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价格法》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

2011-02-03 07:46巴特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副厅长
中国畜牧业 2011年12期
关键词:牛羊肉畜产品牛羊

文│巴特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副厅长)

目前,畜牧部门虽然开展了畜产品价格监管工作,但是所做的价格动态监测还是初步的。只能反映主要城市的畜产品供需形势和价格波动情况,缺乏发挥价格监管作用的长效机制。

2010年4月,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以下简称《价格法》)实施情况的通知”要求,自治区畜牧厅积极参与了《价格法》执法检查工作。开展畜牧行业执行《价格法》贯彻落实方面的执法检查,将有力促进新疆涉牧价格法制环境的改善和依法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和服务能力,维护农村牧区社会稳定,推进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010年以来,面对各类自然灾害频发、牛羊肉等主要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的形势,自治区畜牧厅本着“关注民生,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保障供给”的方针,针对主要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等热点问题,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稳定物价总水平的指示要求,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畜产品生产环节管理,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力度,通过各类媒体发布畜产品价格信息,促进产销衔接,全力保障各类畜产品市场供应,维护畜产品市场繁荣和消费品价格基本稳定。同时,全区畜牧业经济效益和生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贯彻实施《价格法》的情况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贯彻实施《价格法》的组织领导

《价格法》颁布施行以来,畜牧厅高度重视,把贯彻实施《价格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涉牧投入品价费监管,减轻农牧民负担,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内容来抓。同时,狠抓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各级畜牧、工商、经贸等部门对各类活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进行不定期的联合整治,加强市场监管,对不遵守市场规则、销售不合格畜产品、欺行霸市等不法行为依法坚决制止和严厉打击,切实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广大居民吃上“放心肉”,并重点在主要畜产品价格检测、动物防疫费收费标准、动物产地检疫收费、运输收费、屠宰检疫收费等环节严格各项制度管理,坚持依法依规收费。

二、加强教育宣传,营造贯彻实施《价格法》的良好氛围

每年以“加强涉牧价费监管,减轻农牧民负担”为主题,利用法治宣传月、“法治进牧区”、“畜牧业农资专项整治”等活动,大力开展面向农村牧区的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同时,还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发布主要畜产品价格信息,为《价格法》的贯彻执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加强信息采集,掌握供需形势,加强主要畜产品价格动态监测

为加强新疆畜产品销售趋势分析,及时反映主要畜产品供需形势和价格波动情况,自2008年起,畜牧厅在各地州市15个主要城市的主要农副产品市场,开展了肉、蛋、奶、饲料等主要畜产品价格的周报检测统计资料报送制度。通过对主要畜产品价格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分析价格波动的原因和供需动向,每周以《新疆主要畜产品价格》的形式,报送农业部,为领导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第一手参考资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主要畜产品供给与价格变动分析

一、主要畜产品价格保持稳定增长

据对全区15个农村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企业监测:2010年1~12月,全区肉牛、肉羊产业在高价位推动下保持平稳发展;生猪市场价格经历波动后开始回暖;蛋禽肉禽市场价格呈现上扬趋势;原料奶市场价格回升明显;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上涨,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养殖业效益降低。

二、主要畜产品生产供给情况分析

1.牛羊肉生产总量减少、消费需求增加,供需不平衡是导致牛羊肉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首先,新疆牛羊肉总供给量下降幅度较大。2006年,羊肉产量达到最高点62.4万吨,以后逐年减少。2007年、2008年、2009年羊肉产量分别为60.5万吨、45.4万吨和43.8万吨。牛肉产量2005年达到最高点34.2万吨,到2009年也只有33.9万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牛羊肉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但牛羊肉供给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由于区内活畜供给出现区域性缺口,加之价格方面的利益驱动,出现自周边省区购买近万只活畜的情况。供求失衡造成价格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牛羊等草食家畜饲养管理方式落后,规模化养殖水平偏低。二是由于人口增长、旅游消费量增加,消费能力提高比较快。三是随着新疆畜牧业产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深加工后的高档牛羊肉流入内地的数量逐年增加。四是因存在统计方法的问题,加之统计制度和口径的不同,出现畜牧业生产统计数据与牛羊肉产销量的供需数据不相符的情况。

