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非血液检测引起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0-11-27 00:47刘志泉梁丽雯陈宝葵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血液制品血站献血者

刘志泉,梁丽雯,陈宝葵

(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广东 佛山 528300)

某地区非血液检测引起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

刘志泉,梁丽雯,陈宝葵

(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广东 佛山 528300)

目的:调查分析非血液检测因素引起血液报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率,减少资源的浪费。方法:对血站2006年至2008年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进行相关统计,并对报废原因加以分析。 结果:2006年至2008年血站因非检测因素报废血液共计8915 袋,报废原因前三位分别是脂血、过期、少量血;报废血液类型前三位分别是血浆、手采血小板、全血及悬浮红细胞。结论:进一步加大对无偿献血知识特别是血液生理方面知识的宣传,规范献血前征询、血液采集、制备、贮存运输及库存管理等各环节操作,可有效控制血液报废,减少血液浪费。

无偿献血;非血液检测因素;血液报废

血液及血液制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主要用于临床挽救病人生命。因非检测因素而报废的血液,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血液资源,同时也浪费了采血耗材、检测试剂和人力管理等。为了做到科学合理利用血液资源, 减少血液报废, 笔者对2006年至2008年本地区非血液检测因素引起的血液报废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6年至2008年经本站检验科检验合格, 但由于其他非血液检测因素引起的不合格的, 由质管科和相关科室核对确认的报废血液, 共计8915袋。

1.2方法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不合格血液逐袋逐项进行判别、归类、统计。分别统计2006年至2008年血液采集、报废基本情况;2006年至2008 年非检测因素报废血液原因及其比例;2006年至2008年非检测因素报废血液类型统计及其比例。非检测因素报废血液原因中的脂血、过期、不足量血、破损和析出按标准判别,而归为其它的是指医院退血、血液颜色异常、黄疸、检出不规则抗体、血袋质量问题及仪器故障、献血者个人因素等。

2 结 果

2.12006年至2008年非血液检测因素报废血液数量及原因2006年至2008年非检测因素报废血液分别是4341、1792、2782袋,主要报废原因分别为脂血、过期报废、少量血及破损等。见表1。

表1 2006年至2008年非血液检测因素报废血液数量及原因 袋

2.2按照血液种类报废血液数量及原因从多到少排列为:血浆、手采血小板、全血及悬浮红细胞、单采血小板,详见表2。各种血液种类血液报废原因分析见表3。

表2 2006年至2008年非检测因素报废血液类型统计 袋

表3 2006年至2008年各种类血液制品血液报废原因统计分析表 袋

2.32006年至2008年部分血液制品报废原因统计分析见表4。

表4 2006年至2008年部分血液制品每年报废数量统计 袋

3 讨 论

通过统计调查发现,本血站非血液检测因素报废血液当中,根据血液制品种类排序为:血浆、手采血小板、全血及红细胞等。根据报废原因排序主要为:脂肪血(乳糜血)、过期报废、少量血及破损等。血浆报废的主要原因是脂肪血、少量血、过期和破袋;红细胞制剂报废的主要原因是过期报废、少量血及破损等;手采血小板报废的主要原因是过期,单采血小板主要原因为析出和过期。

