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文体的真正独立

2010-11-25 20:14陈志泽
散文诗世界 2010年3期
关键词:相融散文诗文体

陈志泽

当下,要说散文诗文体已经独立显然为时尚早。还有许多人不知道散文诗为何物,诗歌说我可以让你沾个边,散文有时接受它入伙,作协总结创作成绩时没有它,文学评奖——特别是鲁迅文学奖没有它。究其原因,我以为最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文体的定位不清,缺少一致的、有力的正确导向,更没能真正确立独立文体的地位。

笔者已有《强化散文诗的文体意识》一文(载《散文诗世界》2008年10期,编入《2008年中国散文诗精选》),就散文与诗的完美相融是散文诗文体的主要特征、散文诗文体意识必须强化等问题作了阐述,在此,本文只就散文诗文体独立的问题再作些补充。

关于散文与诗的完美结合、相融是散文诗的主要特征和散文诗文体的独立等问题,柯蓝、郭风等大家已有长期卓有成效、影响深远的实践和深刻的理论阐述。(见柯蓝《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郭风《谈谈散文诗》,《散文诗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等)。中国散文诗学会成立时,冰心的贺词“散文诗,就其词义来说要兼有散文的自由流畅,和诗的声韵铿锵。”艾青的贺词:“让诗和散文携手并进,进入美的天国。”朱子奇的贺词《散文诗赞》:“散文和诗,如同你的双翅。舒展双翅吧。奋勇腾飞吧。迎着阳光,穿过风雨,飞向美的乐园,飞向万花盛开、万鸟鸣唱的乐园。”对于散文诗文体特征的论断可谓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有一种说法:“散文是散文诗的外衣,诗是散文诗的本质。”散文只能是“外衣”吗?散文诗顾名思义似可这样解释:一是“散文的诗”,(即茅盾所说的“散文形的诗”)“散文”作为定语,修饰、限制后面的“诗”。二是“散文与诗”,散文、诗是两样东西,相融在散文诗这一文体里。也就是说,散文的元素可以而且应该融入散文诗的肌体。散文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颗灿烂的文学明珠,不应该鄙薄散文。散文与诗的相融,关键是如何相融。散文与诗的相融,只是与诗相融的散文的元素被吸取在散文诗的整体中,其中最突出的散文的元素是散文最优越的叙事功能,散文的有诗意的细节,散文的语言调式、语境,散文的率真、朴素、自然的飘逸风姿等等。但它们已经融入散文诗中,散文的完整结构已经打破。刘半农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译作印度垃坦·德维的《我行雪中》,称它是一篇“结构精撰的散文诗”。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抒情散文混淆于散文诗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不具备诗的本质外,就是结构上还保留散文的格局。波特莱尔在《巴黎的忧郁》中《给阿尔塞纳·胡赛》一文里描绘散文诗的结构特点时说:“人们如果说它没首没尾的话,那将是不公正的;恰恰相反,这里所有的篇章都同时是首,是尾,而且每篇都互为首尾。”“请注意,这样的组合为我们大家——您、我和读者们提供了何等的方便啊!我们可以随意地把它切割……去掉‘一节椎骨’吧!您将发现这支幻想曲的两端会毫不费力地联接起来;把它砍成无数的小段吧!您也会发现它们每段都可以独立存在,自成一体……”这是十分精彩与精辟的解说。阅读中曾看到有文章想当然地对于这一位散文诗的鼻祖的散文诗如何诗化的论述,事实恰恰相反,波德莱尔在《给阿尔塞纳·胡赛》一文中曾明确表白过:“我们哪一个不曾梦想创造一个奇迹——写一篇充满诗意的、乐曲般的、没有节律没有韵脚的散文……”我惊异于这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竟然将自己的散文诗说成是“散文”。一些评论家也将这一本散文诗集称为散文集。波德莱尔是大诗人,但他的散文诗结集《巴黎的忧郁》写实的风格显而易见。书中像《头发中的世界》这样的诗意浓郁的散文诗不多,更多的是融入散文元素、具有散文倾向的作品。君若不信,请细读之。如《老妇人的绝望》写的是“一位瘦小干瘪的老妇人”同“所有的人”一样,对“一个漂亮的小孩儿”表示热情、喜欢,“可是孩子却吓坏了,在衰弱的老妇人的抚摩下拼命地挣扎着,尖叫声充满了整个屋子”。“好心的老妇人只好重又回到自己那永久的孤独中去。她躲到一个角落里哭泣着”。再如《讨好者》描绘了一位美男子,“只见他戴着手套,油头粉面,紧紧地系着领带,裹在一套崭新的衣服之中。他走上前来,摘下自己的帽子,向蠢笨的驴子彬彬有礼地鞠一躬”的“讨好”。还有《狗和香水瓶》《每个人的怪兽》等许多。波德莱尔善于以一件很渺小、很可笑的小事表现社会生活中很复杂很庞大的现象,善于以一件不引人注目的小事加以夸张或用一些常见的琐事,寓意现实中人们不易发现的生活真谛。由于吸取散文的某些元素,其语言的张力与涵盖的丰富,作品给人在平实的事件描写中感受到了新鲜而丰富的思想和意境的诗意。诗意虽淡些,但体现散文诗的崭新风姿,以至当它被介绍到中国后极大地影响了鲁迅,催生了《野草》和中国一大批散文诗作家、作品。顺便说一句,作为中国散文诗的丰碑的《野草》也不是“诗化”的作品,其中有不少作品散文的倾向明显。

