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2006年至2008年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统计与分析

2010-11-27 00:47林敏诗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顺德区血站血浆

林敏诗

(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广东 佛山 528300)

顺德区2006年至2008年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统计与分析

林敏诗

(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广东 佛山 528300)

目的:通过对顺德区2006年至2008年年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统计与分析,以建立顺德区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分析与管理系统,实行有效的监测、收集和分析输血反应信息,了解输血反应发生的频率和范围。方法:制定3种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格,收集输血不良反应的各种数据在输血不良反应的事件的分析与管理系统中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有效的监测、收集和分析输血反应信息,解决了各医院输血反应的报告数据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问题,提高顺德区各级输血机构对输血不良反应的信息反馈能力,保障数据的准确性。结论:通过建立顺德区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分析与管理系统,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确保输血安全。

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安全;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分析与管理系统

血液安全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血液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1-4]。近几年来输血官司不断增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建立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分析与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更有效收集输血不良反应的信息数据,我站自2006年起建立顺德区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分析与管理系统,提高我区各级输血机构对输血不良反应的信息反馈能力,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大大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对顺德区2006年至2008年年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从2006年开始,对我区23间医疗机构的输血情况和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进行数据收集。

1.2方法从血液的采集到受血者追踪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预警,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数据收集、储存、分析与处理,找出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①根据国际输血协会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5],制订规范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相关调查表格3种。②由输血管理委员会或输血协会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同时每一所医院选派若干名业务骨干和科主任,由血站统一组织培训有关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事件数据规范、如实、及时填写,以便减少差异发生率。③采用回馈性的即时收集。血站在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以顺德区23所医疗单位发生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事件为数据收集对象,要求医院的上报率要达到96%以上,并由专职人员填写和上报。④血站收集各种数据后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找出导致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原因和各个环节。⑤针对研究结果对输血链各环节进行整改。⑥对整改后的输血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评估,初步建立我区成熟的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分析与管理系统。所有数据采用CAABB输血服务标准化系统V2.0软件进行处理。

2 结 果

2.1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相关调查表格回收情况顺德区2006年至2008年年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分类相关调查表格回收情况见表1。表1结果显示,在2006年由输血管理委员会组织,由血站负责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数据规范填写和上报数据要求的培训,有效回收率可达到98.00%。

表1 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回收情况

2.2各种血液成分的输血病例数2006年至2008年各种血液成分的输血病例数见表2。其中全血占0.42%,红细胞悬液占49.8%,血浆占43.5%,机采血小板占2.8%,冷沉淀占3.3%。

表2 2006年至2008年各种血液成分的输血病例数

2.3各种血液制品的输血反应发生情况各种血液制品的输血反应病例数、发生率见表3。

表3 各种血液制品的输血反应病例数、发生率

3 讨 论

由于我国在血液预警方面起步晚、基础差,建立地区性的临床输血监视系统成为血液管理的关键部分。因此,我站组织了全区临床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数据规范填写要求,医院通过培训学习,对相关信息及时收集、分析、统计并建立数据信息库存,在血液中查找出带的不规则抗体的血液,血站进行成分分离处理或避免向临床医院提供,把相关的信息反馈向供临床,从而减少用血不当的发生。

我站通过采用CAABB输血服务标准化系统V2.0软件进行处理,把临床医院反馈的输血不良反应信息与血站血液信息管理系统联系起来,并进行资料收集、分类、分析统计。评估血液成分在输血中的有效性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在表2、3中的输血不良反应中,以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为主,如输血反应未能及时对症治疗,轻者可出现发热,重者可危及生命。从表3中看,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占100%,且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发热反应占72.6%(1083/1492),主要发生在输注红细胞和血浆中,红细胞的输血反应以发热反应为主,这与红细胞悬液中仍残留白细胞抗体有关,血浆的过敏反应占40.0%,与血浆中含免疫抗体有关。

当病人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临床医生要及时按相关程序作出相关处理[6-7],但更重要的是保证和提高安全血源,这是血站的首要任务。①要求体检医生必须执行“一个办法,两个规范”和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严格评审献血者的献血资格,做好献血前的咨询工作和体检的评审工作。②招募低危的献血者。为保障血液安全,血站建立献血屏蔽与淘汰制度,在体检过程中了解存在有高危风险者进行劝退,以防不安全的隐患的发生。③加强血液的冷链监控,血液从采集到医院的整个过程的实施冷链控制,以保障血液的质量。

通过输血不良反应信息系统,顺德区中心血站提高了血液质量,保障了临床用血安全。血站于2009年8月1日向全区提供病毒灭活血浆,利用亚甲蓝光化学法,在光合作用下,使病毒的核酸断裂,包膜破损,控制输注血浆引起的病毒传播性疾病的发生。2010年筹划开展的“过滤去除白细胞技术”把血液中白细胞的去除,有效降低了非溶血性输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率,减少同种免疫和病毒传播等输血副作用,以提高输注血液安全度,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血液脆弱性和输血的潜在危险,证明了建立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分析与管理系统是必要的,不但可监控临床输血反应,还可从血液采集到受血者的使用得到全程的追踪[7-9],可促进血站对血液的质量管理,减少临床用血不当的发生,有助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提高社会公众对血液安全使用的可信度。

[1]王学谦. 输血不良反应的几种类型及其机制[J].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分册,2000,23(3):242-242.

[2]杨崇礼,阎石.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与防治[M]//杨成民,李家增,季阳. 基础输血学.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44-445.

[3]Debeir J,Noel L,Aullen J,etal.The French haemovigilance system[J].Vox Sang,1999,77(2):77.

[4]Loma M,Williamson B.Transfusion harzard reportiug:powerful data,but do we know best to use it[J] ?Transfusion,2002,42:1249.

[5] Williamson LM.Systems contriduting to the assurance of transfusion safety in the United Kingdom[J].Vox Sang,1999,77(2):82.

[6] Busch M,Chamberland M,Epstein J,etal.Oversight and Monitoring of Blood Safe in the United Stares[J].Vox Sang,1999,77(2):67.

[7] 任爱民,高东英,高国静,等.血液预警系统的功能与现状[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5):364-365.

[8]赵凤绵,张爱红,常缨,等.血液预警现状及前景[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5):368-369.

[9]王小平,冯莹,朱跃辉,等.输血不良反应调查与建立血液预预警系统的探讨[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21):85-87.

[编辑] 一 凡

R457.1+2

A

1673-1409(2010)02-R069-03

10.3969/j.issn.1673-1409(R).2010.02.031

2010-02-26

佛山市科技局基金项目(200608138)

林敏诗(1996-),女,广东顺德人,副主任护师,从事血站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顺德区血站血浆
在公园观昆虫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3KC佛山市顺德区展翼家具有限公司
运用极坐标探究圆锥曲线的若干定值问题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