其次,在稳定物价总水平成为政府调控的首要任务后,新疆牛羊肉消费需求量逐年增加,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今后一个时期,新疆牛羊肉价格市场的走势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由于通胀预期的增强,水、电、运输、人工等费用也有增长。二是存栏量的减少,因灾损失和养殖业发展后劲不足是主要原因。三是规模化的发展。在各项政策扶持下,新疆猪的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得到迅速发展,规模化生产正处于加速发展期,但是牛羊的规模化养殖水平依然低下。四是区域性发展不平衡,饲草料缺乏依然是制约主要畜产品生产量增加的主要瓶颈因素。

再则从全国范围看,随着国家加大对养猪的支持和补贴,在一个饲养周期后,全国的肉价很快平抑,但对新疆的影响作用有限。

2.养殖方式落后,资金、技术、成本提高等因素制约了牛羊业发展。新疆牛羊等草食家畜主要以放牧的散养方式为主,规模化养殖水平不高。随着牲畜数量的增长,存在超载放牧现象,加之一些地方干旱缺水,造成草场植被严重退化。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后,一部分草场实行禁牧、休牧、轮牧等,用于放牧的草地数量有所减少。另外,在国家种植业补贴政策的刺激下,一些牧区为提高土地短期收益,将茂盛的水浇草场改为“粮”田。“粮”抢“草”也是造成牲畜饲草料不足的重要原因。

由于养殖户普遍缺乏资金,没有担保抵押很难贷上款。金融部门贷款手续繁、额度小、贷款周期短,大多为一年期贷款,而牧业生产一般在二至三年见效。加之养殖户缺乏养殖技术,凭经验养殖,对良种选育、科学饲养知之甚少,靠天养畜,饲养回报率低。此外,草料、饲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如玉米价格由2007年的1.2~1.3元/千克,涨至1.9~2.0元/千克。与养殖关联的幼畜价格、用工成本、其他费用的不同程度上涨,使得养殖成本上升。据喀什地区调查资料:2010年每饲养一头(只)牛、羊、猪、鸡的平均成本为5243.38元、1094.66元、1072.46元和37.63元,较2009年同期分别同比增加了18.7%、11.4%、4.6%和7.3%;平均利润为437.5元、145.86元、199.21元和4.51元,较2009年同期分别同比增加12.4%、18.6%、18.8%和14.5%。

3.动物饲养到消费的收费环节多。动物饲养到餐桌的产业链主要是养殖—活畜交易—育肥—屠宰—消费市场五个大的环节。流通的各个环节中的各项费用和各经营主体利润推高了价格。加之玉米等主要饲料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价格一路高涨,推高了饲料成本,同时由于草场载畜能力有限、圈养育肥所占比重上升,饲料成本的提高是造成肉价上涨的主要推手。从2007年以来,饲料价格受种子、化肥、机械作业费、水费和人工成本等费用增加因素的影响,保持了持续上升的态势。

在流通环节,牛羊贩掌控市场价格,欺行霸市的行为还是存在的,也是形成目前活畜等畜产品交易中生产者收益小,中间商挣钱多,消费者买不起状况的因素之一,此外,一些费用的垄断造成费用居高不下也是因素之一。

4.传统的散养模式效益低下。据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资料,新疆猪、牛、禽等畜禽养殖模式中,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仅占2.6%。近97%的畜禽养殖仍以分散的养殖专业户养殖为主。羊的规模化饲养水平更低。大力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任重而道远。牛羊等草食家畜靠天养畜、四季游牧的生产方式,一方面生产效率不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另一方面随着草地数量减少草畜不能平衡,反过来又影响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价格连续上涨,牛羊生产量不增反减,价格传导失灵,反映出目前生产方式的增产能力存在问题。一家一户的散养方式难以适应市场化发展需要。因此,养殖方式落后,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比重低下,也是形成畜产品总量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

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工作重点

一、贯彻《价格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机制还有待完善。目前,畜牧部门虽然开展了畜产品价格监管工作,但是所做的价格动态监测还是初步的。只能反映主要城市的畜产品供需形势和价格波动情况,缺乏发挥价格监管作用的长效机制。对畜产品价格变动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不够透彻,还需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在抓好价格监管工作长期性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2.涉牧价费管理还有待加强。虽然近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涉及畜牧业生产的环节众多,而且养殖—活畜交易—育肥—屠宰等收费环节比较多,管理部门也比较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加强协作,切实减轻农牧民养殖负担。发挥价格监管在关注民生、保障供给、牧业增效、牧民增收方面的作用。

