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南部几处重要金属矿床成矿理论研究与找矿勘查工作进展

2010-12-14 12:09刘大文元春华韩九曦
地球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白山硫化物火山

陈 正,云 飞,肖 伟,刘大文,元春华,韩九曦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

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

3)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 100812

蒙古国南部几处重要金属矿床成矿理论研究与找矿勘查工作进展

陈 正1),云 飞2),肖 伟2,3),刘大文1),元春华1),韩九曦1)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

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

3)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 100812

本文对蒙古国南部白山铜-锌矿床、奥龙金矿床和乌兰铅-锌-银矿床的产出环境和地质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对这3处矿床成矿理研究和找矿勘查工作进展做了简要总结,目的旨在进一步丰富我国跨境成矿带的理论研究水平,为在中蒙边境我国一侧寻找同类金属矿床提供科学依据。

1 白山大型铜−锌矿床地质特征

白山大型铜−锌矿床位于蒙古国南部巴彦洪格尔省的巴彦戈壁苏木,北距省会 170km,东北距乌兰巴托750km,南距中蒙边境线250km,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 100°10′00″,北纬 44°45′00″。2009年,聂凤军和云飞(2009)曾经对白山铜−锌矿床的发现及找矿意义进行过简要报道。本文将着重介绍该矿床的地质特征。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白山大型铜−锌矿床位于蒙古主线性构造带(MML)南侧附近,额尔德仁(Edren)东西向古生代岛弧地体北缘,巴彦戈壁隆起南缘(肖伟等,2010)。矿区赋矿地层为中下泥盆统火山−沉积岩(图1、2、3),主要岩石类型为流纹岩、粗面质流纹岩、粗面岩、安山岩及其凝灰岩、片岩、泥岩夹大理岩化灰岩和泥灰岩。地表填图显示,在这套火山−沉积岩的中心部位是伴生有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的次火山流纹岩穹窿,其周围是长英质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这些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又被与火山同期的镁铁质岩体所侵入,这些岩体包括辉长岩−闪长岩和闪长岩床、岩株和岩墙,并主要分布在矿区的东北部。

矿区内断层发育,其南北两侧分别为区域东西向断层所控制,东西两侧则分别为北西向和北东向平移断层所控制。矿化主要与西侧的北东向平移断层有关,该断层同时还代表中下泥盆统和下泥盆统地层之间的界线。

白山铜−锌矿床由北部矿体和南部矿体组成(图2),主要特征如下:

北部矿体:呈东西走向的板状透镜体产出,向北陡倾斜,矿体长440 m,厚30-160 m,垂深350米。矿体受北西向平移断层控制,矿体东部可能向南东方向位移200 m。在矿化底板位置见厚10-90 m的闪长岩床,岩床向北倾斜,倾角大约 40°左右(肖伟等,2010,图版 VI-5~8)。

北部矿体由氧化矿体和原生硫化物矿体组成。氧化矿体形成于近地表,长400 m,宽30-150 m,垂深 100-150 m。氧化矿体靠近地表宽,向下逐渐变窄。氧化矿体主要产于破碎的角砾状灰岩和蚀变流纹岩中。靠近地表(0-60 m)的氧化矿体由不含自然铜的表生矿石矿物组成,而下部(60-150 m)则是由自然铜为主的表生矿石矿物所组成。氧化矿体的特点是埋藏浅,铜锌矿化强烈,并含有金。铜含量一般0.3%-4.6%,最高 11.3%,平均 0.72%,锌含量一般0.1%-1.74%,最高 20.8%,平均 0.83%;金含量变化于 0.1-6.31 g/t。

原生硫化物矿体位于氧化矿体之下,深度从25-350 m不等。矿体长300 m,厚度30-120 m,向北陡倾。硫化物矿体产于石英绢云母蚀变流纹岩中,与钙质片岩和大理岩化灰岩相伴生。其上下盘明显受断裂控制。硫化物矿体呈一个大的弓形(半圆形),由不同时期形成的透镜状矿体相互堆叠而成。透镜状矿体的成分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总的来说,块状硫化物矿石产在透镜状矿体的中部,其周围是半块状的矿石。硫化物矿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中央核心区,主要是含金、银的块状和半块状硫化铜锌矿;(2)周边地带,主要是浸染状和沿裂隙填充的黄铁矿−闪锌矿,矿体中这两部分的比例为80:20。

