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依匹斯汀、雷尼替丁和自血疗法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2010-11-27 00:47刘海霞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雷尼替丁风团斯汀

柳 兵,刘海霞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湖北 荆州 434020)

盐酸依匹斯汀、雷尼替丁和自血疗法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柳 兵,刘海霞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湖北 荆州 434020)

目的:观察盐酸依匹斯汀、雷尼替丁和自血疗法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1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口服盐酸依匹斯汀10mg, 1次/d,雷尼替丁150mg,2次/d,自血疗法,1次/3d,10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仅口服盐酸依匹斯汀10mg,1次/d,连用30d。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痊愈49例(81.7%),总有效率91.7% ;对照组痊愈40例(66.7%),总有效率为78.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 05)。结论:三联疗法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方法。

盐酸依匹斯汀;雷尼替丁;荨麻疹;自血疗法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皮肤病,其病程长,病因复杂,临床治愈比较困难。为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应用盐酸依匹斯汀、雷尼替丁和自血疗法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入选标准 ①年龄12~60岁,性别不限;②临床确诊为慢性荨麻疹患者,病程至少6周以上;③治疗前1个月未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调节药物,1周内未服用过对本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药物;④ 无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及系统性疾病。

1.1.2排除标准 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②对H1及H2受体拮抗剂及衍生物过敏;③正在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唑类抗真菌药物;④其他类型的荨麻疹患者,如物理刺激引起的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遗传血管性水肿等;⑤不按规则用药者、不按医嘱复诊和随访、资料不全、观察期间遇有特殊情况(如其他系统疾病、意外事件)而终止治疗者。

1.1.3一般资料 共入选的120例患者,病程3个月~5年,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期、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盐酸依匹斯汀10mg,商品名为亦殊(由北京郎依医药有限公司生产),1次/d,雷尼替丁150mg,2次/d,抽取自身静脉血5ml臀部肌肉注射,1次/3d,10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仅口服盐酸依匹斯汀10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30d。

1.2.2临床疗效观察及疗效评判标准 按4级评分方法记录服药前后的症状和体征,并计算疗效指数,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并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的表现及转归。荨麻疹症状和体征的4级评分标准;①风团数目: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数1~10 个;2 分为风团数11~20 个;3分为风团数gt;20个,遍布全身。②风团大小: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直径lt;1cm;2分为风团直径1.0cm~2.5cm;3分为风团直径gt;2.5cm。③瘙痒程度:0分为无瘙痒;1分为轻度瘙痒,不影响睡眠;2分为中度瘙痒,每晚因瘙痒觉醒次数≤2次,影响睡眠,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3分为重度瘙痒,每晚因瘙痒觉醒次数gt;3次或无法入睡,影响睡眠、正常生活和工作。④风团发生次数: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每天出现1次;2分为风团每天出现2~3次;3分为风团每天出现gt;3次。⑤风团持续时间: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持续时间≤4h;2分为4hlt;风团持续时间≤12h;3分为风团持续时间gt;12h。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gt;90%;显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为60% ~89%;有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为20%~ 59%;无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lt;20%。有效率为痊愈加显效例数占总数的百分比。

1.3统计学处理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总共有120例患者完成该临床观察,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表1 三联疗法与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lt;0.05。

2.2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轻度嗜睡,3例口干,1例头晕;对照组有3例困倦,2例头晕、口干,均可耐受,且随治疗进展,耐受性增强,均未中断治疗。两组均未发现其他副作用。

3 讨 论

慢性荨麻疹为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多与感染、药物、饮食、接触物、自身免疫、精神因素、物理因素及系统疾病等方面有关[1]。目前认为组胺是引起荨麻疹的主要炎症递质,其他如5-羟色胺、激肽、乙酰胆碱、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炎症递质也在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盐酸依匹斯汀是一种新型强效抗过敏药物,对H1受体有很大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故能竞争性阻断H1受体,而且能抑制白三烯诱导的粒细胞趋化,拮抗血小板激活因子和缓激肤,抑制细胞释放多种炎症介质,达到抗过敏的作用[2]。雷尼替丁为一选择性H2受体拮抗剂,作用持久,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使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更为完全、持久。

新的研究证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不仅有IgE介导的体液免疫参与,也有细胞免疫的参与[3]。其中Thl/Th2比例失衡,即存在Th2功能亢进和Thl功能下降。自血疗法是将患者自身的静脉血抽出后再注入其自体的一种方法。目前研究认为,自血以有效的刺激抗原,引起不发热的蛋白应激作用,从而刺激机体自身免疫系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以抵御外来过敏原的干扰,加速疾病治愈。自血疗法具有降低机体的敏感性及非特异性脱过敏作用[4]。

笔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盐酸依匹斯汀、雷尼替丁和自血疗法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经一个疗程的临床观察,从患者的疗效指数及整体疗效分析结果均表明,三联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7%,表明联合治疗可以从多方面阻断过敏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并且是安全有效的。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3.

[2] 于小兵,严丽英,淆晓涛,等.依匹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206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10):615.

[3] 唐亚娟.荨麻疹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检测[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28(5):284.

[4] 吴妍静,张理梅.论自血疗法在皮肤病中的运用及发展[J].光明中医,2008,23(10):1457-1458.

[编辑] 一 凡

R758.24

A

1673-1409(2010)02-R025-02

10.3969/j.issn.1673-1409(R).2010.02.010

2010-03-10

柳兵(1969-),男,湖北荆州人,副主任医师,从事皮肤病临床诊治工作。

猜你喜欢
雷尼替丁风团斯汀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的疗效对比研究及药学分析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美国FDA下令立即撤回所有雷尼替丁产品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凯帕斯汀《变奏曲》的特点及启发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炎琥宁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