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药剂筛选

2010-11-27 02:49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0年5期
关键词:三唑酮井冈纹枯病

王 真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贺飞英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朱福兴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防治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药剂筛选

王 真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贺飞英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朱福兴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用6种常见的杀菌剂对水稻纹枯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发现,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抑菌效果比较好,EC50分别为0.270 1 mg/L和0.766 2 mg/L;其次为菌核净、多菌灵和三唑酮;抑菌效果最差的是福美双,其EC50值达到5.392 5 mg/L。

水稻纹枯菌;生长速率;防治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各产稻区普遍发生的病害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施氮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稻纹枯病的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目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为井冈霉素。井冈霉素在我国使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因此监测其抗性发展情况尤为重要。周明国等[2]、金梅松等[3]检测了江苏、浙江等6省不同用药水平的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a)对井冈霉素的抗药性,认为田间还未出现抗药性问题。张穗等[4]发现引起水稻纹枯病的丝核菌有AG-1IA和AG-1IC 2个菌丝融合群,前者产生的菌株对水稻纹枯菌没有产生抗性,而后者产生致病菌株的频率虽然很小,但抗性水平却很高。胡秀荣等[5]用井冈霉素对福建稻区的161株水稻纹枯菌进行抗性监测,发现该地区的水稻纹枯菌对井冈霉素已经产生了中等的抗性。鉴于水稻纹枯菌对井冈霉素存在一定的抗性风险,为解决防治水稻纹枯病药剂单一性的问题,有必要进行药剂的筛选,找出备选替代药剂,以便为水稻纹枯菌的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水稻纹枯病菌:室内转代培养20次以上。

1.2 供试药剂及其配制

98.1%多菌灵原药:用0.1 mol/L的盐酸,溶解成1 000 mg/L的母液,放于棕色磨口瓶中冷藏备用;96%菌核净原药:浙江温州农药厂生产,用甲醇稀释成1 000 mg/L的母液,放于棕色磨口瓶中冷藏备用;96.6%醚菌酯原药(江苏耕耘化工有限公司)、95%三唑酮原药(四川化学研究设计院)、96%福美双原药(河北冠龙农化有限公司):3种原药用丙酮稀释成10 000 mg/L的母液,放于棕色磨口瓶中冷藏备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培养基

采用PDA培养基[6]。原料配方:去皮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蒸馏水1 000 mL。具体的制作方法:将马铃薯去皮,切成小块,于锅中加水1 000 mL煮沸30 min,用双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加糖,并加水补足1 000 mL。

1.4 试验方法

将上述6种杀菌剂用无菌水稀释成不同浓度,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注入熔融的PDA培养基中,配成不同浓度的含毒培养基。待含毒培养基冷却后,用5 mm打孔器打取水稻纹枯菌斑外围菌丝,用镊子夹取打好的菌碟,菌丝面朝下放在培养皿的中央,封口后放在26 ℃培养箱中培养48 h。每个浓度4次重复,以不含药培养基为对照,待对照的培养皿菌丝长满或快要长满时,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的直径,每个浓度的4个重复取平均值,处理成校正抑制率,抑制率转化为机率值,浓度转化为对数值,用DPS 7.01版软件分析数据,并求回归方程Y=a+bx、相关系数r和EC50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剂筛选

表1 6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Table 1 Toxicity of 6 fungicides to Rhizoctonia solani Kuhn

6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6种单剂中对水稻纹枯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是醚菌酯,其EC50仅为0.270 1 mg/L,其次是苯醚甲环唑,其EC50值为0.766 2 mg/L。但从这2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可以发现,其b值都非常小,即随着浓度的提高,药剂对水稻纹枯菌的抑制效果却很慢,从而可能导致相应的EC95值会很大,所以当纹枯病菌大发生时,这2种药的治疗效果会很有限,故推荐其作保护剂使用。多菌灵、菌核净和三唑酮的EC50都在1.00~2.00 mg/L之间,防治效果相差不大。福美双的抑菌效果相对差一些,EC50达到5.392 5 mg/L,是醚菌酯的20多倍。

表2 不同比例混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菌的共毒系数Table 2 The co-toxicity coefficient of the fungicides mixture in different ratios

注:表中的配比以有效成分计。

2.2 混剂筛选

选取药剂福美双和三唑酮,分别按照1∶1和3∶1的比例混配,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当福美双和三唑酮2种药剂的混配比为1∶1和3∶1时,CTC(共度系数)值都在50~200之间,表现为毒力相加作用。

3 小结

选用常见的6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菌进行室内生物测定,发现醚菌酯的EC50值最小,表明其抑菌效果最好,抑菌效果最差的是福美双。醚菌酯和福美双都属于保护性的杀菌剂[7],不能内吸传导,但抑菌活性却相差20多倍,这可能与它们作用靶标不同有关。福美双和三唑酮按照1∶1和3∶1的比例混配,表现为相加作用,但从二者的CTC可以看出,当三唑酮的比例较大时,相加作用更明显,适当增大三唑酮的比例,有可能会表现出更好的相加或增效作用。

[1]李熙英,吕龙石,权成武.水稻纹枯病化学防治初报[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1998,20(4):294~295.

[2]周明国,叶钟音,刘经芬.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抗药性检测、监测和诱导[J].中国水稻科学,1991,5(2):73~78.

[3]金梅松,蒋文烈.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对井岗霉素的抗药性测定[J].浙江农业学报,1997,9(3):127~130.

[4]张 穗,许文霞,薛银根,等.郑州郊区水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敏感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1995,11(4):171~173.

[5]胡秀荣.水稻纹枯病对井冈霉素的抗性监测及其风险评估[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6~38.

[6]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62~63

[7]徐汉虹.植物化学保护学(第4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38~159.

2010-03-25

王 真( 1982-),男,湖北房县人,农学硕士,助教,主要从事病原菌抗药性研究.

朱福兴,E-mail:wz020514@163.com.

10.3969/j.issn.1673-1409(S).2010.02.003

S435.111.4+2

A

1673-1409(2010)02-S005-02

猜你喜欢
三唑酮井冈纹枯病
井冈的山泉水
井冈精神 培根铸魂
利用室内微宇宙系统研究三唑酮对淡水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红五军井冈突围
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在草莓及土壤中残留消解动态
锌肥与三唑酮配合喷施对冬小麦锌营养品质的影响
激健减量增效助剂在小麦条锈病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四川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