另外,在硫化物矿体的上部还有一层硫化物次生富集带,其最深可达地表下100 m处。

南部矿体:该矿体为东西走向,向北陡倾斜,呈透镜状产出,受区域断层控制。目前钻孔所见主要为氧化矿体,局部见到2个小的原生硫化物矿体。

南部氧化矿体与北部氧化矿体完全类似,受强烈的氧化与淋滤作用影响,靠近地表形成。氧化矿体地表长490 m,宽10-60 m,垂深100-150 m。氧化矿体主要产于破碎的角砾状灰岩和蚀变流纹岩中。氧化矿体上部靠近地表(0-60 m)由不含自然铜的表生矿石矿物组成,下部(60-150 m)则是以自然铜为主的表生矿石矿物组成。氧化矿体的特点是地表铜锌矿化强烈,并含有金。铜含量一般变化于 0.1%-6.47%,最高 14.3%,平均 1.0%;锌含量一般 0.1%-1.1%,最高 3.95%,平均 0.8%;金含量一般 0.01-6.47g/t。地表金含量最高的地方见于含有黄钾铁矾和铁帽的蚀变流纹岩中,其金矿化带厚度为22 m,金平均品位达2.36g/t。

图1 白山地区地质简图Fig.1 Simplified geological map of White Hill area

图2 白山矿床矿体地表投影图Fig.2 Surface projection of ore bodies in the White Hill ore deposit

图3 白山铜−锌矿床92400勘探线剖面图Fig.3 No.92400 exploration section of the White Hill ore deposit

白山矿床原生硫化物型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以及微量斑铜矿、辉铜矿、硫酸盐、方铅矿和毒砂,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石膏、方解石和钠长石。与原生硫化物型矿石相比,氧化型矿石的金属矿物有孔雀石、蓝铜矿、硅孔雀石、黑铜矿、绿松石、铜蓝、赤铜矿和自然铜,脉石矿物有石膏、硬石膏、方解石、石英、铁白云石、萤石和高岭石。主要金属元素组合Cu-Zn-Au-Ag-Pb,局部地段含有 As、Mo、Sb、Ti、Mn、Ba、Cd、Sr、Zr、Sn 和 Bi,其中部分元素可作为伴生组分进行回收(Enkhbold et al.,2007)。硫化物型矿石构造主要为致密块状、条带状、浸染状和角砾状;氧化型矿石构造主要有蜂窝状、土块状、碎裂状和角砾状等。

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硅化、针铁矿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粘土化。蚀变具有分带性,通常中心为石英−绢云母−黄铁矿化蚀变带,向外逐渐过渡到石英−绿泥石−钠长石−硬石膏−黄铁矿化蚀变带,再向外远离矿体的是绿泥石−绢云母−黄铁矿化蚀变带,其中石英−绢云母化蚀变与铜锌矿化关系密切。

通过初步研究,我们认为白山铜锌矿床属于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主要证据有:

(1)白山矿床块状硫化物矿化由平行或近平行的硫化物条带或层所组成,这些硫化物条带或层与围岩的沉积构造一致,并与围岩呈连续过渡关系,这与席状脉和裂隙充填完全不同。而且,矿体与围岩具有褶皱、微褶皱和破碎等结构特征,反映成矿后共同经历了变形、变质和碎裂。

(2)根据野外观察,在白山矿区块状硫化物中,低温玉髓和中温石英晶体都能见到,反映块状硫化物矿化温度介于低温和中温(150-250℃)之间,这与典型的VMS型矿床的形成温度相一致。

(3)白山矿床块状硫化物矿体的矿石结构、构造关系、矿物组合和分带特征与同生成因矿床一致,块状硫化物透镜体与火山沉积围岩呈整合接触关系。

(4)白山矿床的块状硫化物矿化产于中−下泥盆统火山−沉积地层中,位于流纹岩穹隆中的长英质火山杂岩上。尽管火山喷发同时伴有多期镁铁质岩浆侵位,如辉长-闪长岩、闪长岩岩墙、岩床和小的侵入体,但是白山矿区的闪长岩床只含有微弱的浸染状黄铁矿,并很少见到浸染状黄铜矿和自然金。因此,推测在矿区深部有一个岩浆房为火山喷发和岩浆流体提供物源。这些侵入体及其流体相能够提供成矿所需的热和能量,这是形成块状硫化物矿床所必需的。