二、贯彻《价格法》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工作重点

1.进一步强化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价格监测体系。加强对牛羊肉、生猪、鲜奶、禽蛋等畜产品,养殖投入环节的兽药、饲料、种畜禽等生产资料价格监管。加强动物防疫、检疫、育种等涉牧服务收费的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影响畜产品价格的问题,确保及时对价格异常波动进行预警预测,协同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为畜牧业健康发展做好服务工作。继续抓好15个畜产品价格固定调查点的统计工作。发挥好农业部门在新疆畜产品价格统计调查点的作用,及时掌握主要畜产品的价格变动信息,为加快生产发展,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牧民收入,平抑畜产品价格的上涨趋势服务。

2.加大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的宣传、培训力度。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大力普及依法治牧知识,提高社会各界对安全畜产品的认知度;二要大力宣传政府扶持发展畜牧业生产、稳定肉食品市场供求、妥善解决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等政策措施,确保人心稳定;三要帮助养殖户正确分析当前牛羊肉价格上涨的原因,科学预测今后的价格走势,提高养殖户的市场观念,引导其合理组织生产。

3.加快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障畜产品供应。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发展肉牛肉羊草食家畜养殖作为畜牧业主导产业来抓。在加快“富民安居”、“定居兴牧”等民生工程建设,着眼于现代畜牧业发展,加快推进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和牧区人工草料基地等基础建设的同时,进一步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切合实际地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养牛、养羊业的快速发展。只有加快养殖规模发展、增加市场有效供给量,才是稳定牛羊肉价格的根本途径。

二是加快养殖方式转变,大力推行规模化养殖和健康生态养殖。在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方面:要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养殖场要走出庭院、大力推广发展畜牧场(户)、养殖小区养殖模式。推行畜禽健康养殖。严格执行饲养场审批程序,新建、扩建养殖场必须执行先审批后建设的程序,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相关标准,符合法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和环境保护要求。按照“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要求,加强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等投入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从源头上把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关。在牧区积极推广舍饲半舍饲饲养模式。农区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扩大对养殖小区的补贴规模,继续安排奶牛、羊、能繁母猪的良种补贴资金。为促进牛羊业的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继续推进牛、羊良种化建设步伐,加快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充分利用新疆优良牛、羊品种资源优势.对地方良种牛良种羊积极采用冻精冷配、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迅速扩大优良畜群规模,切实推进牛羊良种化进程。加快建立“产加销、贸工牧”一体化生产体系。逐步形成以企业加工为龙头,以基地化生产为基础,以一体化经营为核心,以社会化服务为保证,以科技为动力的肉牛、肉羊产业化经营方式。在一些牛羊生产源比较集中、饲草料相对丰富的地区,分别建立若干个肉牛、肉羊育肥示范基地,以科学的养牛养羊方法,带动周边农牧民发展肉牛、肉羊育肥养殖。通过以市场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牧户的方法,带动肉牛肉羊产业化生产体系的建设。

四是建立肉牛、肉羊稳定发展长效机制。建立肉牛、肉羊发展风险基金。鉴于牛羊生产周期长、一次性投入大、市场风险高的特点,应尽快建立牛羊养殖发展风险基金,开展牛羊养殖保险业务,为生产者解除后顾之忧。继续完善和发挥国储肉在调控市场肉价格方面的作用,增加贷款和贷款贴息,延长还款时限,同时,在贫困欠发达地区应多安排一些小额贷款,为养殖户扩大生产规模提供资金,让更多的低收入农牧民得到发展机会。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建立健全农村市场流通体系的政策支持环境,加快农村现代物流信息网络建设,构建农村牧区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同时,进一步规范现有畜产品交易市场经营行为,培养发展农村牧区畜产品市场体系的带头人。减少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费用,改变目前活畜等畜产品交易中生产者收益小、中间商挣钱多、消费者买不起的状况,促进牛羊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是启动联动机制。向低收入群众发放价格补贴。畜牧业生产具有周期较长,养殖风险大的特点,牛羊肉供求矛盾如果短期内不能缓解,价格仍会在高位运行。为保障低收入居民生活不受影响,建议启动物价上涨与发放困难群众生活补贴的联动机制。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补贴比价格干预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牛羊肉畜产品牛羊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牛羊各几头
巧除牛羊肉膻味
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牛羊腐蹄病的防治
新疆:肉孜节前夕 牛羊肉价格微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