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目前面临的形式及发展

2011-02-08 00:00黄强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2011年10期
关键词:形式发展

黄强

【摘要】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利信息化是水利行业走向现代水利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近年来在治水实践中逐步得出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化的措施和手段,同时也可以说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思路在水利行业的具体体现,是带动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水利信息化 简要介绍 形式 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水资源需求的数量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水多了又会成为洪水猛兽,水少了不够喝要闹水荒。

所谓水利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的效能及效益。对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

1简要介绍水利信息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进一步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1.1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需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旱灾害又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社会对水资源需求的数量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我国地处东亚大陆,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时空分配不均、致使全国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仍十分严重,水利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趋于复杂,尤其是有限的水资源和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矛盾越来越尖锐。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水污染四大水问题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构成严重制约。

1.2水利部门作为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肩负着为社会提供有效的防汛减灾服务、高保证率的清洁水源以及保护和谐水生态环境的重任。建国以来,为解决水问题,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基本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并且在抗御洪水、提供水源和保护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水利工程体系初步形成的条件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高科技对水利的贡献率,必须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水利信息资源,提升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移,追求治水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3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水利信息化就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和效能的历史过程。

水利信息化可以提高信息采集、传输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为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流域和区域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的进程,全面提高水利工作科技含量,是保障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必然选择。水利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水平与能力。

水利信息化建设要在国家信息化建设方针指导下,适应水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新形势,以提高水利管理与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推进水利行政管理和服务电子化、开发利用水利信息资源为中心内容,立足应用,着眼发展,务实创新,服务社会,保障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在全国水利业务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水利信息基础设施,解决水利信息资源不足和有限资源共享困难等突出问题,提高防汛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土保持、水质监测、农村水利水电和水利政务等水利业务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带动水利现代化。

2水利信息化目前面临的形式

相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而言,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面对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形势,特别是距离全面建设小康,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人水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对照“十一五”水利发展和改革的要求,水利信息化发展仍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2.1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2.1.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信息化建设,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我国在新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由于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已将“金水”工程列入国家信息化建设优先实施的12个重要业务系统启动建设;水利部党组提出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强调“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

2.1.2水利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基础。已建设完成的一批水文自动测报和其它相关信息采集系统,使水利信息采集基础设施已具雏形,覆盖全国的水利信息网络框架初步形成,数据库的建设、更新、运行管理等方面也积累了初步经验。已开发的一批专用业务应用,经过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检验,也积累了一定的使用经验,为进一步开发、完善其功能和进行系统整合与集成奠定了基础。一批国家和水利部确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之中,为全国各级水利信息化工作提供了示范和经验。

2.1.3水利信息化的行业管理得到明显加强。水利部和部分单位分别出台并落实一系列与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的行业标准和规章制度,使得水利信息化的行业管理得到明显加强。

2.2水利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

2.2.1信息化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现有的信息采集体系还很不完善,信息的时效较差、种类不全、内容不丰富、基准不同以及时空搭配不合理,信息的数字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水利工程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水利通信网在覆盖范围和容量上还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水利通信网络还很不完善,特别是小型水库普遍缺乏通信保障,大部分蓄滞洪区通信手段十分落后,各流域机构普遍缺乏应急抢险通信能力;山区防御山洪灾害的通信手段严重不足;水利信息网还没有覆盖全部地市级单位,网络应用缺乏,能够提供网络共享的信息较少,安全保障不够,网络利用效率不高;特别是支撑水利各类业务应用的综合性支撑平台和提供综合信息共享服务的数据中心建设尚未启动,系统及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薄弱,严重制约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和整体效益的发挥。

2.2.2业务应用系统建设规范性依然较弱。由于水利各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与统一的信息化发展规划脱节,各级水利业务部门按照业务需要分别开发的应用系统标准化程度较低、功能相对单一、系统协调性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较低,导致系统开发与应用的不规范和多样化,难以构成系统化的综合性应用成果,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程度低,业务系统相互分割的现象依然存在,限制了系统能力的发挥,增加了建设与运行管理和维护的难度。相当多的水利业务数学模型还难以直接投入实际应用,制约了业务应用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面向公众服务、协同监管和决策支持的应用水平不高,特别是为全社会提供水利信息服务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2.2.3技术标准和资源共享机制建设依然滞后。由于技术标准的编制与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与实践的积累,加之限制信息资源实现共享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致使技术标准和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远跟不上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加上前期研究力度较小,更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2.2.4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体制仍需改进。现行的各级水利部门信息化领导工作方式存在一定的不适应,部门间协调工作量大,难度高,行政管理难以到位、建设与运行维护脱节,建设分散无序,盲目建设导致的浪费现象时有发生,“重建设轻应用”现象严重。对信息化工程建设与运用的系统性、长期性和关键性认识不足,导致投资难以筹措,运行管理费用不落实,维护与更新没有保障。

3水利信息化发展

实现水利信息化发展目标,要深化改进,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建全水利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管理的管理制度体系,为水利信息化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和制度保障。

3.1加强制度建设。

3.1.1完善机制、健全机构。随着水利信息化各类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的颁布实施,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的雏形已经形成。需要根据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基本特点,参照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成熟体系,进一步健全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行业管理体制;强化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法,完善水利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审批、实施和验收与评估制度,强调水利系统网络的互连互通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协调信息化项目与新建、续建、改建与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的相互关系,保障以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建设为核心的水利能力建设的有效推进。同时,根据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完善现行的水利信息化行政和行业管理、建设和运行维护的组织机构,做到责任明确,职能到位,避免职能交叉,职责不清。按国家行政管理和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定机构设置的方式和人才培养、引进与流动的策略与实施办法。

3.1.2统一标准、各负其责。根据《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确定的目标和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架构,科学划分和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水利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管理的事权。特别是应充分考虑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系统化和全局化需求,以及信息化工程长期运行、维护和更新的实际需要,统一技术标准,努力避免建设的局部化和低水平重复,产生新的信息壁垒和不必要的浪费。水利信息化工作不但涉及水利行业内部的方方面面,还需要与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建立信息共享体系。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行业内外的协作,特别是行业内各级各部门间的协作,各负其责,关系到水利信息化目标能否实现,进而影响水利现代化的进程。

3.2深化体制改革。

3.2.1水利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与试点。在充分研究水利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包括行政行业管理、项目管理和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基础上,选择一到两个合适的流域与省级单位,进行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

3.2.2建立水利信息化质量保障体系和技术认证与准入制度。研究制定水利信息系统质量评估与管理规定和技术认证与准入规定,建立一至两个国家级水利信息系统与技术验收认证与评估中心,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以模块和系统测评为基础的水利信息化验收评估与行业信息技术准入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规避信息技术应用的不确定性引发水利业务关键应用产生失效或错误的风险。

3.2.3建设水利信息化技术发展保障体系。制定水利信息化核心技术发展策略,建设一至两个水利信息系统产品化研究开发基地和核心与前沿技术研究基地,对核心产品和前沿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品的核心技术与产品系列,逐步建成信息化技术保障体系,支撑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3.2.4研究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研究各类水利业务应用运行维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运行管理政策与技术规范,积极研究以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为效益的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费用资金来源、支付政策与管理体系,促进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落实,并研究制定在国家相关政策落实前,已进入正常运行期的业务系统运行维护费用的应急投入与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水利信息化概论,2003

2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2003.4

3李芳.水利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和技术发展.广东水利水电,

2002.4

4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水利部水利信息中

心、河海大学,2006.9

猜你喜欢
形式发展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曲线运动考点的梳理和分析