总之,白山矿床形成于古大洋岛弧环境,是与长英质火山作用有关的海底同生块状硫化物矿床。

2 奥龙金矿床研究新进展

奥龙(Olon Ovoot)金矿床是蒙古国南部产出规模最大的单一金矿床。该矿床位于南戈壁省首府达兰扎达嘎德市北部 100千米处,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 44°23′00″和东经 104°10′00″。

奥龙金矿床是蒙古地质工作者在南蒙古古生界变质沉积岩地层中找到的首例岩金矿床。系统的钻(坑、槽)探结果表明,该矿床的黄金储量20余吨,金的平均含量为5×10−6(肖伟等,2010,图版 VI-1~4)。该矿床自2004年全面投入生产以来,每年的黄金产量均在 1吨左右,是蒙古境内黄金产量最高的2座黄金矿山之一(另外一座矿山为博洛金矿山,MITM,2002)。

奥龙金矿床地处蒙古戈壁阿尔泰(Gobi Altai)弧后/弧前(Backarc/forearc)地体南缘,属古大陆边缘张裂盆地(MRA-MAS,1998;肖伟等,2010)(图4)。奥龙金矿区及外围前寒武系、泥盆系和志留系变质岩地层分布广泛,其中前者由片麻岩、混合岩、大理岩和蛇纹岩所构成,后二者主要岩石类型有砂岩、粉砂岩、灰岩、玄武岩、安山岩和凝灰岩,局部地段遭受到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前寒武系和下古生界地层被石炭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火山-沉积岩所覆盖,可见角度不整合或断层接触关系。石炭系到白垩系地层单元的岩石类型有砂岩、粉砂岩、碳酸盐、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海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侵入岩脉分布广泛,并且与金矿体具有密切空间分布关系。侵入岩类型有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在构造地质方面,不同展布方向和各种产出规模的构造形迹十分复杂,它们不仅是各构造-地层单元和各类侵入岩体的划分界线,同时也是岩浆及相关流体上涌的通道。

奥龙地区的金矿化主要在中泥盆统浅变质沉积岩地层中呈脉状和条带状产出,并且构成似层状和透镜状矿体。根据岩性组合,产出位置和构造特征,可将这套含矿地层划分为上、下 2个岩性段,其中下部岩性段由碳质粉砂岩、砂质板岩、千枚岩和片岩构成,相比之下,上部岩性段的主要岩石类型有玄武岩、安山岩、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尽管在上部岩性段也见有金矿化体的存在,但是金矿床的主体位于下部碳质粉砂岩、砂质板岩和片岩地层中。需要提及的是,在金矿体的深部和旁侧常常可以观察到不同产出规模的闪长岩或闪长玢岩脉(或墙),暗示了二者在形成作用方面可能存在有某种联系。北东向和北西向或北北西向断层交汇处往往是厚大金矿体产出的有利部位(MITM,2002;MRA-MAS,1998)。

图4 蒙古国奥龙金矿床位置图(根据Perelloet al.,2001资料改编)Fig.4 Simplified tectonic map showing the location of the Olon ovoot gold deposit in Mongolia(modified after Perelloet al.,2001 and Badarch et al.,1998)

系统的地质勘探结果表明,奥龙金矿床主要由百余条金矿体所构成,除了几条主要矿体呈厚板状产出外,其余矿体均为似层状、透镜状或脉状。单个矿体的长度变化范围可以从几米到数百米,厚度为几厘米到数十米,倾斜延深从几十米到数百米。在走向上,各单个矿体分支复合、膨胀收缩和尖灭再现特征极为明显。近矿体热液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阳起石化和碳酸盐化。金矿体主要由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石构成,其中后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前者。尽管前述2类矿石在结构构造上存在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二者的矿物组合十分相似,金矿石所含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银金矿、白钨矿和磁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和阳起石。金含量变化范围为(1.5~46)× 10−6,平均值为5×10−6。