散文诗加强写实、纪事功能,从而继承鲁迅《野草》的战斗精神、发扬“五四”的优良传统,大量产生富有时代感,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脉搏的,有很强艺术表现力的优秀作品至关重要。波特莱尔谈到他的《巴黎的忧郁》时说过:“总之,这还是《恶之花》,但更自由、细腻、辛辣。”如果不是采用写实的、象征的手法,吸取诸多散文的元素,波特莱尔恐怕难以如此绝妙地“更自由、细腻、辛辣”,更有力、更扎实(当然同时具有诗意)对他所处的现实社会进行讽刺和挖苦,对传统、腐朽的世俗习气无情鞭打和猛烈抨击。这就是散文诗比起诗歌的“方便”之处,这就是充分发挥散文诗写实、纪事和象征功能的独特艺术效果。

“诗是散文诗的本质”强调诗歌本质的必不可少对于散文诗创作当然十分重要。现在是大量的散文诗缺少诗的本质,或没能恰到好处地融入散文的元素,结果是混同于散文,亟需引起严重关切。但如果诗的“本质”被大大地扩大到了“本质”之外,而完全排除散文元素的进入,作品失去散文可能带来的高度自由和丰满、细腻的风韵,过于跳跃、概括,过分快节奏的音乐性等,成为“戴着镣铐跳舞”的不分行的诗,则已不在我们谈论的散文诗创作范畴,而属于诗歌创作的要旨了。我以为两种现象都不利于散文诗独立文体地位的确立。

散文诗的读者现在还比较局限在散文诗作家、散文诗爱好者自己,这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应该是广大的文学爱好者和人民群众。散文诗只有争取广大读者的喜爱,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散文诗创作要能受到广泛欢迎,还有题材、艺术表现以及反映时代、讴歌时代,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亲切、朴素的语言风格等问题需要解决,而从散文诗创作的现状看,大量的还是抒发没能折射现实生活的个人的小情感、小情绪的清浅、轻巧之作,没能摆脱“小摆设”“小玩意”的局限。也有晦涩难懂的问题。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关系到散文诗作家深入生活、吃透生活,艺术上苦练硬功等一系列问题。

我国现阶段散文诗创作似乎在走着这样四条路:一是散文与诗的完美结合、完美相融。二是失控造成的散文化。三是实际上在为诗歌的繁荣效力的“诗化”。四是不受任何文体约束飘忽不定的随意。为了散文诗文体的独立和发展,应该尽早结束这种状态,像认定何为小说、何为戏剧、何为散文、何为诗歌一样,认定何为散文诗,散文诗到底应该走哪条路。

笔者以为散文诗文体的真正独立的主要标志是:散文诗理直气壮地打出被广泛认可的散文与诗完美相融美学特征的旗号,集结了强大的有重大影响的散文诗作家队伍,优秀散文诗作品保持常态地出现在重要报刊上并引起评论界与广大读者的好评与关注。中国散文诗走过90多年的历程了,需要全体散文诗同仁在已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认识一致,切实努力,实现散文诗文体的真正独立,创造无愧于伟大时代的辉煌业绩。

猜你喜欢
相融散文诗文体
心相融
另类文体巧谋篇
散文诗八骏
尹延新:天人合一 物我相融
有一种守望等待你来陪伴(散文诗两章)
我能让水油相融哦
散文诗漫议
当代散文诗的“突兀”艺术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