血浆是非血液检测因素报废血液类型的首要品种,在非检测因素报废血液总数占68.56%。其中又以脂血血浆报废为最多。其主要原因是献血者一般并不了解献血前进食高脂高蛋白食物会造成血液的报废,进食高脂高蛋白食物后参加献血又未有和体检医生进行充分沟通。部分血浆由于破损而报废,主要是由于血浆在-20℃低温环境下脆性增加, 在储存、搬动、发放、运输过程中容易碰撞而破损造成报废。全血及红细胞制剂主要报废原因为:过期报废、少量血及破损。其中全血及红细胞制剂过期又以2006年度报废最多,主要因为血液采集的实际数量或血液制品制备的实际数量与临床需求不相符,2006年度主要为节假日备血过多引起,2007、2008年通过加强库存管理减少节假日的备血,过期报废有了大幅度下降,2007、2008年全血及红细胞制剂过期报废主要原因为血液偏型引起。全血及红细胞制剂破损主要是离心破袋,离心破袋除了与血袋本身质量问题有关之外,也与人为操作因素密切相关,如热合导管不严、装杯不正确、存在死腔、配平不准确等[1]。而不足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穿刺技术、献血者血管过细或不明显、紧张、姿势不放松等导致血流不畅引起。手采血小板品种报废主要是过期导致,因为浓缩血小板保存期短,临床需求计划有不确定性,为保障应急用血小板,血站会提前制备手采血小板造成手采血小板报废偏多。单采血小板主要报废原因为析出,据报道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的损伤正是冰冻血小板融化后出现析出物的主要原因[2]。主要是由于冰冻机采血小板在采集制备阶段,出现穿刺不顺利,血流不畅,血浆流速过低,采集时间延长、脂肪血;血小板采集后未能完全解聚即急于加冰冻剂同样会使部分血小板不能充分接触防冻剂;在加防冻剂后没有立即放入超低温冰箱,在室温时间存放过长等。

针对以上出现非血液检测因素报废血液的原因,笔者认为采取以下几个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血液报废。①对于脂肪血可以采取以下两方面的对策,一方面,血站在平时的宣传工作中应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如在宣传资料中告知献血者献血前应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以免造成血液报废,这样可以让一部分献血者主动延期参加献血。另一方面,体检医生在体检过程中,加强与献血者的沟通,除了可以了解其近期进食情况,判断是否适合即时献血外,亦可帮助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如高脂血症)的献血者,此类献血者献出的血液脂血比例较高[3]。②加强血液库存调控策略的实施,根据临床需求变化和实际库存情况,严密制定血液采集计划,有目的地调整血液采集,加强临床用血指导,避免血液偏型、集中采集等情况,有效避免血液过期等因素造成的血液报废,以满足临床急救用血需要。③提高采血穿刺技术,为献血者提供舒适良好的采血环境,加强与献血者的交流,舒缓献血者紧张情绪,确保血液采集顺利进行。④建议在血浆冰冻之前加定型硬纸盒包装[4],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应注意轻拿轻放。在离心血袋时,工作人员应规范操作,离心前检查各热合位点是否牢固,正确装杯,准确配平。离心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离心,不随意修改离心机参数。⑤对于冰冻单采血小板的析出,建议加强穿刺技术的培训,选择血管良好的献血者,在加冷冻剂过程中要充分混匀,及时放-80℃超低温冰箱,并加强制备过程及贮存过程的冷链控制。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非检测因素致血液报废的原因,采取进一步加大对无偿献血知识特别是血液生理方面知识的宣传,规范献血前征询、血液采集、制备、贮存运输及库存管理等各环节操作,可有效控制血液报废,减少血液浪费。

[1]车火娇,詹伟波. 血液离心血袋破损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09,2(1):59-60.

[2]杜克清,吴绪华,刘景汉,等. 冰冻机采血小板出现析出物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中国输血杂志,2006,19(2):134-135.

[3]张慧菊.流动采血车及单位计划献血重度脂肪血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8(3):233-234.

[4]张清平, 穆士杰, 张献清, 等. 血浆袋外套硬纸盒能有效减少冰冻血浆破袋率[J]. 中国输血杂志, 2004, 17(3) : 1651.

[编辑] 一 凡

R457.1+2

A

1673-1409(2010)02-R066-03

10.3969/j.issn.1673-1409(R).2010.02.030

2010-03-05

刘志泉 (1978-) ,男,广东阳春人,主管检验技师,从事临床输血、输血检验和血液质量控制工作。

猜你喜欢
血液制品血站献血者
成都地区医疗机构红细胞类及血浆类血液制品退回的现状分析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临床用血存储信息平台的构建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华兰生物(002007):血液制品回暖 疫苗业务有亮点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