我们在执行“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巴尔喀什-准噶尔-南蒙古成矿带整体研究与勘查技术集成(编号:2007B AB25B02)”任务期间,对奥龙金矿床进行了系统野外地质调查,并且将其与中蒙边境我国一侧的常山壕和朱拉扎嘎金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3处金矿床基本地质特征见表1。由表1可见,除了容矿变质沉积岩地层形成时代存在有一定差别外,它们无论在容矿围岩岩性组合和矿体几何形态上,还是在矿物组合和围岩蚀变方面均十分相似,属浅变质岩为容矿围岩金矿床。朱拉扎嘎和常山壕金矿床分别在渣尔泰陆内裂陷带和白云鄂博古陆边缘裂陷槽内产出,同样,蒙古国一侧的奥龙金矿床也出现在古生代戈壁-阿尔泰地体边缘的深凹陷区,古大陆边缘张裂构造环境与金矿床(点)的成生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 2个方面,其一、在裂陷盆地还原环境中,大量有机质对金及其它成矿组分均具有较强的吸附和络合作用,完全有可能导致成矿物质的相对聚集和沉淀;其二、在裂陷槽局部地段,海相火山喷发作用可将部分成矿物质从地壳深部带至海底,进而形成金含量较高的火山-沉积岩。需要提及的是,除了上述 2方面因素外,沉积物中胶体凝聚效应、絮凝作用和微生物活动以及成矿环境pH和Eh值变化均可导致成矿组分的富集,并且形成“矿胚”或“矿源层”(聂凤军等,2005)。中蒙边境两侧古大陆边缘裂陷带内含金火山-沉积岩地层分布广泛,并且构成诸多金矿床的容矿围岩,其形成过程与前述各种地质作用密切相关。

新元古代晚期到石炭纪晚期,华北陆台、古蒙古洋壳和西伯利亚板块发生多期次俯冲、碰撞和对接作用,其中以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受古蒙古洋壳与华北陆台和西伯利亚板块多期次俯冲作用影响,各种规模的构造作用导致奥龙、常山壕和朱拉扎嘎金矿床所在地域的火山-沉积岩地层发生褶皱和动力变质,并且诱发中酸性和碱性岩浆活动。受各类构造“碾压”作用和岩浆热液活动影响,岩层(体)中CO2、CH4、N2、S、As、Au 和 Sb 等矿化组分以及裂隙水和晶间水向低压扩容带迁移。同时,受地震原吸效应、地温梯度和暖冷流体密度差等诸多因素影响,当下渗流体到达一定深度后即会沿特定通道向上运移,并且在构造破碎带和背斜枢纽带内形成脉状,似层状或条带状金矿体(聂凤军等,2005)。

通过奥龙、常山壕和朱拉扎嘎金矿床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初步得到以下结论,其一,尽管上述三处金矿床分别在元古界和古生界板岩、碳质板岩、千枚岩和片岩中呈层状、似层状和网脉状产出,但是所有矿床的主体均与海西期富碱性中酸性侵入岩脉群具有密切时空分布关系,均属于浅变质岩为容矿围岩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其二,在地壳演化历史中,古陆块张裂构造作用所诱发的海水沉积作用和海相火山活动可导致金及其它成矿组分发生初步富集,并且在局部地段形成矿胚或矿源层。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可通过下述 2条途径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床,一是对早期矿源层进行叠加改造;二是有关含矿流体直接贯入容矿围岩形成金矿床;其三,中蒙边境两侧元古界和古生界火山-沉积岩地层分布广泛,个别地层单元金、砷和汞元素异常点(带)星罗棋布,其产出环境,岩性组合和结构构造特征与奥龙、常山壕和朱拉扎嘎金矿化区完全相似。另外,这些地层单元中各类褶皱和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并且为一系列富碱质中酸性侵入岩脉(群)所切割,是进行隐伏金矿床找矿勘查的有利场所。

3 乌兰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

乌兰铅−锌−银矿床位于蒙古国东方省西北部,距乔巴山西北约100km,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7'00",北纬 49°03'00"。1980 年至1986 年,在前苏联的帮助下蒙古对乌兰铅−锌−银矿床开展了勘探工作,圈定的矿石储量约为3890万 t,其中铅的平均品位为1.09×10−2,锌为2.0×10−2,银为49×10−6,是一个大型铅−锌−银矿床,矿体厚度大,埋藏比较浅。2005年,中国一家矿业公司取得该矿的开采权,2005年至2006年对该矿进行了深部地质勘探工作,2007年开始矿山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正准备大规模开采。

乌兰铅−锌−银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图瓦−蒙古地体北东端,矿体产出形态明显受火山机构控制(图5)(肖伟等,2010)。该火山机构处于东西向构造与北北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其底部为基底岩石—元古宙变质岩,其上为上中生界东方群火山沉积岩盖层,厚度达700 m。盖层底部是玄武质砾岩层,厚从10~30 m到150 m,下部是英安岩及其熔岩角砾岩(厚 20~120 m),中部是破碎的石英长石斑岩和凝灰岩(厚180 m),上部是厚达200 m的块状和扁桃体状玄武安山岩,顶部是粗面流纹状霏细岩盖层,厚度为100~400 m。基底和盖层岩石被石英斑岩脉穿切,岩脉宽度从1 m到30~40 m不等。

