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2010-11-30 08:37吴国静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0年20期
关键词:蜡烛课程标准主体

吴国静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要求。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该如何进行呢?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的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那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应逐步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怎样才能做到在物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尝试: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采取了少批评多鼓励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有一个重要的心里因素——“情感”。教育心理学认为,师爱是教育之魂,是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教育的润滑剂、催化剂,它应渗透在教育的全过程。教师要细心地去捕捉学生身上瞬间闪现的火花,及时的赞美他的闪光点,哪怕在别人眼里只是微不足道的,而对学生而言,那是他的骄傲。要让学生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让他们的心中充满美好的憧憬和理想。这样才让学生喜欢物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其次在物理教学中,常采用适当而必要的“刺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兴趣性,以兴趣引路,并能紧紧地吸引住学生。激发和利用兴趣的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也可增强教师上课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例如进入初中物理的第一堂物理课,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魔术表演”。把一块玻璃直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点燃的蜡烛(为了便于移动它,你可以把蜡烛尾部烧熔;然后把蜡烛粘在一个旧瓶盖里)。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和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拉上窗帘,使屋子变暗,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望去,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正在水中燃烧。把上面实验中的水杯拿开,把你的手指放在原来水杯所在的位置上,他们会惊奇地看到一个很难相信的现象——你居然毫不在乎地把手指放在火焰里燃烧。看得学生满脸迷惑。此时学生会对物理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学生眼里老师就像是一个魔术师,物理实验好像在变魔术,这时教师就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鼓励他们去解开这些“谜”,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以让学生有更大的求知欲。再如讲到“压强增大沸点升高”这个内容时,做如下的实验:在烧瓶中盛半瓶水,用一只插有玻璃管和温度计的塞子塞紧瓶口,再用一段橡皮管把玻璃管和注射器连通(或者连接一个小气筒)。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你可从温度计上看到,当温度接近100℃时,瓶里的水沸腾了。这时你用力推压针筒活塞(或者压气筒活塞),增大瓶里的压强,你会看到,虽然仍在加热,水的温度也略有升高,但是沸腾停止了。这说明,水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升高了。这些实验不但有趣,而且对学生掌握知识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先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求知欲。实践表明,这大大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

二、发挥学生物理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以学生为主体,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主讨论,学生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从而形成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很多知识的获得都可以是老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路,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完成。例如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安全用电》这节课,老师可以搜集生活中的一些用电实例让学生讨论,哪些符合安全用电规则,哪些违犯了安全用电规则。通过讨论,使学习气氛活跃,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而获得了安全用电的知识。又如,在做奥斯特实验时,边做边提出下列问题:(1)导线上未通电前导线旁的小磁针北极指向什么方向?(2)导线通电后,小磁针北极指向什么方向?(3)断电后小磁针北极如何转动?(4)改变导线的电流方向,小磁针北极指向是否改变? 这样,通过一连串的发问,将学生带入一个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从而使学生理解并建立起电流的磁场概念。引导他们自觉地进行讨论、分析、比较、综合归纳,顺利地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和统一,提高了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增强发问的随机性和灵活性,恰当的点拨、启发,或运用变式,或“借题发挥”,或激发灵感,有意识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扩展学生的思维领域。要善于因势利导地向学生提出新问题,在学生成功的喜悦中添加新的刺激,将学生从已知境界带入新的未知境界,推动了思维的发展。物理教学中能多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会使学生的思路更宽阔,思维更灵活,让学生有更多更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体,是主动又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教师是为创设宽松、和谐气氛的组织者,并适时地稍加点拨的帮助者和指导者,不同见解的鼓励者和支持者。而且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对学习物理充满了热情的火花。

实践证明,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能有效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的学习,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育思想。

猜你喜欢
蜡烛课程标准主体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神奇蜡烛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