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程序在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应用

2011-01-26 14:37辛志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2期
关键词:失语症康复训练病人

辛志芳 刘 琳

河南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焦作 454100

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缺氧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有资料表明,57%~69%的脑卒中病人伴有语言障碍。失语能否恢复,主要与失语的程度、类型、疾病的性质、时间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能否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密切相关。2008-01~2009-12,我科收治60例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早期运用语言康复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及训练,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01~2009-12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病人,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通过汉语检查法判定为运动性失语且能够接受语言训练的患者。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男 16例,女 14例,年龄32~77岁;脑出血6例,脑梗死 24例。对照组30例,男 17例,女13例,年龄29岁~76岁;脑出血 3例,脑梗死27例。2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均为首次卒中,首次康复;(2)均为颈内动脉系统病变;(3)均是运动性失语;(4)无心、肾功能障碍,无恶性肿瘤;(5)无严重的消耗性疾病;(6)开始康复时间距离发病时间不超过10d,持续康复,且康复时间不少于4周;(7)在持续康复过程中,无再发卒中和其他严重影响康复的疾病。

1.3 方法

1.3.1 评估:康复训练前根据病人的职业、文化、家庭环境、方言、兴趣以及语言相关能力的测查评估,确定训练的起点。训练作业过易或过难均可使病人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影响其配合康复训练的积极性。

1.3.2 护理目标:通过恰当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够机智地面对现实,对语言沟通充满信心,能够用语言有效沟通。

1.4 护理措施

1.4.1 心理疏导:脑卒中病人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偏瘫、失语等,即使意识清醒也会由于语言障碍而产生烦躁的情绪,甚至会悲观失望。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不同的方法向病人解释失语的原因,稳定病人的情绪。在护理期间注意心理护理的作用,及时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

1.4.2 语言康复护理方法:应用循序渐进法,如为完全性失语,则先从发音开始,然后说最熟悉、最常用的单词,再依次学习双音词、短语、短句及长句,训练时常与视觉等刺激结合起来;如为不完全性失语,则直接学习双音词、短语、短句及长句等。语言训练与针灸、肢体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结合进行,把发出声音到形成实词之间分成若干阶段,以完成语言恢复的方法,包括采用手势语言,言语肌肉运动功能训练[1],发音训练,口语训练,书写训练,语言训练整体康复同时进行。

脑卒中的大脑功能是指多方面的,包括肢体功能的康复和言语、心理或感情的恢复。整个康复训练中要尽可能灵活多样,配合其他整体康复训练同时进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5 观察指标

1.5.1 语言功能评定: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评定患者口语表达、听语理解、阅读、书写等方面的语言功能变化,内容包括口语、听力理解、阅读、书写4个方面共200分,分值越高说明语言功能越好。

1.5.2 疗效评定:采用北京大学汉语失语症检查法,按语言功能评分提高百分率和语言交流障碍好转程度分为:临床治愈:功能评分提高>90%,失语症严重程度进步2级以上;显效:功能评分提高60%~89%,失语症严重程度进步2级;有效:功能评分提高30%~59%,失语症严重程度进步1级;无效:功能评分提高<29%,失语症严重程度进步不足1级。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 ()

表1 2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 ()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58.25±9.65 176.32±6.38对照组 30 57.69±8.39 152.46±4.78 P >0.05<0.05

由表1可见,应用语言训练护理程序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明显改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2,应用语言训练护理程序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是失语症的最常见类型,以口语表达障碍最为突出,呈非流利型口语,主要表现为语量少、讲话费力、发音和语调障碍和找词困难等,复述、命名、阅读及书写均有不同程度受损。失语给患者语言交流造成极大地不便,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身心健康。对于此类患者来说,进行系统、频繁的语言康复治疗还是必要的。

将语言训练与针灸、肢体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结合进行,运用各种有利手段促进病人语言、听力、认知功能的康复,充分取得家属的配合,进行家庭语言康复训练,力求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失语程度,提高其生存质量。

对于失语症的患者来说,患病后常常伴发心理障碍,产生挫折感,严重时会出现抑郁症。这种心理因素会导致继发性语言障碍,使患者并未完全丧失的语言能力受到抑制。如果语言康复师能适当地运用心理疗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心理支持,就能排除患者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语言障碍,就会使抑制得到解除,恢复语言能力。我们在护理中加强心理干预护理的实施,效果明显。

语言康复训练介入越早越好,只要病人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即可开始,尽早通过调动机体内部的潜能,促进神经功能的重组或功能再现,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病人每日的训练时间应根据病人的具体状态决定,状态差时提前结束,状态良好时可适当延长训练时间。还需与病人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的训练时间进行统筹安排。一般来说,短时间多频率的训练比长时间少频率的训练效果要好。另外,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行为变化,一旦有疲倦迹象出现时,及时调整训练时间及训练项目。一般每天进行2次(上、下午各1次),30min/次,老年人和儿童可安排20min左右,1或2个月为1个疗程。

本组60例患者,住院期间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我们对其进行早期语言康复护理程序,获得较满意的预期效果,让我们认识到了运用护理程序,分别对不同患者进行治疗,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并选择相应的训练方式,将程序化护理的连续性、系统性与康复护理的针对性、个性化相结合,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1]周士枋,范振华主编.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372-373.

猜你喜欢
失语症康复训练病人
失语症
谁是病人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