矿区内的火山机构里发育有隐爆角砾岩筒(图2),铅锌银矿化主要受其控制。其中,主岩筒为近东西向,楔状,西部延至穆哈尔断裂。主岩筒长400 m,最大宽度为120 m,从地表可追踪到1000 m深度未尖灭。岩筒向南倾斜,倾角为75°~85°。南岩枝出露于距主岩筒60 m处,垂向切面呈椭圆状(120 m×80 m)。南岩枝向北倾斜,倾角为75°,深 200m处与主岩筒交汇。西岩筒是主岩筒的西北延伸,向南西陡倾,长300 m,宽10~60 m,向深部延伸700 m。东岩筒位于东穆哈尔断裂与近东西向构造带的交汇处,主岩筒东50 m,平面上呈透镜状,东西长200 m,南北宽 20~70 m,向南倾,倾角 75°~85°。

图5 乌兰铅−锌−银矿床矿区地质简图(改编自 Ю.Б.Миронов 等,1992)Fig.5 Simplified geological map of the Ulaan Pb-Zn-Ag deposit (modified after Mironov et al.,1992)

乌兰铅−锌−银矿床主要含矿构造是隐爆角砾岩筒,其产出位置受近东西向构造带与穆哈尔断裂和东穆哈尔断裂交汇部位控制。其中,主岩筒及其南岩枝和西岩筒以及东岩筒与成矿关系密切。

岩筒穿过基底物质和火山沉积岩盖层,被围岩的角砾填充,角砾大小几十厘米到几米不等。胶结物数量随着深度增大而增加,达40%~60%。角砾岩发生强烈的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矿化带。主岩筒和西岩筒的顶部、南岩枝以及东岩筒角砾岩的胶结物为石英−萤石−硫化物,主岩筒中下部的胶结物变为绿帘石−阳起石−硫化物。

矿体主要产在隐爆角砾岩筒内部。西岩筒和南岩枝以及东岩筒即为矿体。主岩筒内接触带含矿,中部仅有少量透镜状矿体。乌兰矿床大部分矿体都是陡倾的矿脉,厚度为0.75~17.4 m,沿走向延伸200~400 m,沿倾向延伸100~340 m。矿体一般由2~3条矿脉组成,矿脉之间相距3~15 m。矿床共有9条主要矿脉,整个矿化体规模为600 m×140 m~200 m×300 m。

根据胶结物成分不同,可以区分出三种矿石类型:石英−萤石−硫化物型、绿帘石−阳起石−硫化物型和含硫化物−绿帘石−阳起石交代岩型。根据矿物组成不同,可以划分出两种矿石类型:含黄铁矿的方铅矿−闪锌矿矿石和含黄铁矿的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矿石。矿石中主要矿石矿物是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其次是黄铜矿、白铁矿、毒砂,还有少量的磁铁矿、方黄铜矿和银矿物,偶见磁黄铁矿、辉铋矿、辉钴矿和自然金。

矿床的氧化带从地表向下延伸 20~25 m,其中的矿石矿物有硫酸铅矿、针铁矿、褐铁矿、菱锌矿、白铅矿等,这些矿石只占总储量的2%。

矿石中共生的有益组分还有金、铜、硫和萤石。矿石中金的品位变化大,最高达 12×10−6,平均品位为0.21×10−6;铜的品位也变化大,平均品位为0.14×10−2~ 0.25×10−2。矿石矿物中的杂质元素镉、硒、碲均具有工业价值,可综合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矿区内地表出露的岩脉中含有益组分铀。这些岩脉沿走向长180~300 m,沿倾向延伸 100 m,厚 0.6~6.5 m,铀的品位在 0.052×10−2~0.631×10−2之间。铀矿脉部分盖在铅−锌−银矿石之上,接触带不明显。

鉴于乌兰铅−锌−银矿床的矿体赋存在隐爆角砾岩筒中,矿化严格受角砾岩控制,岩筒外接触带含矿,内部仅有少量的脉状矿体,这表明矿床与隐爆角砾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因此被认为是隐爆角砾岩型铅−锌−银矿床。

江思宏,杨岳清,聂凤军,张建华,刘妍,李福喜,贾林柱.2001.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矿床地质特征[J].矿床地质,20(3):234-242.

