境的方法创造意境。而散文诗排斥比兴和议论造境的方法,主要采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创造意境,采用对客观景物的实际描写,造成想象空间。

散文诗的意境创造和散文也不同。散文的意境重“情”,往往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情与景呈现出一元对立关系,往往以记叙和描写的手法于写生中写意;而散文诗中的意境往往利用诗意的情节和细节来建构,不仅具有描写性,还具有诗的储蓄性、跳跃性,结果是景、情、理的三位一体。这样,在散文诗中,景外蕴涵着情,情中蕴涵着理,已由一种情景交融升华为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哲理式意境。这样,不仅能抒发出作者对生活感受的“一己”之情,并且在深层次上透射出作者的理性思考与哲学意蕴,体现出一种生活的本质和人生奥秘的真谛。

在结构特征上,散文诗的结构与诗和散文有什么不同呢?“诗是以‘线’抒写生活的,散文是以‘面’反映生活的。散文诗呢?它应该是以‘点’来折射生活的。”(陈元麟:《散文诗的系统分析》,《当代文艺探索》1986年创刊号)因此,散文大都有线索,有时空长度;而散文诗则毋需线索,常常由诗人情感燃烧的那一点辐射开来,而内在情绪则形成环环相生的情感冲击波,以此扣动读者的心弦,从而进入诗的境界。

在表现特征上,散文诗与诗的不同之处在于散文诗经常运用描述和议论的表现手段。而散文诗的描述手段又与散文有着明显区别。散文诗的描述性从属于抒情性,它的状物、写景、叙事无不渗透着情韵,目的并不在于再现人事景物。在散文诗中,客观事物只有融入了主观情感意绪,成为心境象征的时候,才有描绘的意义。抒情散文也要表现主观情思,但往往是在客观描述基础上的联想升华,它通过描述,再现的是客观的状貌、情态。由于散文诗与抒情散文的这一点不同,所以,虽然它们在构思立意上都注重托物寄情、借景抒情,但散文诗更注重主体情思浸润下的象征描述,而抒情散文更强调忠实于客体景象。散文诗的描述依据的是主体情思的演进轨迹,它以灵活自由的跳跃性笔触对客体景象进行勾勒,而抒情散文的描述更为绵密周到,依据客观景象的逻辑关系展开叙写。基于此,散文诗比散文虚一些。所谓虚,一是在进行细节描写与情节叙述时,不能像散文那样细致、详尽,而应该提炼得单纯一些。二是散文诗的描述不像散文那样进行过程性的叙述和描写,拒绝场景的客观临摹,它通过细节的编织、情绪的渲染,创造意境和艺术气氛,诉诸于读者的想象,由此获得美感。

散文诗也允许议论成分的适当介入。散文诗作为“诗”,其“诗意”可以表现为情韵,也可以表现为理趣。散文诗中的议论和诗中的议论一样,必须伴随以诗情,议论性和描述性是扭结在一起的。散文诗有了议论,常使作品获得理性深度和思想魅力,使其具有哲理感。

散文诗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不仅把诗和散文的表现手法运用于散文诗,还吸收其它文学艺术成分,如绘画的丰富多彩,音乐的美的旋律和悠扬的节奏,电影中的蒙太奇,小说中的意识流等。运用较多的除了叙述、描写、抒情等,还有象征、隐喻、暗示、烘托、变形、幻化、通感、断裂、铺垫、反衬、对比、白描、拟人、夸张等。

精微的细节描写是一种散文笔法,但是在散文诗中描写常常和抒情交汇互补使用。这一点与抒情散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描述性在这两种文体中的指归,具有根本的不同:在散文诗中,描述性是从属于抒情性的,无论是状物写景都在透露出情韵;而抒情性散文在很大程度上却是为了再现客体的状貌、情态,并以惟妙惟肖传神为其极致境界。散文诗展现主体情思,是不着痕迹地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是整体的象征性抒情;抒情性散文也要表现主体情思,但那往往是在客观描述基础上的联想升华,形诸文字就是“画龙点睛”“卒章显志”这一点手法的运用,它的抒情成分可以从文字中加以离析,它是局部的比喻性抒情。散文诗和抒情散文都注重托物寄情,借景抒情的构思立意,可是后者必须忠实于客体景象,而前者往往更重视在主体情思浸润下的象征描述,甚至不惜使客体景象变形。抒情性散文的描述性更臻于绵密周到,行文间具有严谨的逻辑性,而且依据客体景象的逻辑关系展开描写,而散文诗却只依据主体情思的演进轨迹,以十分灵活的,甚至具有极大跳跃的笔触对客体景象进行勾勒。散文诗也有散文般的对客体景象浓墨重彩的渲染,但那是为了适应表现主体情思的需要,而不是为了逼真地再现客体。

散文诗的抒情性与描述性浑融交汇的时候,作品的意境更加含蓄蕴藉,从而增强其审美张力。这里,描述也是抒情,而且是更为耐人寻味,富于审美张力的抒情。正是在这一点上,散文诗才能显示了浓郁的情韵致,从而有别于一般的散文。

在语体上,散文诗的语言是抒情性的想象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是叙事性的现实的语言。散文诗的语言具有散文语言无法比拟的弹性美、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情感含量和美感含量都比较大。散文为文,语言要求简洁洒脱,更多一些娓娓而谈,写清作者情之所系的来龙去脉,抒情也更细腻,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衔接较紧密。散文诗为诗,语言要求浓缩、跳跃,一般是跳跃式地联结意象,句与句之间,尤其是段与段之间,往往是似断实联的关系,这就留下较多的可供读者想象的空白美。与诗相比,散文诗没有诗的韵脚、节奏、音节、行数、排列,即没有诗歌的外形式的羁绊。散文诗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几种:散文的形式,散文与诗交错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与单句(诗句)的交错。这是抒情诗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猜你喜欢
抒情散文描述性抒情性
虚构人名的内涵意义分析*——描述性理论面临的挑战和反驳
“臆断”所指非李渤
舞台灯光设计的抒情性表达研究
浅析独立主格结构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段落翻译中的运用
特效电影中的音乐表现分析
从描述性到分析性:法律史教学改革管见
纪实摄影的抒情性
抓依附之巧教好抒情散文
读出抒情散文的“抒情味”
中外抒情散文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