聂凤军,胡朋,江思宏,李振清,刘妍,周永章.2005.藏南地区金和锑矿床(点)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J].地质学报,79(3):373-385.

聂凤军,江思宏,侯万荣,刘翼飞,肖伟.2010.内蒙古中西部浅变质岩为容矿围岩的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形成过程[J].矿床地质,29(1):58-70.

聂凤军,云飞.2009.蒙古国南部又发现一处大型铜-锌矿床[J].地球学报,30(1):127-128.

肖伟,王义天,江思宏,侯万荣.2010.南蒙古及邻区地质矿产简图及地形地貌特点[J].地球学报,31(3):473-484.

Ю.Б.Миронов,Ю.ГюРогов,Л.П.Гаврилов.1992.Полиметаллические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я Дорнотского аймака монголии.Геологическая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полиметаллических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ях Дорнотского аймака Монголии[R].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геологии и минеральных ресурсов Монголии.

ENKHBOLD J,GANTULGA J,DAMBINYAN M.2007.A summary of the White Hill Cu-Zn deposit,Southern Mongolia[M].The unpublished tectonic report of the Universal Copper Corparation,p.1-168.

JIANG Si-Hong,NIE Feng-Jun.2005.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Zhulazhaga gold deposit in Inner Mongolia,China[J].Acta Geologica Sinica,79 (1):87-97.

JIANG Si-hong,YANG Yue-qing,NIE Fen-gjun,ZHANG Jian-hua,LIU Yan,LI Fu-xi,JIA Lin-zhu.2001.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Zhulazhaga gold deposit in Inner Mongolia,China[J].Mineral Deposits,20(3):234-242(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Mineral Resources Authority of Mongolia and Mongolian Academy of Sciences (MRA-MAS).1998.Geological map of Mongolia and its explanatory note,1-44.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Trade,Mongolia (MITM).2002.Mongolia:Investors’ Forum 2002.Internal Mining and Oil Industry Information Bulletin,1-350.

NIE Feng-jun,HU Peng,JIANG Si-hong,LI Zhen-qing,LIU Yan,ZHOU Yong-zhang.2005.Type and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old and Antimony Deposits (prospects)in Southern Tibet,Tibet Autonomous Region,China[J].Acta Geol.Sinica,79 (3):373-38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NIE Feng-jun,JIANG Si-hong,HOU Wan-rong,LIU Yi-fei,XIAO Wei.2010.Geological features and origin of the gold deposits hosted by low-grade metamorphic rocks occurring in the central-western Inner Mongolia,China[J].Mineral Deposits,29(1):58-70.

NIE Fung-jun,YUN Fei.2009.Discovery of the White Hill Copper-Zinc Deposit Occurring in the South Mongolia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J].Acta Geoscientica Sinica,30(1):127-128(in Chinese).

PERELLO J,COX D,GARAMJAV D,GARAMJAV D,SANJDORJ S,DIAKOV S,SCHISSEL D,MUNKHBAT T O,OYUN G.2001.Oyu Tolgoi,Mongolia:Siluro-Devonian porphyry Cu-Au (Mo)and high-sulfidation Cu mineralization with a Cretaceous chalcocite blanket[J].Economic Geology,96:1407-1428.

XIAO Wei,WANG Yi-tian,JIANG Si-hong,HOU Wan-rong.2010.Explanatory Notes for the Simplified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 Map and Typical Geographical and Topographic Features of Southern Mongolian and Its Neighboring Areas[J].Acta Geoscientica Sinica,31(3):473-484(in Chinese with English caption).

New Advances on Metallogenic Studies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of Three Ore Deposits occurring in the Southern Mongolia

CHEN Zheng1),YUN Fei2),XIAO Wei2,3),LIU Da-wen1),YUAN Chun-hua1),HAN Jiu-xi1)
1)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Beijing100037;
2)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CAGS,Beijing100037;
3)Infomation Center of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Beijing100812

本文由国家科技支撑课题(编号:2007BAB25B02)和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2010911029)联合资助。

2010-05-06;改回日期:2010-06-11。

陈 正,男,1982年生。博士,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从事境外地质矿产战略研究。通讯地址:100037,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电话:010-58584238。E-mail:msu_czheng@126.com。

猜你喜欢
白山硫化物火山
海底火山群
有趣的火山图
美丽乡村行之白山街村
火山
凶器哪儿去了
我是火山
登呼中小白山
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自然氧化行为研究
连续流动法测定沉积物中的酸挥发性硫化物
Li2S-P2S5及Li2S-SiS2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